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先生是我國知名學者、翻譯家、詩人。本書收錄了先生有關外國文學研究、詩歌及理論方面的文章10篇,有關追念聞一多、葉公超、梁宗岱和馮至先生的紀念文章4篇,壓卷之作是先生自選詩集《雕蟲紀歷》的序言,堪稱先生對自己詩歌創(chuàng)作的總結。卞之琳先生一直非常關注中國詩歌格律和中英詩歌的異同。本文集中《說在道四:讀余光中的<中西文學
本書內容包括“何為懷舊”、“現(xiàn)代懷舊的理論譜系”、“現(xiàn)代文化的轉型”等七章。
本書追溯了自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90年代現(xiàn)代希伯來小說的起源與發(fā)展,探討了從歐洲到以色列建國后的四代希伯來語作家的創(chuàng)作,從塞弗里姆、佩雷茨、比阿里克,到阿格農、阿佩費爾德等。
本書以高瞻遠矚的眼光,對于從古代希臘、羅馬直至20世紀以來40多個國家散文發(fā)展的歷史,都作出了系統(tǒng)的闡述和評價。從宏觀的視角而言,清晰地論列了外國散文產生與發(fā)展的輪廓;從微觀的視角而言,又詳盡地分析了在此范疇內許多重點作家的思想與藝術個性,點面結合,條分縷析,高屋建瓴,豐富多彩,從中展示出不少獨創(chuàng)和精辟的見解,總結了
《當代世界文學(第1輯)(中國版)》設詩歌選萃、國別文學綜論、當代作家評論、繪本文學、瀕危語言文學、作家訪談、新書評論七個板塊,勾畫了世界文學的新面貌!懂敶澜缥膶W》創(chuàng)辦于1927年,是英語世界中歷史悠久的一份世界文學類雜志,主要刊登當代世界各國優(yōu)秀文學作品、追蹤世界文學新動態(tài)、促進世界文學交流和發(fā)展,以其水準高、覆
本書是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織編寫的高等師范院校(包括函授)所使用的教材。本教材以少年兒童文學理論和少年兒童文學的歷史發(fā)展為兩大基本板塊,同時,以文體考察和創(chuàng)作、閱讀理論分析為基本理論的延伸和補充,以作家、作品的介紹評述充實歷史概述的內容。教材共分8章,前4章為少年兒童文學基本理論和體裁論的闡釋,后4章為少年兒童文學歷史發(fā)
本書的編寫就是針對大學語文課程的特點,進行的嘗試性改革。我們結合多年教學過程中的摸索和體會,以史為基本線索,以作品鑒賞為核心內容,以教學過程中比較成功的“一講”為體例進行編排,力求尋找一條流暢的教學思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對史的講解,并不強調絕對的完整性,而是根據(jù)作品有所側重,以作品鑒賞的需要為基準,取舍詳略。詳
本書通過比較研究中西悲劇精神審美意蘊在文化發(fā)生學意義上的“形同神異”表現(xiàn),概括性地說明:西方悲劇精神旨在從更形而上、更遙遠的歷史允諾出發(fā),昭示歷史與人倫的二律背反,并寄寓歷史進步中失落的人倫情感,悲劇運勢充溢著無可奈何的命運感,悲劇人物常有尖銳的內心沖突,故而悲得深沉久遠。由此,西方悲劇可以稱為廣義上的命運悲劇。中國悲
東西方文明的差異自古而然,東兩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也由來已久。然而自兩方工業(yè)革命興起以來,由于西方社會的發(fā)展速度和發(fā)展水平超過了勝界其他地區(qū),以致于在相當長的時期中,不少東西方學人都把西方的科學技術、社會制度乃至生活方式視為衡量文明發(fā)展水平的標尺,把社會進步的理想目標定位于以西方發(fā)展模式為藍本的現(xiàn)代化,或以西方價值觀為基
《最需要記住的N部世界文學經典:近現(xiàn)代東方文學篇》收錄了中外近代的9位文學家的經典作品,并對其作品的藝術特色、主題思想、藝術風格等作了細致的點評,具體作品有:泰戈爾的《吉檀迦利》《吉檀迦利》,紀伯倫的《先知》,夏目漱石的《從此以后》《明暗》,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象的失蹤》等,F(xiàn)代東方文學是在近代文學開創(chuàng)的新文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