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觀水陸法會圖明代基本內容變化不大,而組合樣式則更加多樣,與卷軸水陸畫更趨接近。目前遣存較多的地區(qū),仍是山西、河北、四川一帶。其中以山西靈石資壽寺、繁峙公主寺、渾源永安寺正殿水陸法會圖最具有特點和代表性。山西靈石資壽寺水陸殿建于明成化十八年(一四八二年),該殿位于大雄寶殿束側,因殿內供奉彌陀,因此名彌陀殿;又因周壁繪有
導言·青銅之殤余念忠、第一章·青銅歲月余念忠、第二章·青銅痕跡余念忠、第三章·青銅檢測余念忠、第四章·青銅珍藏盧志禹、第五章·青銅詩章紀宇、結語·青銅之殤余念忠。
《長江中游佛教造像記》收錄長江中游地區(qū)(以湖南、湖北、江西為主)的佛教造像記80件,連同細部特寫,共計為140幅圖片。這些資料都是作者二十多年的田野考察所得,屬于首次公開出版的新資料。全書由概論和圖版與說明組成。概論系作者從新資料出發(fā),結合我國古代宗教、文化制度和鄉(xiāng)規(guī)民俗進行的學術研究成果,也是引導讀者閱讀本書的鑰匙。
《天下收藏:民間古玉鑒藏》共四冊,第一冊詳細論述了玉質、新石器時代和夏商周玉器的內容,第二冊為漢代至魏晉南北朝玉器和隋唐宋元玉器,第三冊為明清玉器,第四冊為占玉辨?zhèn)、收藏與投資、盤玩與保養(yǎng)的內容。在每一個時代的后面,還有以出土器物圖片為主的精品賞析,以及古玉真?zhèn)螌φ請D鑒等方面的內容,通讀之后,中國古玉器文明的光輝燦爛躍
《漢中出土商代青銅器(4)》各篇論文,有的從器物形態(tài)觀察,有的從裝飾藝術著眼,有的從青銅工藝討論,有的從器物出土地點下手……卻大致有一個相當接近的結論:漢中諸器物群,個別的與地區(qū)外面的某一文化傳統(tǒng)有類似之處,但找不到漢中顯而易見的土著形態(tài)。這一共同觀察,當與漢中地區(qū)的地理狀況有密切關系。漢中地區(qū)在中國南北氣候分界線秦嶺
本書以圖為主,以文為輔,收錄近400個版式,一則彰顯百年四川地方歷史文化,二則填補四川軍政府造壹圓四川銀幣的研究空白。
本書從分布于涼山州十七個縣市的上千通歷史碑刻中精選了110通,碑刻的時間跨度近兩千年,內容涉及涼山的歷史沿革、民族關系、土司源流、行政法規(guī)、官衙機構、訴訟程序、移民屯田、田價糧價、鄉(xiāng)規(guī)民約、交通設施、水利建設、軍事征討、自然災害、宗法制度、宗教活動、書院院規(guī)、市場管理、商業(yè)貿易等林林總總諸多方面,是一本能從各個方面反映
云岡石窟是我國*的石窟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一公里,氣勢恢弘,內容豐富,F(xiàn)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造像5萬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紀時中國杰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
《懷寧考古記——基于“三普”調查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主要由參與懷寧縣“三普”工作的普查隊員編寫,是一本以三普調查材料為基礎,并綜合了以往材料的學術性著作。全書共分五章,第一、二章系統(tǒng)介紹了懷寧縣的文物工作史以及多年來所取得的成就;第三章按照“三普”調查分類方法,逐一重點介紹了“三普”工作取得的成果;第四章,主要以孫家城遺
自2005年12月起,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與日本筑波大學連續(xù)進行了為期5年合作,雙方*初的合作目的是進行麥積山石窟周邊環(huán)境調查。但是隨著合作的深入,雙方相互理解加深,合作內容除了麥積山石窟周邊環(huán)境、洞窟內部環(huán)境之外,增加了考古、泥塑及巖石保護材料試驗、光學調查、危害生物調查、棧道震動對窟內文物的影響、棧道安全性、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