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公共政策研究重點是政策的本質”這一核心論點,探討了當代公共政策分析應用的最新研究路徑以及相關研究路徑的應用范圍。全書共分10章,第一章介紹了本書的框架與分析概念,第十章總結并展望了公共政策未來的研究路徑,其余八章分別探討了公共政策研究的倡導聯(lián)盟框架、公共政策的話語方法、制度主義、IAD框架、間斷平衡理論、公共
本書是一部基于中國之治的制度環(huán)境,系統(tǒng)闡釋公共政策學基本概念、核心問題和主要理論的教材。全書從政策過程的視角出發(fā),較為全面地梳理了公共政策學科在政策主體、政策議程、政策決策、政策執(zhí)行、政策評估、政策創(chuàng)新、政策學習、政策試驗、政策擴散、政策變遷、政策終結、政策分析等領域的知識積累,并注重吸收近年來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統(tǒng)展現(xiàn)
今年是復旦政治學一百周年紀念年份。本輯的紀念專欄聚焦于如下幾個內容:政治學在復旦的學科發(fā)展歷程、復旦政治學前輩的學術思想研討、復旦政治學與中國現(xiàn)代國家建設、復旦政治學與中國國家治理、新中國后政治學教學研究體系的變革、如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5.17講話”精神推動中國政治學自主性知識體系的建構。與這一主題相關,本輯的一些論
馬克思與19世紀英國社會主義思潮是現(xiàn)代資本主義批判史上的兩大支柱,本書主要探討了兩者的關系。前者在其思想的起源、傳播和發(fā)展上與后者存在密切的聯(lián)系,其中既有揚棄,又有轉折中的反哺?茖W社會主義誕生以后,馬克思與19世紀英國社會主義思潮的關系發(fā)生了重要轉折:馬克思從批判繼承以歐文主義、李嘉圖式社會主義和1848年前憲章派社
本書共8章,內容包括:歷史編纂學與修辭學——霍布斯和修辭傳統(tǒng)、法律要義——理性與修辭、修辭的再現(xiàn)——味同嚼蠟到歷歷如繪、人類的形象——理性和迷信、理論與實踐——啟蒙的政治學、祛魅的世界——機械唯物主義者、《圣經(jīng)》與主權者——伏在主權下的預言、位于十字路口的主權——歷史視野中的當下。
本書以數(shù)字治理為研究背景,試圖從不同視角對“電子參與及其創(chuàng)新”進行系統(tǒng)剖析,以期在中國語境下為“電子參與”概念、理論及模式的本土化發(fā)展做出貢獻。首先,在梳理我國中央及地方層面數(shù)字治理政策及改革實踐的基礎上,對中國數(shù)字改革中的公民參與現(xiàn)狀進行剖析。其次,通過對“公民參與”進行政治及哲學層面的探究,重新界定“電子參與”的概
應急管理概論
本書回應了有關中國近代社會思潮的開端、主線、流程和終結等問題。本書重視歷史資料的運用,注意推進歷史反思,著力敘述其“是什么”,回答其“為什么”。深入探索中國近代社會思潮發(fā)展的規(guī)律、趨勢和特點。先后緊扣社會批判思想家、早期改良思想家、維新變法思想家和民主革命思想家四個群體進行分析。通過華夷觀念、天朝意識和半殖民地意識的研
《應急管理實驗教程》涵括公共管理全流程任務和全能力要素。第一章為公共管理基礎實驗,主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信息管理能力、情景構建與推演、物資保障;第二章為公共管理專項實驗,該部分內容從公共管理的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入手,分事前、事發(fā)、事中、事后等四個階段,選取最重要任務進行實驗教學,具體能力要素涉及風險管理、應急決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