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以叔本華為例,充滿激情地闡述了他對哲學家的品格、哲學家的使命哲學與人生、哲學與時代的關系的思考,行文流暢,一氣呵成。他把叔本華作為他表達自己思想的工具,“寫入該書的是我的最內在的經歷,我的生成。尤其是我的誓愿”。作為唯意志論的繼承者,尼采分八個部分闡述了成為你自己且獲得更高的自我、肯定人生的意義、哲學家首先應該是一
本書的副標題是“從蘇格拉底到維特根斯坦”,羅素試圖提供由泰勒斯至維特根斯坦的西方哲學史概觀,同時敘述其發(fā)展的歷史環(huán)境,還涉及了同時期的科學、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內容,簡潔明快地勾勒出西方哲學史的流變。
這本書是海外漢學的一本名作,曾經在我社出版過,此次重新修改譯文后再版。 本書通過全面系統(tǒng)的中西哲學傳統(tǒng)的對比,犀利地指出西方以理性、邏輯為基礎的哲學模式,和儒家的以實踐性、審美性為基礎的東方傳統(tǒng)。作者的一個結論是儒家的哲學思維是“審美的”,而非西方意義上由某種表面理性秩序規(guī)范支配的所謂“道德的”。這本書充滿著一種摧枯拉
《復旦政治哲學評論》是以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創(chuàng)辦的中國第一個“政治哲學”博士點為學科依托,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本政治哲學專業(yè)性學術讀物。以“根據(jù)中國、學術為本”為學術理念,堅持純粹的學術原則,倡導以當下中國政治秩序建構之正當性為出發(fā)點,以反思、批判的態(tài)度對待中西各種政治哲學理論資源,力爭引導中國學人建構起基于中國文化
本書對黑格爾早期《精神現(xiàn)象學》和晚年《法哲學原理》所提出的兩種市民社會理論分別進行梳理,比較它們的不同,揭示它們的對應關系,并討論了黑格爾前后期對市民社會的態(tài)度產生巨大差異的原因。本書適合德國古典哲學研究者、學生、哲學愛好者閱讀。本書對黑格爾早期《精神現(xiàn)象學》和晚年《法哲學原理》所提出的兩種市民社會理論分別進行梳理,比
據(jù)記載,威尼斯在15到16世紀期間,有數(shù)十種條例規(guī)定人們不可鋪張浪費。其中一條法例特別指出,人們不能送超過6把銀勺和6把叉子作為新婚賀禮。另外一條法例也規(guī)定作為餐后點心的甜品必須是當季水果和一份小份的點心。在當時,貪心被認為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那為什么到了21世紀的今天,商店里遍地都是琳瑯滿目的商品?消費者幾乎都是過
尼采是19世紀末德國重要哲學家,唯意志論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受生存競爭學說的某些影響,把叔本華的生命意志發(fā)展為權力意志,并提出了超人的理論,從而賦予唯意志論以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內容。在哲學上,成了德國狄爾泰的生命哲學和施本格勒的歷史哲學的先驅,并對實用主義、存在主義等20世紀。本選題主要包含尼采最重要的四部作品:一是《悲劇
本書包括《黑格爾哲學諸方面》《經驗內容》《晦澀(Skoteinos)或者該如何閱讀》三篇論文。
是誰提出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為什么斯賓諾莎是被罵名包圍的哲學家?俄羅斯的飛翔的雙頭鷹國徽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這些我們都該知道點。
《寬容》是關于寬容和自由思想的經典之作,房龍的代表作之一。全書按時間順序分為四個部分:古希臘古羅馬時期、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和近代新篇章。每一章都以特定的人物或歷史事件為主題,講述人類文明發(fā)展史的寬容與不寬容。他用手中那支有魔力的筆,生動地描繪了人類漫長的思想發(fā)展史,以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為依據(jù),以社會和人們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