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進美《清止閣集》的整理,包括趙氏創(chuàng)作的詩、文、詞及戲曲與散曲等。整理方式包括點校、新編年譜,研究資料收集,形成一個較為完備的現(xiàn)代新版本。趙進美是明末清初有全國影響的詩人,是明清之際山左詩風的代表性人物,是明七子與清初王漁洋神韻詩風之間承上啟下的詩人,在明末清初文學史上有一定地位,有一定的標志性意義。其著作從未整理,清
本書為古籍整理,屬于淄博古代文獻叢刊之一種,主要是對劉一相《燕喜堂集》十五卷(明鈔本)、《頃陽子啟札》六卷(明刻本)進行點校整理。前言介紹劉一相生平、著述及貢獻,附錄收劉鴻訓《先考妣行略》,以及劉一相佚文《山西澤州高平縣舉東鄉(xiāng)石末鎮(zhèn)鄉(xiāng)約碑記》(國家圖書館藏拓本)。劉一相家族肇興于明萬歷年間,至崇禎朝劉鴻訓官拜相國而臻鼎
本書對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澹志堂刻本何世璂所撰《何端簡公文集》中的奏疏、雜著、詩文等六冊十二卷及他人為其所作的序、文、傳記墓表、銘文和年譜等內(nèi)容進行點校整理,前言介紹何世璂的生平、著述及貢獻。何世璂出身山東新城王氏家族,是清代雍正時名臣,也是山東重要歷史文化名人,著述頗豐。其所著奏疏、詩文等等輯為《何端簡公文集》
本書對王培荀的《大學集說》《中庸集說》《學庸余論》《管見舉隅》《寓蜀草》《蜀道聯(lián)轡集》等著作進行點校整理,前言介紹王培荀的生平、著述及貢獻,書目附錄王培荀生平及相關研究資料。王培荀出身山東淄川窎橋王氏家族,是清代中后期山東重要學者。除代表作《聽雨樓隨筆》《鄉(xiāng)園憶舊錄》已有標點整理本外,其他著作均未經(jīng)整理。本書對王培荀重
本書點校整理了明代王教的《銓部王先生文集二卷詩集一卷修縣志小序一卷》、清代袁藩的《敦好堂詩集四卷詩余一卷》。其中,王教集《前言》介紹了王教的生平、著述及本次整理說明,《附錄》收錄王教史傳、交游者題贈、著作著錄等。袁藩集《前言》介紹了袁藩的生平、詩歌及本次整理說明,《附錄》收錄袁藩史傳、詩文補遺、交游唱和雜記、著作著錄等
畢自嚴是晚明時期的朝中重臣,曾于天啟、崇禎年間任戶部尚書,對于財政、經(jīng)濟頗有見地,為穩(wěn)定晚明財政大局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主要經(jīng)濟思想散落在眾多的尺牘和奏稿之中,因而對這部分史料的整理就顯得尤為必要。至于畢自嚴所創(chuàng)作的詩文作品,亦可以作為理解其經(jīng)濟思想的互證與參考!懂呑試兰伏c校整理了畢自嚴的著作七種,分別是《石隱園藏
翁方綱(17331818年),字正三,一字忠敘,號覃溪,晚號蘇齋,順天大興(今北京大興區(qū))人。清代書法家、文學家、金石學家。本書對他的《蘇齋筆記》《通志堂經(jīng)解目錄考訂》《翁氏家事略記》《蘇詩補注》《天際烏云帖考》《瘞鶴銘考補》六種進行了整理點校。就其學術價值而言,有些著作版本較為珍貴,如《蘇齋筆記》的手稿本現(xiàn)藏中國臺灣
江蘇儀征地方文獻匯編整理。本書包括吳文镕撰《吳文節(jié)公遺集》八十卷,附吳養(yǎng)原輯年譜一卷,據(jù)相關版本點校整理。《吳文節(jié)公遺集》以奏議與公牘為主,另有尺牘、詩文等。內(nèi)容涉及漕運、鹽政、教匪、地方訴訟等當時社會諸多問題,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所附《文節(jié)府君年譜》一卷,吳養(yǎng)源輯,記述吳文镕生平、家世及仕宦海歷程,涉及晚清社會轉型時
這是一本教學研究與學術研究相結合的論文集。全書分為金融。經(jīng)濟、文學、教學。創(chuàng)新等板塊,選取了十余篇廣東省內(nèi)各高校教師及部分優(yōu)秀學生的論文,如文學與語文的兼美——評部編版語文新增課文《葉圣陶先生二三事》、重讀路遙小說《人生》感悟時代青年人生道路的選擇、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創(chuàng)新研究、肩水金關漢簡所載的漢代河西地區(qū)糧價分析等,
本書是甘熙記錄的自己所見所聞所考的有關金陵風物舊事,內(nèi)容涉及自六朝以往舊事直至嘉道年間南京大街小巷歷史沿革、典故、山水脈絡、水文地質(zhì)、鄉(xiāng)老遺文軼事、經(jīng)濟百態(tài)、文化生活、風俗人情等方方面面,堪稱記錄晚清金陵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書中還對南京地區(qū)不少文物古跡進行了嚴謹?shù)目甲C,比如江寧小丹陽甘村出土的漢壺、鼎新橋下掘地發(fā)現(xiàn)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