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是一部文藝理論、評論集。主要收錄新時期以來關于寧夏文學藝術的評論文章,內容分黃明旭的序和郎偉的代序,和“歷史與總體”“現(xiàn)象與焦點”“文學西海固”“作家與作品”四輯。文章有寧夏區(qū)外作者的,有寧夏本土作者的,有的是研討會的錄音整理,有的是已發(fā)論文,有的是尚未發(fā)表的新作,它們以不同視角對寧夏文學的歷史、現(xiàn)象、地域以及作家
本書收錄了《“依我”與“外我”》《駢文與古文》《黃秋岳與梁眾異》《陳石遺與鄭海藏》《章太炎與黃季剛》《陳石遺與冒鶴亭》等文章。
《朱熹佚文輯考》為清陳敬璋《朱子文集補遺》以來,第一部朱熹集外佚文輯佚之作。初版于一九九一年由江蘇古籍出版社(今鳳凰出版社)出版,廣受好評。然因種種原因,未能再版。是書輯、考并重,厘為四類:凡今文集未收詩文,殘簡零章,一一采輯,附以考辨,按年編次;單著前人未有輯者,考訂抄存;語錄不見于《朱子語類大全》者,取其精而有據(jù)者
本書以20世紀40年代的翻譯文學為研究對象與視角,借助西方當代翻譯理論、接受美學理論,系統(tǒng)梳理40年代翻譯文學,展示4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通過“翻譯”作為掙扎媒介,獲得建構身份意識的理論資源,并在具體的翻譯詮釋與文學創(chuàng)作中彰顯革命身份與啟蒙身份。同時,在“翻譯文學”視閾下,考察作家身份認同的殊異所帶來的審美“差異”,為4
本輯《東方叢刊》設置“當代文論與批評話語建構”“比較視野”“東方講壇”“中國文學與審美文化研究”和“海外華人文學研究”等欄目,共收錄18篇文章!爱敶恼撆c批評話語建構”為“廣西師范大學88周年校慶研討會暨杰出校友專欄”,收錄了六篇論文和一篇會議綜述,主要作者皆與廣西師范大學有深厚淵源,他們當年負笈求學于山水甲天下的歷
本書收錄作者近年來創(chuàng)作發(fā)表的各類文學評論文章30篇,共計17萬字,其中詩歌評論9篇,其他敘事文學作品評論18篇,對話訪談類作品3篇。本書作者從事文學工作十余年,長期密切關注文學現(xiàn)場,試圖在學院式理論研究與文學創(chuàng)作現(xiàn)場之間尋找更好的結合點,探索更有效的文學批評方式。這些評論文章始終堅持現(xiàn)場導向,文本導向,從作品和現(xiàn)象出發(fā)
本書是新時代文藝理論研究叢書之一種,以20142024年十年間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實踐的總體情況為論述對象,論述了這十年間批評實踐的現(xiàn)狀及批評家身處文學現(xiàn)場的言說與行動,尤其是動態(tài)的批評行動,圍繞何為批評,批評何為追尋批評的來龍去脈,向讀者展開了一幅批評話語的盛宴,并希望借此思考影響文學批評的決定性因素以及是什么力量在制約
《中國新文學的精神譜系》從更加整體的視角來討論中國現(xiàn)代新文學的重要問題,特別注重將中國新文學置于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本土與西方的交叉點上加以觀照,從作為中國新文學核心的立人精神、中國新文學的中外思想資源、中國新文學的反思精神、責任使命、多元底色、創(chuàng)新精神等多個方面聚焦中國新文學的精神價值與思想意義。同時,本書以譜系學的方法將中
在大歷史中建構文學史
薔薇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