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縣在河南省的北部,過去因發(fā)現(xiàn)大量的古器物在考古界得名。1950-1952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回縣境內(nèi)進行考古發(fā)掘工作,有了許多發(fā)現(xiàn)和收獲。本書分為琉璃閣區(qū)、固圍村區(qū)、趙固區(qū)、禇邱區(qū)、百泉區(qū)五編,內(nèi)容涉及殷代遺址、殷代墓葬、戰(zhàn)國墓葬、漢代墓葬等。該書是新中國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考古發(fā)掘報告,至今對于學術界仍有較大的
本冊為《俄藏黑水城文獻》的西夏文佛教部分。佛教是享國一百九十余年的西夏王朝境內(nèi)主要的宗教,保存的佛典多達四百余種,不僅有經(jīng)律論,還有疏義經(jīng)傳等,譯本則取自漢傳佛書,也有譯自藏文者。許多佛典有場面恢宏、刻印細微的弘法經(jīng)圖,有序跋、發(fā)愿文、題款,并列出著譯校者姓名,史料價值極高。佛典的版本有雕版印刷本與寫本,甚至有活字本,
全書以圖片為主,輔以文字介紹的形式,對老撾已出土的銅鼓資料進行全面的搜集和整理。綜述部分簡介老撾出土銅鼓的概貌和研究現(xiàn)狀,然后分門別類地介紹每面銅鼓,附每面銅鼓的釋文,包括年代說明、詳細介紹(形制、紋飾、尺寸及重量)、出土地點、時間和基本情況、流轉(zhuǎn)收藏信息等。
該書作者為夏曾德、夏金年,清末民初學者。編寫了《歷城金石志》,展示了濟南深厚的金石文化,為研究濟南及其周邊史地的重要參考書,其中不少內(nèi)容,為專家學者資采使用。
重慶三峽博物館(原重慶博物館)所藏甲骨208片。這批甲骨中小部分系端方舊藏,又歸羅福頤,后為重慶博物館購藏(20片);大部分購自衛(wèi)聚賢、孫作云(90片)及重慶白隆平(67片);還有一部分為羅伯昭捐贈。當年《甲骨文合集》著錄了36片,其后《甲骨文合集補編》又著錄3片(與合集相重1片)。此次由重慶三峽博物館與中國社會科學院
《兩城鎮(zhèn):1998~2001年發(fā)掘報告(套裝1-4冊)》介紹:1998~2001年,山東大學對兩城鎮(zhèn)遺址進行了考古發(fā)掘,揭露面積約1300平方米,發(fā)現(xiàn)三圈龍山文化時期的圍壕,局部有城墻線索。發(fā)現(xiàn)龍山文化房址50余座,墓葬70余座,灰坑500余座,出土可復原的龍山文化陶器2600余件,石器近3000件。
本套叢書主要包括葬事籌備、陵墓及紀念工程、陵園園林、奉安、陵園管理、陵園專載等部分,將于孫中山誕辰150周年之際推出首批五冊。具體內(nèi)容包括孫中山病逝、葬事籌備、選址征地、陵墓工程、道路工程、紀念工程、組織機構、陵園法規(guī)、陵園警衛(wèi)、陵園財經(jīng)、贈賻、陵墓恢復、會議記錄等。按照編委會、序、目錄、正文等體例匯集成冊。本冊為陵墓
本套叢書主要包括葬事籌備、陵墓及紀念工程、陵園園林、奉安、陵園管理、陵園專載等部分,將于孫中山誕辰150周年之際推出首批五冊。具體內(nèi)容包括孫中山病逝、葬事籌備、選址征地、陵墓工程、道路工程、紀念工程、組織機構、陵園法規(guī)、陵園警衛(wèi)、陵園財經(jīng)、贈賻、陵墓恢復、會議記錄等。按照編委會、序、目錄、正文等體例匯集成冊。本冊為陵園
本套叢書主要包括葬事籌備、陵墓及紀念工程、陵園園林、奉安、陵園管理、陵園專載等部分,將于孫中山誕辰150周年之際推出首批五冊。具體內(nèi)容包括孫中山病逝、葬事籌備、選址征地、陵墓工程、道路工程、紀念工程、組織機構、陵園法規(guī)、陵園警衛(wèi)、陵園財經(jīng)、贈賻、陵墓恢復、會議記錄等。按照編委會、序、目錄、正文等體例匯集成冊。本冊為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