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學(第七輯)
為展示“經學·禮學與中國社會”學術研討會的成果,本書精選論文共三十四篇,分為“經學研究”和“禮學研究”兩部分。主要內容涉及經學文獻、經學思想、經學歷史、經典詮釋方法、禮學文獻、禮學思想、禮學史、禮學與社會的互動等,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本書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通史研究”階段性成果之一,相信本書的出
國學是什么?簡言之,便是中國的傳統(tǒng)學術文化。朱自清先生曾指出,做一個“有相當教育的國民”,對于本國的經典“有接觸的義務”。他為此撰寫了《經典常談》一書,開啟了以通俗話語講解國學經典的模式。本書的寫作,意在向朱先生致敬,并嘗試為“常談”續(xù)寫新篇!欢思茏,不轉文,力求使嚴肅的經典露出親切的微笑,讓佶屈聱牙的文字變得通
《中國經學》第二十六輯,有“禮學研究”“春秋研究”“經師研究”“經學史論”“書評.書訊”等五個欄目,匯集了14篇專門研究中國經學內容的文章和3篇書評札記類短文,從論語、出土文獻等原點研究出發(fā),進一步對儒家傳統(tǒng)文獻進行解讀,對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有深度的研究。本輯通過對傳統(tǒng)典籍的研究來解讀小問題,以大看小,又以小見大,突出經
本教材主要從思想史尤其是哲學史的角度選擇了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等基本內容和核心價值理念,包含引言、國學之源、國學之流、國學經典共四篇內容。引言分為《國學導論》和《國學導讀》兩章講述國學的定義、分類、主體和價值等四個方面的問題。第二篇分為《先秦簡史》和《諸子概論》兩章側重從哲學史、思想史的角度解讀先秦的歷史,為掌握先
就人類歷史發(fā)展來看,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要讓受教育者健康成長。我們的社會要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俊才,就需要進行生命教育,包括生命道德教育、理想教育、社會責任教育等等。傳統(tǒng)國學在這方面蘊含者十分豐富的資源。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自“十八大”以來高度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從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角度看,“國學”實際上就是中華
本書由13篇國學相關研究文章組成。分別是:《<文選>學的形成與演變》《“七賢”竹林之游分期考》《南朝文原論——以<文章源起>為中心》《古代文學中新興文體的理論建構》《唐代墓志武周新字校理》《契丹小字<耶律玦墓志銘>為贗品》《<論語筆解>出自韓愈國子講稿臆考》《王安石”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