關(guān)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如果回不了家,就抬頭看看月亮
發(fā)布者:網(wǎng)上館配會 發(fā)布時間:2020/9/30
邀月、問月、攬月、思月,對于古人來說,月亮是一個內(nèi)涵豐富的意象,尤其是有關(guān)思念與故鄉(xiāng)。 明月陪伴了一個個憂愁多思的靈魂,也照亮了一篇篇唐詩宋詞。 被譽為“今日玄奘”的李振華攜夫人丁慧琴駕車開啟了一場“唐詩宋詞之旅”,去追尋古代文人騷客的足跡。 歷時半年,他們頂風冒雨行駛兩萬三千多公里,走過二十一個省市,完成了對100首唐詩、100首宋詞誕生地的探訪與考察,在此基礎(chǔ)上出版了《去看看唐詩誕生的地方》和《去看看宋詞誕生的地方》。 秋意漸濃,佳節(jié)臨近,讓我們翻開這版特殊的唐詩宋詞,去看看那些古往今來的明月與離人。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公元1076年,丙辰中秋,那一天密州的月亮很美。 這一夜在超然臺上,守著當空皓月和遍地銀輝,蘇軾通宵暢飲,酩酊大醉。 他想起自己仕途上的郁郁不得志,更想起已經(jīng)七年沒有見面的胞弟蘇轍,心中百感交集,趁著醉意揮就了這篇流傳千古的《水調(diào)歌頭》。 九百多年后,這座由蘇軾主持修建的超然臺已然重建翻修數(shù)次。進入城墻盡頭的角樓,會看到通往臺頂?shù)耐ǖ,沿著石階一步步向上走,臺頂便是仰蘇堂。 仰蘇堂里布置得古香古色,墻壁上懸掛著蘇軾的這一首《水調(diào)歌頭》,仿制的八仙桌、木椅,都似在靜默回憶著當年那個酣醉的月夜。 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樓下中廳那“明月幾時有”的動畫場景,置身這里,仿佛還能聽到蘇軾他們喝酒、勸酒的吵鬧聲,仿佛還能看到那個滿緒愁思的靈魂伴月起舞。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屬于孟浩然的月亮一如秋天的江水一般清冷。孟浩然生在盛唐,一度有心入仕,但經(jīng)歷一番困頓、痛苦與失望之后,他毅然致仕歸隱。這次他再度離鄉(xiāng)漫游吳越。 一天,他撐著一條小船漂流在建德江上,旅途疲憊舟泊暮宿。他站在水邊,望著空曠的天野和冷冷的江面,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只有清清江水中映出的明月與他相伴。羈旅的惆悵,故鄉(xiāng)的思念,這是離人才懂的愁緒。
如今,建德江畔的旅游資源得到充分的開發(fā),這里有千島浮翠、白沙奇霧、靈棲洞天還有七里揚帆,人來人往的熱鬧歡樂中已經(jīng)難以尋覓到孟浩然的孤獨郁結(jié)。然而千島湖深達百余米,當湖底低溫水流從大壩底層流出匯入建德江中時,強烈的溫差氤氳出或濃或淡的白霧,彌漫在江面,青山和漁船若隱若現(xiàn)。在這一片恍若仙境的清涼天地中舉目遠眺,朦朦朧朧中似乎又隱隱約約看到了那個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秋暮。千年時間足夠發(fā)生很多滄海桑田的變化,眼前所見之景與古人感懷之處或許僅僅成為地理上重合的兩個坐標,思維和對認知上也產(chǎn)生了巨大的落差。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一草一木一沙一石,身在現(xiàn)代的我們也會對身邊所遇之景產(chǎn)生詩意的想象,但是科技的發(fā)展已經(jīng)消解了相當一部分屬于古人的好奇心和神秘感。 比如我們不會再好奇“明月幾時有”,我們更多在自然季候的角度去解釋“野曠天低樹”,甚至“我欲乘風歸去”也不僅僅只存在于想法。然而有些屬于文化和傳統(tǒng)的因子依舊沿著血脈傳遞下來。 秋意漸濃,望著天邊一輪圓月,感受到風中漸起的涼意,沒來由就是會想念起遠方那個叫做“家鄉(xiāng)”的避風港。 歷朝歷代各種版本的唐詩宋詞中,對詩詞的誕生地、詩詞中的描寫地,都是客觀的簡述或想象中的繪圖,傳遞給讀者的只是虛無縹緲的想象,無法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受。
《去看看唐詩誕生的地方》《去看看宋詞誕生的地方》這兩本書與眾不同之處,是記錄下了千年之后這里發(fā)生的變化,以及在這里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一幅幅真實拍攝的照片告訴讀者,歷史上的名詩佳句就誕生于此,唐詩宋詞描繪的意境就來源于此。 當然,本文僅僅選取了其中有關(guān)秋月的篇章進行介紹。在這兩本書中春去秋來、日出日落,四時之景皆全,并且時而臨江循跡,時而登高望遠。 并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去追逐詩和遠方,而這兩本書是對“心之所向”極大程度上的滿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