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核心概念是實踐。中國參與國際體系,不是某種先知先覺的抽象理念的驅動,而是首先體現在中國自主地、積極地、穩(wěn)步地參與國際體系的各種實踐活動上面,體現在中國與國際體系互動產生的各種實踐活動上面。為準確把握和解釋中國參與國際體系的關系,我們提出一個以“參與實踐”為核心概念的理論解釋框架!皡⑴c實踐”是指參與國際體系的實踐
長期以來,學術界關注的是霍梅尼的伊斯蘭革命和政治思想,對于他的外交思想則無人問津。本書從霍梅尼的人生經歷中提煉他的政治哲學,發(fā)掘出他的三個政治身份:作為阿亞圖拉的霍梅尼、作為反專制斗士的霍梅尼和作為伊朗人的霍梅尼。這三個身份決定了霍梅尼看世界的視角和出發(fā)點,也構成了他的國際關系和外交思想的淵源。在此基礎上,本書歸納了霍
2014年12月,“中國南海研究2014年度論壇”在南京大學舉行,國務院僑辦部主任何亞非、外交部邊海司副司長易先良、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副會長楊潔勉、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執(zhí)行主任朱鋒等150名國內南海問題專家和學者與會。大會主題發(fā)言精彩,分會討論熱烈。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調創(chuàng)新中心根
本書試圖“在歷史進程之全時期中,求其體段,尋其態(tài)勢,看他如何配搭組織,再看他如何動進向前”。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中美關系的發(fā)展經歷了一個十分曲折的過程,其中在三個關鍵時刻里美國有兩次都站在了錯誤的一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與美軍因美國在第二個關鍵時刻(1941年)的正確選擇而有了歷史
本年度報告的特色是專門組織專家對在上海合作組織基礎上建成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問題進行專門討論,提出了很有價值的觀點。深入解讀了地區(qū)熱點問題和重大事件對上海合作組織發(fā)展的影響,對上海合作組織進行了系統客觀的描述。
本書重點分析了“9·11”后,美國和土耳其兩國關系的演變歷程。主要內容包括:冷戰(zhàn)結束至“9·11”前美土關系的發(fā)展歷程、“9·11”事件背景下的美土關系、伊戰(zhàn)后美土關系的新發(fā)展等。
本書共分為十九章,主要內容包括:早期中美關系的回顧與評說、共同對日作戰(zhàn)的盟友、羅斯福的戰(zhàn)略構想、從援越抗法到援越抗美、美國的西藏政策與達賴叛逃、美國與中印邊境戰(zhàn)爭等。
本書分為總報告,重要會議,地區(qū)形勢與熱點問題,專題研究,成員國、觀察員國和對話伙伴國與上海合作組織關系等。報告分析了當前上海合作組織所面臨的國際和地區(qū)形勢以及復雜的地緣政治經濟格局變化。
本書收錄了《東南亞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印度尼西亞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馬來西亞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新加坡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內容。
本書內容包括: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理論思考與理念創(chuàng)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戰(zhàn)略規(guī)劃與選擇、中國的周邊外交、中國與大國關系、中國與發(fā)展中國家關系、多邊外交與軟實力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