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理論中,“闡釋的邊界”是一個難以忽視的命題,它以闡釋的客觀性和意義的確定性為核心,在不確定性思潮泛濫的當下被不斷激活;它不同于獨斷專行的法則或律令,而是蘊含著豐富的理論路徑和方法論取向,不斷涉入更廣闊的文化精神領域。本書從概念內涵、歷史譜系、建構路徑、本體形態(tài)、實踐策略等不同向度切入,對文學闡釋的“邊界”問題加以
《文藝美學研究》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主辦的連續(xù)性學術出版物。作者涵蓋國內外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優(yōu)秀學者。所設欄目包括文藝美學:發(fā)表文藝美學、藝術哲學、文學理論等方面的論文。生態(tài)美學:發(fā)表生態(tài)美學、環(huán)境美學與生態(tài)批評等方面的論文。古代文論:發(fā)表中國古代文藝理論、文藝批評方面的論文。審美文
面向童心的文學,具有明顯的童本性、文藝性和教育性,不僅多維助力孩童發(fā)展,也是成人的心靈歸宿。小小的兒童文學閃現著人類文明演進智慧,在東、西方呈現差異與共融的發(fā)展脈絡。本教材服務于對兒童文學和教育傾心的師范生、幼兒園教師、家長等,融合教育學和文學雙重學科立場,梳理兒童文學概念和原理,從體裁形式、主要母題和藝術特征三方面帶
《沈從文的寫作課》:本書是著名作家沈從文有關小說、散文寫作技巧的文章選集。何為好的小說?何為好的散文?怎樣才能寫出詩意空靈的小說、簡潔雋美的散文,有何訣竅?本書中,沈從文從創(chuàng)作觀、小說藝術、散文秘訣三方面,與讀者坦誠分享自己畢生在小說和散文方面的寫作經驗、寫作技巧,內容涉及思想、語言、描寫、結構等,既有切實可行的方法論
唳天學術由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主編,以在校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為基本作者隊伍,以文學院學科教育研究方向為主要收錄內容,面向文學院在校學生以及其他院校文學院讀者為對象的學術性讀物。體現了首師大文學院的學術研究方向和學術水平,系該學院供廣大學生進行學術研究參考及與其他兄弟院校學術交流的學術成果。首師大文學院為編選本書專門設立了專
本書分為“于堅研究專輯”和“西南聯(lián)大文學研究小輯”兩部分,設有綜述、他者的視域、作家對視、學人觀點、青年論壇、李廣田研究、鄭敏研究七個欄目,收錄了《備受爭議的詩人于堅》《于堅的詩和我的懷念》《復調的挽歌》《昆明,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流亡與回歸》《在“寂寞”的咬嚙里尋得生命》等文章。
本書是一本研究比較文學的專著。本書首先分析比較文學的產生與發(fā)展、定義及本質、科學特征以及研究對象,進而著重分析比較文學的研究范式、不同文體的文學比較;其次研究比較文學的相關學科理論、比較文學的跨學科;最后,緊密結合當代文化理論,將比較文學與當今社會和文化變革聯(lián)系起來,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面理解和探討文學、文化和人類共通性
本書是一本關于文學理論教育教學在新媒體時代環(huán)境下的研究專著。本書首先概括了文學理論的起源、發(fā)展以及屬性,闡釋了新媒體時代下文學及文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其次分析了文學理論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危機,并提出文學理論教學的改革路徑;最后闡述了新媒體時代下文學課程教學的改革策略,希望借此厘清新媒體與文學教學之間的關系,使文學理論課程建
本書研究的隱喻屬于詩學隱喻。詩學隱喻早有言說,但是沒有人明確提出這個概念。保羅·利科在《活的隱喻》這部著作中建立了詩學隱喻的理論體系,本著作在全面梳理詩學隱喻的歷史脈絡,并在利科建立的詩學隱喻體系的基礎上,首次提出并定義了詩學隱喻。詩學隱喻的本質是摹仿。詩學隱喻在語詞、語句和篇章三個層面進行摹仿,分別指稱和摹仿人物、行
本書內容包含:平和心態(tài),快樂寫作;在腳下挖口井;我如何寫起童話來;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成功還是失。灰环N最好寫而又最難寫的文體;有感于散文的表達;寫得質樸些,淺顯些;從小乞丐到“鐵寶羅”;人和動物的情感演繹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