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厄鋼琴基礎教程(大音符)》是根據(jù)《拜厄鋼琴基礎教程》基礎上專門對兒童和老人設計的圖書,是一本淺顯易懂的、便于鋼琴初學者練習識譜和提高手指彈奏技巧的專業(yè)訓練教材。本書不僅可以作為琴童在開始接觸鋼琴和學習五線譜時使用的初級教材,同時也可以作為成人鋼琴教學的入門教材。
《中國近現(xiàn)代經(jīng)典音樂作品與教育實施研究》意圖從教育實施層面給中小學音樂教學以助益,主要呈現(xiàn)三類內容:1.一至第六章,選擇新版中小學校音樂教科書中的部分中國近現(xiàn)代經(jīng)典作品進行綜合研究。此部分為音樂學和音樂分析學范疇,內容闡述力求細致、完整、平易、準確。2.第七、八兩章,對音樂教育相關理論問題進行提煉、歸納和探討。此部分隸
《弦索十三套箏譜重訂》的誕生,是《弦索十三套箏譜重訂》作者、中國音樂學院古箏演奏家林玲教授的一次艱難而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音樂考古之旅。遠在兩百多年前的公元1814年(清嘉慶十九年),有一位叫作榮齋的蒙古族文人音樂家邀約幾位好友,將當時已流傳十分久遠的十三套包括琵琶、三弦、胡琴和箏組成的弦索樂曲,用工尺譜精心抄錄、編纂成冊,并
《茶馬古道上的民間音樂文化“活化石”:張家界騾馬號子傳承人尋訪與曲詞整理》是湖南省社科規(guī)劃課題“張家界慈利縣茶馬古道騾馬號子的搶救與整編”項目成果之一,主要以張家界騾馬號子為研究主線,對張家界的茶馬古道的歷史進行了實事求是的考證,追溯了騾馬號子從產(chǎn)生、發(fā)展到衰落的整個過程,分析了在現(xiàn)代社會張家界騾馬號子發(fā)展的困境和解困
本書收錄了作者自2008年以來在學術刊物上發(fā)表的24篇文稿。內容包括:《朱載堉的應用律學思維與理論律學思維索隱》《上古出土陶塤、骨笛已知測音資料研究述論》《京房六十律“律值日”理論律學思維闡微》《關于中國音樂文化史定位的思考》等。
編曲在保留民歌音調和韻味的同時,借鑒吸收了西方多聲音樂手法,來加強每首民歌的音樂表現(xiàn)力?桃鈴娀藦驼{手法的運用,使《迷你鋼琴獨奏小品集:獻給孩子們的中國民歌》兼具培養(yǎng)孩子們多聲立體思維的功能。此外,還在難易程度上做了設計,使這些“迷你”民歌能夠走進課堂,成為適用于初級至中級、不同層坎鋼琴教學需求的獨奏小品。 愿《迷
《太音大全集》五卷,為現(xiàn)存早的琴論專集。原刊于明永樂十一年(一四一三)。據(jù)近人研究,《太音大全集(一函二冊套裝共2冊)》為宋代田芝翁所輯,原名《太古遺音》,計有三卷。南宋嘉定間楊祖云更名《琴苑須知》。明永樂年間朱權又據(jù)他得到的不同版本,編成兩卷本《太古遺音》。明正統(tǒng)年初袁均哲又據(jù)此本為《太音大全集(一函二冊套裝共2冊)
本書從總體原則、核心素材、創(chuàng)作思維、展開原則、結構原則五個方面,將中國京劇音樂各主要方面與西方歌劇音樂進行比較,并探索兩個體系之各有千秋及其精美絕倫之處。
本書以突出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將音樂內容融入黨員學習教育實踐活動之中,嘗試建立“支部黨建音樂課”模型,聚合黨的光輝歷程中、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具有代表性和時代性的重要歌唱作品,精心編排“支部音樂課”具體程序及各環(huán)節(jié)解說用語,集合紙質、音像、網(wǎng)絡介質以融媒體產(chǎn)品形態(tài)呈現(xiàn),極大限度地方便基層組織和
《先秦吳越音樂研究/中國音樂考古叢書》為“中國音樂考古叢書”之一,內容依據(jù)出土材料,結合文獻,探究先秦時期吳越樂器與用樂實踐的發(fā)生發(fā)展,鉤沉先秦吳越音樂面貌,探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越音樂文化的發(fā)展過程,并對音樂演變的背景和原因進行考證,這些研究不僅有助于在目前吳越音樂研究基礎上獲得新的和更豐富的認知,也有助于為吳越音樂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