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時間為序、按條目形式編錄了新中國檔案高等教育和檔案學奠基人吳寶康先生的生活和工作經歷、教育和學術成果,而且輯錄了每一時期各界人士對先生教育成就、學術思想的評介。全書內容全面、系統(tǒng)、準確、客觀,兼具重要的史實考證、資料匯編和思想研究價值。
本書由上海中醫(yī)藥大學終身教授施杞教授領銜主編,介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上海著名的55位內、外、婦、兒等海派名家的從醫(yī)之路、學術特長以及在中醫(yī)藥教育方面做出的貢獻和成績。這55位名醫(yī),每一位都學術精湛,醫(yī)德高尚,在推動中醫(yī)藥發(fā)展和發(fā)展中醫(yī)藥教育方面都做出了較大的貢獻,也為海派中醫(yī)的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為中醫(yī)學子的成長
本書史論結合,史料詳實,論述嚴謹,生動描繪了焦裕祿同志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艱苦奮斗、鞠躬盡瘁的歷史畫面,展現了焦裕祿精神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進程,深刻闡述了焦裕祿精神的主要內涵和基本特征,并結合實際深入探討了焦裕祿精神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價值。
本書精選了中國勞動關系學院2016級勞模班17位學員的故事匯集成冊,這些學員都曾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績,受到各種表彰獎勵。全書采用口述體記述,由先進人物親口講述自己的故事,其中有個人成長的經歷,有親情、愛情、友情,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委屈,甚至逆境中的辛酸,以獨特的視角展示了一個個真
百年宋案研究首要的問題在于研究者錯將宋案等同于刺宋案。本書徹底糾正了這一偏差,明確揭示宋案實際上是由收撫共進會、調查歡迎國會團、操弄憲法起草、構陷孫黃宋、匿名氏攻擊、低價購買公債以及刺殺宋教仁等多個情節(jié)次第演進與交錯進行而釀成的復雜案件,并以極其細膩的考證,將看似毫無關聯的各個情節(jié)之間的內在關系徹底揭示出來,*終令人信
文集共收錄紀念石世奇先生的文章三十余篇,篇篇都是情深意切之作。一部分作者是石世奇先生青年時代的同窗好友,他們曾經和先生一道意氣風發(fā)、揮斥方遒,也相約在先生病榻前垂淚敘舊;另一部分作者是先生在北大經濟系和經濟學院不同時期的同事,他們中有的與先生共事多年、彼此知心,有的受先生恩澤匪淺、感激涕零;還有一部分作者是先生在中國經
周君亮自傳
老一代的科學家為中國催化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嘔心瀝血,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奠定了中國催化科學的基礎,并創(chuàng)建了中國的催化工業(yè)。為把他們的業(yè)績展現給后人,以對后人有所助益和激勵,作者用了近十年的時間收集、篩選、編寫、翻譯、統(tǒng)稿……終于形成了近130萬字的作品成上、下冊出版。中國的催化事業(yè)經過一個世紀的努力終于在世界催化史上有了
明清時期的江南,是傳統(tǒng)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的活躍期,政治格局、思想意識和經濟形態(tài)等各方面都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本書通過對江南地區(qū)(主要是吳地文化圈)士族的個案研究,去考察世族大家在家族發(fā)展過程中的選擇,家族英彥個人成長的歷史,以及他們對家族和社會的奉獻。
本書是陳野蘋同志撰寫的回憶錄,分為兩部分,*部分為自傳,從作者自身的出身及家世、入黨、參加革命、延安歲月、抗日戰(zhàn)爭一直寫到解放后作者的相關經歷,第二部分為作者回憶革命建設時期親身經歷過的一些革命斗爭事件。全書共十幾萬字,言簡意賅,對中國共產黨在西南地區(qū)的一些重要革命活動有細致的回憶,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
乾隆帝及其時代
本書主要描述了許宏綱的生平,以及在文學及各方面取得的成就。許宏綱(1554~1638),亦作許弘綱,字張之,號少薇,浙江東陽黃田畈紫薇山人,明萬歷庚辰(1580)進士,歷萬歷、天啟、崇禎三朝,曾任績溪縣令、順天府尹、督察院左副御史及南京兵部尚書等職,贈太子少保。
中國科學院院士畫冊(2005—2015年當選)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前副院長、著名經濟學家劉國光的自述,講述了他成長、學習、工作的不同階段個人經歷,重點回顧了從事研究工作的學術經歷及其成果,他作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對于改革開放時期理論的創(chuàng)新,旗幟鮮明地提出自己的觀點,發(fā)表了許多非常有代表性的理論文章,在學界和實踐層面產生了重要影響,現在看來對于我們了解中國經濟改革與
楊育彬曾任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又是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考古學課規(guī)劃組(學科評審組)成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中國殷商文化學會理事,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領隊培訓班考核委員,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被評為文化部優(yōu)秀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主持或參加過鄭州商城、侯馬晉都新田、
本書著重研究詩性林語堂及其跨文化傳播。林語堂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在西學東漸的大潮中,他卻逆潮流而動,熱衷于東學西漸,并取得前無古人的成就,成為跨文化傳播的成功個案。作者認為,林語堂具有的詩性的人格魅力,在文化傳播中起到了決定作用。本書以林語堂的人格特征作為切入點,研究其跨文化傳播的特點,這是目前林語堂研究
《學海蘭舟——馮士筰院士從教五十五周年》以照片和文字相結合的形式再現了馮士筰院士求學成長、科學研究、教育教學及社會活動的方方面面。《學海蘭舟——馮士筰院士從教五十五周年》收錄了馮先生對海洋科學教育的認識,以及合作者和學生們撰寫的隨想和感悟,從不同視角展示了馮先生的教學思想、人才培養(yǎng)理念、學術成就與性格特點!秾W海蘭舟—
湯一介先生是哲學家、哲學史家、教育家、學術史家、學術與文化的社會活動家,也是政論家、散文家。其治學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深思力行,著作等身,為弘揚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而操勞了一生。 湯先生雖然去世了,之前他身邊的人卻并沒有離去,他們仍然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紀念著先生。2016年,先生第一個研究生景海峰在深圳大學還專門召開了以湯
湯一介先生是哲學家、哲學史家、教育家、學術史家、學術與文化的社會活動家,也是政論家、散文家。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深思力行,著作等身,為弘揚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而操勞了一生。湯先生雖然走了,之前他身邊的人卻并沒有離去,他們仍然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紀念著先生。2016年,湯先生的研究生景海峰在深圳大學還專門召開了以湯一介思想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