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宗教學、歷史學和哲學等角度,對施本納、弗蘭克和親岑道夫等德意志敬虔主義思想家之思想予以全面梳理,多維度地呈現(xiàn)德意志敬虔主義思想發(fā)展史,并回應學術界歷來關于該思想運動的爭論:第一,德意志敬虔主義有何內涵?第二,理解德意志敬虔主義的方法是什么?第三,德意志敬虔主義的思想來源包括哪些?第四,施本納的“敬虔小組”是導致路
本書以西方各歷史時期的思想家、哲學家及宗教學者對宗教問題所做的一系列理智性、學術性的探討為研究對象,揭示了西方種種宗教學說的啟蒙性質、內在邏輯結構及其發(fā)生發(fā)展的歷史軌跡,構建了西方宗教學說史的范疇系統(tǒng)和邏輯體系。
本輯重點刊出了曾經引起學術界廣泛討論的兩個專題——“宗教生態(tài)論”和“修行人類學”,以期推動中國之宗教人類學的中層理論建設,探討我們如何解釋中國宗教的累積傳統(tǒng)及其當代發(fā)展趨勢,以及我們如何從宗教的內在理路或內部視角去理解宗教的身體實踐或自我表述。
《宗教與哲學》(第十輯)收錄了國內有代表性的一批宗教哲學與宗教學研究方面的專家學者的最新力作,內容涵蓋康德宗教哲學、自由儒學、洛克宗教哲學、道家思想、儒學與禪宗的對比研究、天人合一思想研究等諸多領域。其中,鄧安慶教授基于國內方興未艾的自由儒學思潮對黑格爾的中國哲學理解所做的對比研究,盧國龍教授對莊子自然概念尤其是“公是
本文集所收錄論文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重點學科宗教與文化研究成果。文集分為經典再讀、歷史探微、民族文化、譯介述評四個欄目,相關文章從不同角度關注了理論前沿、歷史文化、民族分類與中華民族宗教文化的多樣性以及與社會認同以及宗教信仰與文化變遷等,資料豐富,觀點鮮明,具有一定學術參考價值!蹲诮绦叛雠c民族文化》(
本書從以下角度闡述了其豐富的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屬性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問題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歷史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治理制度論。在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不斷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研究,既有利于理論創(chuàng)新,開辟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新境界,也有利于更好地指導實踐,開創(chuàng)黨的宗教工作新局
本輯以宗教與現(xiàn)代性為中心論題,涵蓋了斯賓諾莎、韋伯、涂爾干、帕森斯、貝格爾、格爾茨、貝拉、貝克等人的理論,是對宗教在現(xiàn)代社會中結構性位置的再思考。本輯圍繞宗教與變遷進行專題討論,既涉及宗教自身的變遷,又涉及社會的變遷,是在宗教、社會的雙重變遷中討論歷時與共時狀態(tài)下宗教與社會各個子系統(tǒng)之間復雜互構關系的積極嘗試。本輯主題
《宗教人類學》集刊(年刊)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辦的學科建設平臺,優(yōu)先推介有志于宗教人類學的海內外中青年學者論著,以推動中國及周邊的宗教人類學及宗教實證研究的整體進展,主要刊發(fā)與宗教人類學或宗教實證研究相關的田野報告、學術論著、理論前沿、思想評論、學術書評、譯稿、綜述等文章。在出版的前四輯中,獲得了中國及周邊
本書是神話學史上劍橋學派的代表人物簡·艾倫·哈里森闡述神話儀式學說的經典之作,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對古代希臘的宗教、儀式、慶典以及由此衍生的悲劇、雕塑等藝術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介紹,進一步厘清了古代藝術與原始儀式之間的邏輯關系。 哈里森指出,與其說藝術模仿了現(xiàn)實,毋寧說藝術和儀式一樣,都是對人類情感
2022年是南開哲學學科建立103年,建系100周年,哲學院(系)重建60周年。為全面展現(xiàn)南開哲學百年來的發(fā)展進程和歷史底蘊,特編選出版“南開哲學百年文萃(1919-2022)”。本文萃的編選范圍是自1919年南開大學設立哲學門以來,在南開哲學學科任教教師所發(fā)表的代表性論文,并按現(xiàn)行一級學科的分類標準,分馬克思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