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學為我國傳統(tǒng)學術(shù)的核心,是專家學者探求的高深學術(shù),也是普通讀者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途徑。經(jīng)學的基本文本,范圍代有變化,自五經(jīng)、七經(jīng)、九經(jīng)、十二經(jīng),至南宋為十三經(jīng),經(jīng)典范圍由此確定。對十三經(jīng)的解說,以阮元刻《十三經(jīng)注疏》極為著名,匯集了唐宋官方認可的解經(jīng)版本,是傳統(tǒng)讀書人研治學問的基本的讀本。但《十三經(jīng)注疏》以宋及以前之
本書是馮其庸先生在庚辰本《石頭記》的乾隆抄本影印本上的手批本,批語系作者親自以朱、藍雙色用毛筆行書書寫。批語重點是在揭示此抄本的特色,以利研究者的進一步研究。
如果說英國文學不能沒有莎士比亞,那么我們的民族則不能沒有魯迅——他是現(xiàn)代中國的民族魂。發(fā)軔于“五四”時期的中國新文學,無論是語言形式還是表現(xiàn)對象,都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座新的高峰,而巔峰之上的領(lǐng)軍便是魯迅。相對時代和民族,魯迅都是超前的,其作品中蘊藏的深厚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使我們在繼承這筆文化遺產(chǎn)時并不輕松。反復研讀魯迅的經(jīng)
《史夢蘭集》的整理以《止園藏書》及史氏部分稿本、鈔本為底本,以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等館藏本為參校本,再輔以其他材料,對史夢蘭的著作進行專業(yè)性的?秉c定,共收錄其重要著作15種,其史料價值極其豐富。
我國古典文學巨著《紅樓夢》最初只以抄本的形式流傳,在各種手抄本版本中,以《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庚辰本》最為完整地保存了作者原文,脂硯齋批語也最多。此次影印《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依據(jù)的版本是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的庚辰本,同時配以清代最為人稱著的改琦的《紅樓夢人物圖》50幅。整套書分為兩函十二冊,采用宣紙雙色線裝。
晚清小說期刊輯存
《國朝文類》,元蘇天爵編纂。明以后改稱《元文類》,遂沿用至今。本書是元朝詩文選集,共收窩闊臺時期至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延佑時期約八十年間名家詩、文八百余篇﹐按文體分作四十三類。元朝官方稱該書“雖文字固富于網(wǎng)羅,而去取多關(guān)于政治”,把它與姚鉉《唐文粹》、呂祖謙《宋文鑒》相比。書中收錄之《經(jīng)世大典序錄》,對研究元代史事尤為
《明文衡》,明程敏政編。全書編次依《玉臺新詠》體例,分為三十八體,包括代言、賦、騷、樂府、琴操、表箋、奏議、論說、解、辯、原、箴、銘、頌、贊、策問、問對、書、記、序、題跋、雜著、行狀、神道碑、墓志、墓表、祭文、字說等。內(nèi)容比較蕪雜,并多臺閣體風韻,頗能反映明初文風。明文在中國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四庫館臣以為,研究明初
本書是《詩經(jīng)》和《楚辭》的合輯,收錄《詩經(jīng)》作品三百余篇以及《楚辭》作品三十余篇,對每篇作品進行了全解、詳注,同時配以精美圖片,與文字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