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海海洋圖集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海島海岸帶》包括各比例尺圖共127幅,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沿海地理位置圖1幅,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沿海地勢圖1幅,廣西908專項調查站位圖4幅,廣西海島分布圖9幅,廣西海島海岸帶地貌分布圖14幅,岸灘動態(tài)分布圖12幅,沉積物類型分布圖10幅,環(huán)境質量分布圖14幅,底棲生物圖20幅,濱海濕地分布圖
本書主要介紹了松科1井大陸科學鉆探工程的相關工程技術和初步研究成果方面的內(nèi)容。首先介紹了松遼盆地地質背景和松科1井井位論證的相關內(nèi)容;其后運用大量鉆探過程中的第一手資料,介紹松科1井鉆探實施和巖心保存的工程技術內(nèi)容;最后,對松科1井所產(chǎn)出的初步研究成果進行展示。
本圖冊作為《中國近海海洋圖集》的分冊之一,主要包括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海洋風能、溫差能和鹽差能的資源分布圖、資源區(qū)劃圖、開發(fā)利用區(qū)選劃圖和新能源電站選址圖等。本圖冊由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和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共同負責整編。參加本項目的單位有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國家海洋環(huán)境預報中心、國家海洋局靠前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
曲金良主編的《中國海洋文化史長編(典藏版上中下)(精)》是以中國海洋文化史為體例框架,廣泛搜集匯總、梳理輯納學術界有關研究成果,編纂集成的。全書分先秦秦漢卷魏晉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近代卷凡5卷,系統(tǒng)鉤稽闡述了中國海洋文化發(fā)展史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經(jīng)濟文化、社會文化及其海外影響與中外文化海路傳播等內(nèi)容,既展示了中國
《中國近海海洋圖集:物理海洋與海洋氣象》繪制了渤、黃、東海近海4個水文要素的平面和斷面分布圖,4個水文要素包括水溫、鹽度、密度和聲速;繪制了渤、黃、東海近海的余流時間序列圖。臺灣海峽至北部灣近海4個水文要素的平面和斷面分布圖,渤、黃、東、南海的氣溫、3個海氣通量要素、6個輻射要素和皮溫的平面分布圖。
本書系首席科學家劉池陽教授主持的973項目“多種能源礦產(chǎn)共存成藏(礦)機理與富集分布規(guī)律”最終成果。全書分7篇31章,對油氣煤鈾等能源礦產(chǎn)同盆共存的形成機理和富集特點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總結。
《海洋工程設計手冊:海洋結構工程分冊》由結構設計原理、極限強度、疲勞和斷裂、結構可靠性、風險評估、固定平臺和FPSO共六篇五十章組成。有限元分析和動態(tài)/疲勞分析的廣泛使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以及風險和可靠性方法的應用是《海洋工程設計手冊:海洋結構工程分冊》寫作的基礎。 《海洋工程設計手冊:海洋結構工程分冊》適
書稿對中國海洋文明進行了深度解讀,對于傳承和弘揚海洋文化,努力推進以增強全民族海洋意識為核心的海洋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書稿在中國海洋文明史的重大問題和領域,選取中華海洋文明的理論創(chuàng)新、16—18世紀的中國歷史海圖、清代郊商與海洋文化、明清海洋災害與社會應對、臺灣傳統(tǒng)海洋文化與大陸、鄭成功與東亞海權競逐、廈門灣的崛起
本書主要分析中國34個典型煤成大氣田的基本地質概況、氣藏類型、天然氣成因類型和和氣源巖以及成藏過程,重點論述天然氣的地球化學特征,如組分、穩(wěn)定碳氫同位素、輕烴以及伴生凝析油的碳同位素、生物標志物等組成,判別天然氣成因,并結合氣田地質條件分析氣源。
《中國近海海洋圖集:海洋生物與生態(tài)》共包括葉綠素α及初級生產(chǎn)力、浮游植物、浮游動物、魚卵和仔魚、大型底棲生物、大型底棲生物、游泳動物、潮間帶生物、珊瑚礁生物和珍稀瀕危生物、斷面分布圖、微生物和水母新種、概述共11個專業(yè)圖件,包括圖幅400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