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鐸于1931年、1934年出版《清人雜劇初集》《清人雜劇二集》,收錄清初善本或孤本的雜劇,每集收錄雜劇40種。原擬隨后繼續(xù)出版三、四、五集,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完成,鄭振鐸在《清人雜劇二集》末尾放上了擬定的《清人雜劇三集》的目錄。此次按照《清人雜劇三集》的目錄搜集了底本,并與初集、二集合起來編為《清人雜劇百廿種》供戲曲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小戲·湖南卷·花鼓戲分卷
1945—1949年東北解放區(qū)文學大系 戲劇卷
本書由上海師范大學二級教授朱恒夫主編。自上個世紀中葉轉(zhuǎn)換成電影、電視劇作品后,《紅樓夢》在更大的接受群體中傳播。盡管這些改編作品源于《紅樓夢》,但又不同于原著,不但在思想上打上了改編之時的時代烙印,在藝術上亦精彩紛呈,各具特色,它們與《紅樓夢》相伴而行,是中國文藝史上值得關注和研究的現(xiàn)象。為了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欣賞《紅
《會校會注會評西廂記》,搜集明清兩代《西廂記》刊本34種(明刊31種,清刊3種),正文會校(以凌濛初本為底本校核異文),折后會注(折后有注本,包括音注共十種),文中會評(眉評,夾評,旁評,折后總評,四種形式)。清刊本多是金圣嘆本,明刊中的槃薖碩人本,因改動大,不入會校,附錄書末。各刊本之序跋,也附錄書后。
本書故事取材于唐代元稹的《鶯鶯傳》。作品以崔鶯鶯與張生的愛情故事為主線,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及心理進行描寫,塑造出了張生、崔鶯鶯、紅娘等經(jīng)典形象,贊美了青年男女敢于沖破封建禮教的枷鎖、大膽追求愛情的精神。
本套叢書是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為迎接建黨一百周年組織整理的獻禮書,選取建黨百年百部優(yōu)秀劇作匯集而成,分非戲曲類和戲曲類兩大部分,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等多種戲劇藝術門類。
本書為影印繁體,收錄了《寶劍記》《鳴鳳記》《高唐夢》《桃花人面》《紅線女》《昆侖奴》《春波影》《香囊怨》《易水寒》《曲江春》《櫻桃園》《相思譜》《逍遙游》等明代中后期的雜劇,此期的雜劇創(chuàng)作題材不斷拓展,思想漸次深化,抒寫文人憤懣不平的抒情劇、嘲弄世態(tài)人情的諷刺劇、歌頌以情反理的愛情劇成為劇壇主流,都具有積極的思想意義。
《古本戲曲叢刊十集》是《古本戲曲叢刊》的后一集,收入清代嘉慶至光緒時期戲曲作品約百種左右。清后期傳奇與雜劇有融合趨勢,作品仍然繁多,本集收入這一時期較優(yōu)秀的戲曲作品,,其中《鳳凰臺》《蓮花會》《福星照》《定風珠》《梅花夢》等皆為難得一見的珍品。本書在開本、裝幀上延續(xù)《古本戲曲叢刊》系列叢書的形式,是深具研究價值與收藏價
全書收錄上海圖書館珍藏的《西廂記》善本13種,其中12種為明刻本,1種為清刻本。這些《西廂記》的珍貴版本中,包含現(xiàn)存最早的董解元《西廂記》刻本——明嘉靖三十六年張羽刻本,僅存孤本的明萬歷三十年曄曄齋刻本等,各版本幾乎都有插圖,刊刻精美,與已經(jīng)出版的《國家圖書館藏西廂記善本叢刊》合觀,可以考見明清時期《西廂記》刊刻史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