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王國維關于文學批評的著述中受重視的一部作品。是接受了西洋美學思想的洗禮后,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所作的評論。但他又脫棄西方理論之拘限,力求運用自己的思想見解,嘗試將某些西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融入中國固有的傳統(tǒng)批評中。所以,從表面上看,《人間詞話》與中國相襲已久的詩話、詞話一類作品的體例、格式,并無顯著的差別。
唐詩、宋詞,元曲是鼎立于中國文學史上的三座高峰。元曲并非一種單一的體裁,它包括雜劇和散曲兩部分。雜劇為戲劇,散曲則是一種詩體,是一種無故事情節(jié)的唱詞,其體制和唐宋詞的小令大致相似。作為與唐詩、宋詞并列的詩體,元曲就是指的散曲。散曲起源于金,元之間流行的“俗謠俚曲”,文人在汲取傳統(tǒng)詩詞的滋養(yǎng)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加工和提高
柯爾克孜族的口頭“活形態(tài)”英雄史詩傳統(tǒng)舉世聞名,其中英雄史詩《瑪納斯》是其中最華美的一章,早已被列入世界經(jīng)典史詩之列,受到國內外眾多學者的青睞,逐漸形成為一個世界性學科――《瑪納斯》學。從俄國19世紀后半葉的哈薩克學者喬坎.瓦利汗諾夫和俄國德裔著名學者拉德洛夫從事《瑪納斯》搜集研究至今,世界“《瑪納斯》學”已走過了一個
《小說史話》講述了中國小說如何從蒙昧無知的原始社會到高度集權的封建五朝,為后世積累了無數(shù)經(jīng)驗,提供了無數(shù)精神財富。中國小說發(fā)展步步艱辛,卻終于走出了低谷,走出了新的道路!缎≌f史話》從原始神話將其,將中國歷朝歷代的文學發(fā)展進行梳理,敘述了中國小說發(fā)展的每一次關鍵的轉折點,讓讀者真正領略到小說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魅力
《閑話紅樓:大觀園的后門通梁山》的大多數(shù)文章,是在2005年應某報副刊之邀所寫的專欄文章。這些文章存在電腦中已四個春秋,其間中國發(fā)生了許多事情,談《紅樓夢》的書也出了許多,我總覺得自己那些文章過于生澀,不敢結集出版。2008年年底,我的工作發(fā)生了變動,告別了圈養(yǎng)的記者生涯,調入語文出版社,終于過上“四書”生涯:即讀書、
廢名是一位非常獨特的作家,一方面,他的小說因語言的晦澀和文體的獨特而遠離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主潮,成為一座“永久孤絕的海島”,長期遭受讀者和批評家的誤解和冷落;另一方面,作為“京派”小說的鼻祖,他又為中國現(xiàn)代抒情寫意小說傳統(tǒng)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貢獻,其影響一直延續(xù)至今。對于這樣一位本應在文學史上占據(jù)重要地位的小說家,學術界對他的關
郭沫若歷史劇研究
《唐代白話詩派研究》沿佛教白話詩從唐前(南北朝)至晚唐起源、發(fā)展、鼎盛、分裂的歷史脈絡,考證了寶志、傅大士、王梵志、寒山、龐居士等白話詩代表人物的生平、作品版本以及初唐、中唐、晚唐三個時期南北兩宗的各自發(fā)展情況,詳盡介紹了白話詩發(fā)展不同階段作品的思想內容、特點、地位和影響。
20世紀30年代,賈芝繼承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傳統(tǒng),投入新詩創(chuàng)作,成為一位小有名氣的詩人;40年代,他又秉承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鐘情于民間文藝。兩種傳統(tǒng)在他身上融合,成為新一代革命知識分子的特色。新中國成立后,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黨的民間文藝事業(yè)中,從搜集搶救民間文化遺產人手,呼吁動員社會各界,自中央領導到各
《元曲三百首全解》一書介紹了元曲的整體風貌,并同唐詩宋詞進行了橫向比較,使讀者對中國詩歌的多元成就有所會心,且獲得文學知識與情操素養(yǎng)的全面享受。本書內容豐富,每首元曲后都有注釋、語譯、賞析三方面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