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是一種文化語境下,造就的顯性文化符號,漢族作為中國服裝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強烈的文化能量,它的美穿越千年,歷久彌新。本書由漢服北京編著,國際知名書籍設計師尹琳琳操刀設計!敘說3000年中國漢服文化,帶讀者領略中國漢服文化美學!包括周制、晉制、隋與唐制、宋制、明制,5大制式50多套漢服搭配,1000多張靜態(tài)圖,
本項目意圖將貴州民族服飾文化作為一個整體概念,從中國歷代服飾型款演變和傳統服飾制作工藝流程兩個層面,重構貴州民族服飾文化研究的理論框架,探索并形成貴州民族服飾型款流變體系和貴州民族服飾制作I藝流程體系。書稿收集了貴州省18個世居民族共3型8款190余種民族服飾,用腦圖互動的形式,全方位的記錄整理、介紹貴州民族服飾,并從
本書由故宮博物院織繡文物修復組組長陳楊主編。全書收集整理中國古代服飾文獻兩百余部,涉及典章、會要、筆記、輿服志等,其中多部重要文獻為首次披露。本書的出版將為服飾文獻的研究者和愛好者,以及歷史學、考古學、民族學、民俗學、戲劇影視界、服裝設計界提供便利。本書作者陳楊,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專業(yè)方向:古代紡織品文物保護修復,古
本書是首次系統地、科學地對中國西南民族服飾的歷史源流、文化內涵及其今后的開發(fā)拓展進行理論闡釋的集大成之作。其以田野調查為基礎,綜合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等相關視野,對云南民族服飾更深的文化內涵和獨特工藝及審美藝術進行挖掘,搶救、保護業(yè)已消失的“瑰寶”。本書以云南民族服飾的民族性、豐富性、多樣性為依托,對云南民族服飾進行
服飾是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服飾文化源遠流長,但有關服飾的專門文獻卻較少,大量的服飾文獻記載在各類古代典籍中,而類書中的服飾文獻尤為集中和豐富,本書整理匯編數百種中國古代類書中的服飾文獻。
本書原版出版于1814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作者為英國畫家威廉·亞歷山大。1793年,大英帝國派往大清帝國的馬戛爾尼使團到達北京附近,在熱河行宮覲見了乾隆皇帝。年輕的威廉·亞歷山大作為使團的隨團畫家,在從澳門到北京的往返旅行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反映當時中國世態(tài)風情的畫作。他回到英國后,于1814年精選了50幅畫作在倫
叢書將選擇敦煌歷代壁畫(尊像畫、故事畫、經變畫、史跡畫、供養(yǎng)人像等)和彩塑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包括佛國世界中的佛陀、菩薩、弟子、天王、飛天、伎樂人,以及世俗世界中的國王、王后、貴族、平民、軍隊等,對其反映的服飾造型和圖案進行整理繪制,并對其文化內涵進行理論研究。書中每一單元的內容包括敦煌典型洞窟的壁畫或彩塑原版圖片、根據
本書充分考慮了蒙古族歷史的特殊性,從首見于正史的室韋入手敘述蒙古族服飾,直至當代,歷史跨度長達近千年,較為清晰地梳理出服飾發(fā)展、演變之脈絡。同時,編者還著眼于辨析蒙古族各部族的服飾特點,將其分為內蒙古地區(qū)各部落和其他省區(qū)各部族兩大部分,分別加以闡述。書中配有五千余幀服飾圖片,囊括了古代壁畫、出土文物、歷史照片以及現實生
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古代服飾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生活必需品也是藝術品,承載著歷史、民族精神與氣節(jié)。出現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服飾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禮儀、政治制度、文化藝術、審美傾向及科技發(fā)展水平。本書以“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展”為底本,依托著名專家孫機先生的研究成果,通過
全書以圖文并茂、漢英對照的形式,精要介紹中國境內絲綢之路沿線各民族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通過大量珍貴的實物照片,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地展示各民族極富特色的傳統服飾的色彩、造型、紋樣、穿戴習俗和民族文化等,旨在引領海外讀者用更多彩的目光來認識中國各民族的文化,領略絲綢之路上民族服飾的精髓和獨特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