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院藏琴學文獻萃編(一),書中收錄了楊蔭瀏《琴薈》自存稿五卷與其與古琴相關的系列文章。《琴薈》為館藏本,此次出版是《琴薈》首次公開發(fā)行,具有極大的出版價值。
本書是在古琴藝術申遺成功20周年之際的紀念文集,分為上下兩冊,集合了學界20年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古琴的打譜、琴譜的版本、琴人琴事、琴曲的研究、琴社的研究等。
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與文獻館藏有92床古琴,從收藏數量與年代跨度上,在國內均首屈一指。上自唐宋,下延明清,另有部分年代待考琴或改良琴。近年來,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與文獻館對館藏古琴進行了一系列整理、保護和、研究工作。本書分為兩大部分。部分為圖錄,即從館藏古琴中遴選50件保存狀況較好,且在年代、琴式、類型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琴
本書講述了:歷代傳世的琴史、琴譜、琴論、琴人傳記等等,文獻甚豐。上起漢代,下至民國間,有數百種之多。目前,已經出版面世的僅有百種上下。本項目歷時五年,通過遍訪世界范圍內六十余家圖書館和私人藏書家,以及拍賣會,收集到歷代琴書300余種,輯錄文獻近200種,幾乎囊括了有史以來全部琴書。是近年來少有的大型古琴專題文獻集成。本
古琴位列中國古代文人四藝之首,是歷史最悠久的撥弦樂器。古琴音樂不僅讀書人自己的修身之樂,更是容納天地教化道德修養(yǎng)。2003年,隨著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稱號,古琴藝術的突出價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認。有鑒于此,為了更好推廣古琴藝術,我們在2113年提出了《古琴名譜集珍》叢書計劃,經過
古籍影印。書稿共二十卷,卷一至八論琴理,輯錄歷代琴人傳,說琴律,辨琴,釋指法。九至二十卷收錄琴譜八十曲,幾乎都有解題、后記等,并特別注明了傳譜人或校譜人。全書刊刻于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告竣,可見鄭重其事。著名古琴演奏家、音樂理論家和音樂教育家査阜西先生以為書稿是一部對明代古琴有總結性
古琴是中華文化中頗具魅力的藝術形式之一,其與書法、繪畫、圍棋并為文人雅士必備之一藝,而在中國古代文明歷程中綿延不息,成為人們修身養(yǎng)性,以為文雅的具體表現,故有“琴棋書畫”四雅之說。中國古琴有著悠久歷史,早在遠古時期便出現在古代的祭祀或盛典之上。傳說神農氏“削桐為琴,繩絲為弦”創(chuàng)造了琴,也有“伏羲作琴”之說,“舜作五弦之
《琴學叢書》,楊宗稷纂輯,是近代一部集大成的古琴文獻叢書,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三一年陸續(xù)刻印而成。楊宗稷(一八**-一九三一),字時百,自號九疑山人,湖南寧遠人,古琴九疑派創(chuàng)始人,被稱為‘民國古琴第1人’。他通韻律,愛器樂,尤愛古琴,曾師從清末古琴大師黃勉之。一九一七年辭官后定居北京,開辦“九疑琴社”,研習、教授古琴。他收
《琴書大全》二十二卷,明代蔣克謙輯,是現存收錄古代琴學文獻*多的一部琴論專著。蔣克謙,字國光,直隸徐州人(今江蘇徐州)。平生善彈古琴,兼擅書法、繪畫!肚贂笕肥侨f歷年間,蔣克謙在其祖、父輯撰琴學文獻的基礎上,延請海肉琴士用三年時間編輯完成。于萬歷十八年(一五九〇)刊印傳世!肚贂笕非岸頌榍僬撐淖郑┒頌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