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統(tǒng)介紹了碳14測年的原理與方法,加速器質(zhì)譜的原理及其用于碳14測年的測量本底、分餾效應和測量方法,測年樣品的前處理與化學制備,加速器質(zhì)譜碳14測年的測量誤差、數(shù)據(jù)處理和質(zhì)量控制,系列樣品碳14年齡校正的貝葉斯方法及其模擬研究,并在此基礎上介紹了夏代、商代和西周十幾個重要遺址的加速器質(zhì)譜碳14年代測定,以及殷墟甲骨
明楚王墓為明八代九位楚藩親王墓葬群,貫穿明代始終,是現(xiàn)存時間跨度最長、格局最清晰、占地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的明代親藩墓群。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高新區(qū)龍泉街道明楚王墓遺址公園內(nèi)。為加強對明楚王墓及明代藩王制度、相關歷史文化的學術研究及成果轉(zhuǎn)化,明楚王墓文物管理所特舉辦“明楚王墓與明代藩王文化”
本書全面整理并公布了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齊故城考古隊在2019—2020年齊國故城小城西門外夯土建筑群遺址發(fā)掘中出土的錢范及相關遺存資料。通過整理,對較好標本采取三維拍攝拓本制作進行信息全面采集,并全方位公布資料,結(jié)合實驗考古和科技分析,綜合分析了錢范制作和冶鑄工藝。在對新出土資料整合研究基礎上,科學合理編排后,提供給
楚郢都紀南城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我國南方地區(qū)面積最大、古城垣保存狀況最為完好的楚國都城遺址。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長達411年時間中,楚人以紀南城為都城,成功躋身于“春秋五霸”“戰(zhàn)國七雄”之列,不僅成就了輝煌的霸業(yè),也創(chuàng)造了可與古希臘文化相媲美的燦爛文明。紀南城遺址以其規(guī)模宏大的城垣遺跡,豐富的地下文化遺存,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
秘色瓷是中國傳統(tǒng)制瓷工藝越窯青瓷中的特制瓷器,中國古代越州名窯(今浙江一帶)中心窯場位于浙江上林湖后司岙。據(jù)文獻記載,相傳五代時吳越國王錢繆命令燒造瓷器專供錢氏宮廷所用,并入貢中原朝廷,庶民不得使用,故稱越窯瓷為“秘色瓷”。關于“秘色”究竟指何種顏色,以前人們對此眾說紛紜。一九八七年四月陜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扶風縣法門寺塔
敦煌學是世界顯學,其文獻具有重大的歷史、考古、藝術和社會價值。除了分藏英、法、俄國國家圖書館以及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四大收藏地,散藏世界和國內(nèi)各收藏機構(gòu)的敦煌文獻也相繼披露。但各地敦煌文獻,或無完整的全彩圖版公布,或僅有目錄和敘錄,為推動新時代的中華民族文化發(fā)展,適應新時代的敦煌學研究,全面整理出版敦煌文獻成為亟待解決的問
梁上椿,字西樵,又稱巖窟梁氏,山西定襄縣人,所著《巖窟吉金圖錄》是繼《巖窟藏鏡》后又一重要青銅器著作,全書分上下兩卷。上卷為彝器篇,共收錄器物66件,下卷為兵器、車馬器、雜器卷,共收錄器物76件。梁上椿編輯《巖窟吉金圖錄》的初衷是有感于中國青銅研究仍注重商周葬器,“對于兵器、車馬器、雜器則仍缺”,希望有學者能進行“兼收
此次影印出版的《巖窟藏鏡》是山西博物院藏的民國時期出版的古代銅鏡研究集大成之學術著作,也是國內(nèi)第一部科學研究銅鏡的專著。該書一函六冊線裝,分四集。第一集為先漢式鏡,第二集為漢式鏡,第三集為隋唐式鏡,第四集為宋金元明清諸鏡。全書共收錄歷代銅鏡624面,梁上椿將每面銅鏡都標注了出土地點、尺寸、重量、銹蝕痕跡、完殘狀況,對其
本書是以貴州8處“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為藍本的漫畫。本書以歷史時間為順序,以遺址典型特征及典型文物為著筆點進行描繪,以生動接地氣的語言、貼近目標讀者的漫畫風格,向讀者勾勒出貴州歷史脈絡。具體內(nèi)容劃分為四個板塊,分別聚焦遠古時期的貴州,包含199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盤縣大洞舊石器時代遺址、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在西方傳教士的幫助下,清宮設立玻璃廠。清宮玻璃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成為宮廷工藝技術和審美的重要代表作品。進入19世紀,造辦處玻璃廠(玻璃作)的生產(chǎn)規(guī)模出現(xiàn)了明顯的縮減,玻璃制作遵循歷朝的定例,創(chuàng)新較少,管理也趨于程序化,玻璃廠(玻璃作)制作的活計實則已經(jīng)成為維持宮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