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環(huán)境、終極控制人代理與債務融資行為
定 價:69 元
當前圖書已被 10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李寧,劉星著
- 出版時間:2019/6/1
- ISBN:9787030612236
-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F279.246
- 頁碼:140
- 紙張:
- 版次:01
- 開本:16
對我國"新興+轉軌"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上市公司而言,社會主義法治市場經(jīng)濟的建設過程中所推行的一系列法制改革舉措和金融深化措施,其主旨均在于完善信用履約機制、規(guī)范市場運行秩序以保障經(jīng)濟主體利益,但就其實施效果而言,以上體制深化因素究竟通過何種機制發(fā)生相互作用,實際效果如何以及是否真正提升了信貸資源配置效率,則有待進一步檢驗�;诖�,該書以國內(nèi)外相關經(jīng)典理論為基礎,通過理論模型構建與實證檢驗相結合的方法,探究了我國上市公司終極控制代理下債務融資行為的決策動因以及外部制度力量變遷對其產(chǎn)生影響的作用機理與實現(xiàn)效果。該書也為進一步優(yōu)化公司治理結構、規(guī)范市場運行秩序、完善信用履約機制的制度選擇,提供了理論方向與經(jīng)驗證據(jù),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貢獻。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問題提出 1
1.1.1 研究動因 1
1.1.2 研究目的 2
1.2 理論意義與現(xiàn)實意義 3
1.2.1 理論意義 3
1.2.2 現(xiàn)實意義 3
1.3 相關概念界定 4
1.3.1 終極控制 4
1.3.2 債務治理效力 6
1.3.3 《物權法》改革 7
1.3.4 金融環(huán)境 8
1.4 研究方法與研究內(nèi)容 10
1.4.1 研究方法 10
1.4.2 研究內(nèi)容 10
1.5 研究貢獻與研究創(chuàng)新 12
1.5.1 研究貢獻 12
1.5.2 研究創(chuàng)新 13
第2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14
2.1 理論基礎 14
2.1.1 委托-代理理論 14
2.1.2 法與金融理論 17
2.1.3 新制度經(jīng)濟學 19
2.2 文獻回顧與評述 20
2.2.1 債務融資研究 20
2.2.2 終極控制代理下的債務融資研究 25
2.2.3 法治水平、金融環(huán)境與債務融資研究 26
2.3 本章小結 30
第3章 制度背景分析 32
3.1 所有權安排與終極控制路徑形成 32
3.1.1 財政分權改革與政府職能轉變 32
3.1.2 所有制安排與股權分置改革 32
3.1.3 終極控制路徑的形成 34
3.2 法治經(jīng)濟下的權利人本位保護 34
3.2.1 社會主義法治經(jīng)濟的確立與本質 35
3.2.2 市場經(jīng)濟法律體系的建設與完善 36
3.2.3 產(chǎn)權保護私法理念的萌生與強化 37
3.2.4 《物權法》實施對信貸主體行為的影響 39
3.3 金融體系改革與發(fā)展 43
3.3.1 銀行體系轉型與改革 44
3.3.2 債券市場建設與發(fā)展 50
3.3.3 金融市場發(fā)展評述 61
3.4 本章小結 62
第4章 債務融資行為的決策機理與博弈模型 63
4.1 控制權私利動因的理論模型 63
4.1.1 理論模型的初始設定 63
4.1.2 兩權分離與控制權私利動機 63
4.1.3 制度環(huán)境、兩權分離與控制權私利水平 64
4.2 債務治理效力的理論模型 65
4.2.1 理論模型的初始設定 65
4.2.2 外部履約機制、債務治理效力與占優(yōu)策略 67
4.3 博弈均衡與結果分析 69
4.3.1 博弈模型構建 69
4.3.2 均衡結果分析 70
4.4 本章小結 71
第5章 法制改革、終極控制與債務融資規(guī)模 73
5.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73
5.2 經(jīng)驗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75
5.2.1 雙重差分模型設定 75
5.2.2 指標選取與變量定義 76
5.2.3 樣本選擇與描述性統(tǒng)計 78
5.3 實證結果與分析 79
5.3.1 初步差分統(tǒng)計 79
5.3.2 法制改革、終極控制與債務融資規(guī)模 81
5.3.3 法制改革、終極控制與過度負債水平 83
5.4 穩(wěn)健性檢驗 84
5.5 本章小結 85
第6章 法治金融、終極控制與債務期限結構 86
6.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86
6.1.1 求償保護、終極控制與債務期限結構 86
6.1.2 銀行競爭、終極控制與債務期限結構 87
6.2 經(jīng)驗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89
6.2.1 模型設定與變量定義 89
6.2.2 樣本選擇與描述性統(tǒng)計 91
6.3 實證結果與分析 93
6.3.1 求償保護、終極控制與債務期限結構 93
6.3.2 銀行競爭、終極控制與債務期限結構 96
6.4 進一步檢驗:求償保護、終極控制與銀行信貸規(guī)模 97
6.5 穩(wěn)健性檢驗 99
6.6 本章小結 100
第7章 銀行競爭、終極控制與債務融資渠道 101
7.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101
7.1.1 終極控制與債務融資渠道選擇 101
7.1.2 銀行競爭、終極控制與債務融資渠道 102
7.2 研究方法與設計 104
7.2.1 模型設定與變量定義 104
7.2.2 樣本選擇與描述性統(tǒng)計 105
7.3 實證結果與分析 107
7.3.1 終極控制與債務融資渠道選擇 107
7.3.2 銀行競爭、終極控制與債務渠道選擇 108
7.4 穩(wěn)健性檢驗 110
7.5 本章小結 111
第8章 結論與展望 112
8.1 主要研究結論 112
8.2 研究啟示與政策建議 113
8.3 研究局限與未來展望 115
參考文獻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