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圖文結合的瓷器鑒賞圖書,定位于瓷器欣賞、辨?zhèn)魏蛿啻,收錄了從明洪武到崇禎、清順治到宣統(tǒng)及民國共五百余年的三百多個器物,內容包含器物基本信息、整體圖、局部圖、微觀圖幾個方面。與一般純粹靠經驗和手感鑒定瓷器真?zhèn)魏脡牟煌髡呤褂么善髑衅奈⒂^圖來輔助判定瓷器的真?zhèn),從微觀圖上氣泡的有無、大小、顏色以及
本書內容包括:廣州市市立博物院創(chuàng)始人黃節(jié)與羅原覺交往簡述、新發(fā)現(xiàn)王國維書信考釋——兼論晚清民國廣東商周青銅器的收藏及與湖南的淵源關系、丁文江的人格魅力、班馬傳家作史官——讀經史小學名家朱師轍的一封書信、陳少白的書畫情等。
大理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西南地區(qū)以孔學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傳播最早的地區(qū),也是云南省孔學文化遺跡富集地,留下了大量孔學文化史料遺跡。本書稿作者在實地調查走訪的基礎上,對大理州十二縣市的文廟、書院的匾聯(lián)、詩詞、碑文等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挖掘、收集、整理和調研,最終以地域分篇章,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對大理州文廟、書院的歷史資料進行了
本書從美術史的角度出發(fā),深入分析探討了敦煌西夏石窟中的花鳥畫、人物畫、山水畫、建筑畫和裝飾圖案等諸多繪畫形式,詳細講述了線描、簡筆人物畫、暈染與平涂、貼金、涂金、瀝粉堆金等繪畫方法與工藝,勾勒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敦煌西夏石窟繪畫體系。本書對敦煌西夏石窟繪畫的內容進行了全方位的整理,對西夏石窟的繪畫風格、藝術手法進行了深入
本書結合徽州地域文化,從藝術學的角度進行探討,內容包括徽墨的歷史演變與發(fā)展,徽墨藝術設計文化意識成因,徽墨藝術的美學構成,徽墨藝術的文化解讀,徽墨藝術的工藝之美,徽墨藝術的傳承、保護與發(fā)展等;根據(jù)實物研究徽墨設計的藝術特點,探討徽墨這一傳統(tǒng)工藝的藝術價值。結合文獻史料和實地考察,對徽墨的墨譜、墨模、墨家、墨品進行深人的
本書主要從概述、金文研究的歷史回顧、青銅器分期斷代研究、金文常用字釋例、金文銘辭選讀,其中第四、第五方面是全書的重要內容,約占全書的六分之五,并附有現(xiàn)代漢語,從廣度和深度兩方面為廣大讀者提供了學習金文的重要參考。
本圖冊為上海博物館與上海書畫出版社合作的全新青銅器展覽圖錄,收錄了82件極具代表性上博青銅珍品,包括了上博的鎮(zhèn)館之寶大克鼎、犧尊、子仲姜盤以及新增展品鑲嵌獸面紋牌飾、鑄有早期青銅器銘文的甲壺等。以時間為主線,每個時期都附有詳細的特征介紹,根據(jù)每個時期青銅器不同的特征選擇了各個時期的不同的典型作品,完整呈現(xiàn)青銅器的發(fā)展脈
這是一套散落在海外各大博物館中的中國文物藝術精品的集合,由著名收藏家翁萬戈拍攝的1000余幅海外文物照片和相關賞鑒文章組成,全書分為上下兩卷,包括“書畫”“敦煌遺畫”“墓葬”“青銅器”“陶瓷器”“玉器”等多個部分,收錄廣泛,涵蓋全面,每件文物都配有由相關專業(yè)人士撰寫的介紹文字,長則千余字,短則數(shù)百字,既是難得的歷史文獻
本書為敦煌壁畫圖集,書中用讀者看得懂、能理解的語言和形式進行表述,盡可能找到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社會和大眾心理中的共鳴點,讓傳統(tǒng)文化變得更加通俗,讓傳統(tǒng)文化重回大眾視野。十二生肖以十二地支為基礎,與鼠、牛、兔等十二種各具特色的動物形象搭配,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生肖文化,是中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匯集了我國先民自古傳承而來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于敦煌市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從公元366年開鑿第一個石窟,后來又經歷了近千年、十幾個朝代的開鑿,最終形成了這座世界上規(guī)模最龐大、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群。莫高窟中有無窮的奧秘,自1900年人們發(fā)現(xiàn)藏經洞,這座沉睡已久的千年寶庫蜚聲海內外,吸引了無數(shù)人前來探索。穿越千年,莫高窟中留下了幾萬平方米的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