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學刊(2016年 第4卷 第2輯)》的主要內容包括:新媒體背景下青年的價值觀問題以及高校思政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馮培教授學術訪談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前沿問題——吳潛濤教授學術訪談錄、黨員干部加強黨性修養(yǎng)和嚴以修身的路徑選擇、論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的踐行、充分認識中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常態(tài)、新媒體條件下政府公信力提升的策略和論勇敢與人類的德行——讀《中國人的修養(yǎng)》有感,等等。
新媒體背景下青年的價值觀問題以及高校思政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馮培教授學術訪談錄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前沿問題
——吳潛濤教授學術訪談錄
黨員干部加強黨性修養(yǎng)和嚴以修身的路徑選擇
論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的踐行
充分認識中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常態(tài)
新媒體條件下政府公信力提升的策略
論勇敢與人類的德行
——讀《中國人的修養(yǎng)》有感
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思想理論的艱難探索
毛澤東的收入分配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教學體系的建構
——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為例
“90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為例
大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意義和原則
從茶葉貿易探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緣起
現(xiàn)階段中國社會矛盾問題的研究
論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確方向
江澤民國際戰(zhàn)略的國內背景探析
“敬業(yè)”的理論探源和思考
運用薩提亞模式提升大學生生命力量的實踐研究
薩提亞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應用
網絡文學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土地革命與中國共產黨
新形勢下對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研究
毛澤東與鄧小平關于農業(yè)發(fā)展思想的比較
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現(xiàn)狀及對策
農村居民收入來源變化調查
——以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qū)虎山鎮(zhèn)為例
《敬告青年》之我見
馬克思主義研究與教學的融合
——北京高教學會馬克思主義原理研究會2015年年會紀要
《馬克思主義學刊(2016年 第4卷 第2輯)》:
網絡傳播調動了網民對社會事務的參與熱情,當然也包括對一些公共話題的討論。網民的意見合并而成的網絡輿論對社會各個方面的影響很大。如果網絡評論與政府部門有關時,政府如果佯作不知或不加反應,都會降低公眾的信任。2009年1月,云南青年李喬明死于晉寧縣看守所,當?shù)毓膊块T對此事的解釋是,李喬明是在與獄友玩“躲貓貓”時頭部受傷而死。此事經媒體報道后,網民反應強烈。相關帖子在網絡上迅速擴散,網民以民間話語方式的關注、質疑、譏諷和調侃挑戰(zhàn)著官方說辭。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云南省委宣傳部組織了調查工作,并邀請網友和社會人士共同參與。隨后,李喬明被牢頭獄霸毆打致死的真相露出水面,相關責任人受到處理。
政府新聞發(fā)言人是政府與傳統(tǒng)媒體溝通的橋梁,新媒體的發(fā)展則將其紐帶作用延伸到網絡。今天,政府新聞發(fā)言人的態(tài)度和意見幾乎同步通過互聯(lián)網傳播,并被網民所關注。2011年7月23日,“甬溫”動車事故導致41名乘客遇難。事故發(fā)生后,鐵道部新聞發(fā)言人王勇平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說的“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激起了網民對有關部門善后處理措施的強烈不滿,有人甚至還將王勇平講話時面帶笑容并用力一甩腦袋的畫面制作成動畫,在微博上頻頻轉發(fā)。網絡輿論壓力無論對王勇平還是鐵道部來說都是巨大的。一個月后王勇平的離職,完全可以解讀為一個政府發(fā)言人因為一句不當措辭在新媒體的聚光燈下而成為眾矢之的。不論幾年之后當事人如何為自己進行解釋,也只能成為前車之鑒。
類似事件比比皆是。這些事件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在一些被公眾廣泛關注的涉及政府不受信任的事件中,新媒體都充當了一個關鍵性的角色,這些事件一旦被網民圍觀,人們通過網絡論壇、微博、微信等渠道將各種相關信息聚攏到一起,隨時更新,相互補充,就會形成巨大的輿論合力,大有不明真相不罷休的架勢。新媒體條件下,普通民眾通過便利的傳播渠道獲得信息,也通過這些渠道表達觀點,發(fā)出聲音。在社會輿論生態(tài)中,新媒體的影響因素越來越大。公眾對政府的挑剔、懷疑也都能在媒體信息環(huán)境中找到依據(jù)。這種情況之下,政府絕不能選擇遮掩和逃避,只能也必須迅速將真相查明并告知公眾,尊重公眾的感受,給公眾一個負責任的交代。
新媒體聚焦熱點、整合信息、迅速擴散的能力是傳統(tǒng)媒介所不具備的。特別是在一些有損于政府形象的信息一旦被傳播到互聯(lián)網,就極易成為網民蜂擁的熱點。政府的回應方式直接影響著公眾對相關部門的評價。
新媒體的發(fā)展無疑成為政府公信力提升中不可忽視的環(huán)境條件。傳統(tǒng)大眾媒體在輿論導向中的作用是通過為公眾設置議程實現(xiàn)的。媒體報道的內容為公眾所關注,媒體的評論又引導人們的評論和觀點選擇,報刊、廣播、電視都是如此。新媒體時代,公眾的議程設置不再僅由傳統(tǒng)媒體所承擔。新媒體在議程設置中的作用要通過三種不同的途徑來進行,一是傳統(tǒng)媒體在網絡的延伸,即報刊、廣播、電視的網絡版,或者稱“網絡化的傳統(tǒng)媒體”。二是包括政府機關網站和其他門戶網站注冊的博客、微博等。這兩種議程設置方式基本上與傳統(tǒng)媒體所慣用的選擇、把關、傳播和引導等方式相同。三是純粹的新媒體,包括各類商業(yè)性網站,它們不僅是主流傳統(tǒng)媒體內容的擴散平臺,也是私人化內容的擴散平臺,包括各類論壇、貼吧以及博客、微博。網絡傳播的多樣性和交互性主要體現(xiàn)在第三種。這類新媒體的傳播者可以是任何一個社會成員,信源多樣,方向混雜,隨時隨地,無所不包。人們可能通過自己的媒體發(fā)表意見,政府官員的不當穿戴、非正式場合的隨意發(fā)言、表情等,都可能通過新媒體迅速擴散。各種意見相互影響和作用,在多重傳播中實現(xiàn)著不斷放大的疊加效果,并形成對某個事件的較為一致性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