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孟子就提出“仁、義、禮、智”,漢朝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古人稱之為“五!。常者,恒也,其精神可以越過地域和時代而永恒!拔宄!弊鳛橹腥A倫理主體的重要部分,貫穿中華倫理的發(fā)展中,它們既是一種道德規(guī)范,又形成一種道德意識和理念……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文化,融會百家,形成了儒、道、法、墨等思想體系,概括、提煉出理念、價值、規(guī)范、信念構成的文化體系,鑄就了中華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高尚品質、思維方式和文明準則。這些豐富的思想遺產,經過千百年的錘煉,世代相傳,匯集成博大、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構成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這些核心思想,通過語言、文字,滲透到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維系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不斷強盛的精神家園。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孟子就提出“仁、義、禮、智”,漢朝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古人稱之為“五!。常者,恒也,其精神可以超越地域和時代而永恒!拔宄!弊鳛橹腥A倫理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中華倫理的發(fā)展中,它們既是一種道德規(guī)范,又形成一種道德意識和理念,兩千多年來,已經成為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構成元素,成為全世界華人精神文化的根系所在,牽動、影響和輻射著整個社會道德規(guī)范體系,也提升著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
“仁、義、禮、智、信”五個字,代表五個核心道德觀,對于確定中華民族文化發(fā)展方向,錘煉民族性格,培育中華精神,起到了重要歷史作用,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體系中最核心的因素。
仁: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首次將整體的道德規(guī)范集于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仁者,愛人也,即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關愛。這就要求我們以立己立人,不吐剛茹柔,待人寬厚友善。只有擁有老吾老幼吾幼之懷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理念,方能實現(xiàn)以人為本、雍容和諧的社會理想。
義:孔子最早提出了“義”。孟子則進一步闡述了“義”,認為“信”和“果”都必須以“義”為前提,把“義”作為儒家最高的道德標準之一。義者,宜也,即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這就要求我們將義作為人的根本特點和價值取向,先義后利,行為處事要公正合理,為人正派,愛憎分明。
禮:春秋時的政治家子產最先把“禮”當作人們行為的規(guī)范?鬃右惨笕说难孕蟹隙Y。禮者,體也,既指周禮的禮節(jié)、儀式,也指人們的道德規(guī)范。進退周旋得其體,乃是正人身之法也。這就要求我們長幼有序,處事有規(guī),不敗人倫,以正為本。禮是中華文化的突出精神,繼承和發(fā)揚禮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智:儒家把“智”看成是實現(xiàn)其最高道德原則“仁”的重要條件之一。他們要實現(xiàn)“達德”,而要實現(xiàn)“達德”必須經過“知”的五個步驟,即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智者,知也,即知曉是非陰陽,文理密察,是為智也。這就要求我們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處事果斷周密。這與我們今天提倡的科學發(fā)展觀相對應,從道德智慧延伸到科學智慧。
信:“信”既是儒家實現(xiàn)“仁”這個道德原則的重要條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養(yǎng)的內容之一。儒家把“信”列入“五!敝,作為立國、治國的根本。信者,不疑也,誠實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終不渝”。講誠信是中華民族公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這就要求我們處世端正,不誑妄,不欺詐,誠實穩(wěn)重講信用。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以人為本,以情為重,倡導仁愛、道義、明禮、誠信及事關個人修身和社會生活的一系列言行規(guī)范。我們的祖輩、父輩和歷代的社會精英,都受到過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和培育。如今,中華民族文化中禮義廉恥的傳統(tǒng)道德仍然是現(xiàn)代社會重要的精神資源。因此,正確認識“仁、義、禮、智、信”是弘揚民族精神的需要。
將“仁、義、禮、智、信”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進行弘揚的提法,得到中共中央的重視。2014年2月24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說:“要講清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歷史淵源、發(fā)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chuàng)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要認真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f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為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2014年9月24日,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說:“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fā)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我們要善于把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發(fā)展現(xiàn)實文化有機統(tǒng)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繼承!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張自強不息、剛健有為。這種精神境界,包含了主動進取的有為精神,也包含擔當道義、不屈不撓的社會責任,還包含正直人格和主動創(chuàng)造。在千百年的歷史進程中,正是這種精神志向,塑造了無數仁人志士的高尚人格,磨礪出無數可歌可泣的民族精英。當今社會迅猛發(fā)展,面對新形勢下的社會誠信與道德倫理等問題,我們可以從歷史的積累和經驗中汲取力量,運用智慧,去面對,去解決。
有鑒于此,我們推出這套《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叢書》,采用名言格言、成語典故、故事傳說等形式,對“仁、義、禮、智、信”逐字進行闡釋和解讀,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努力將其作為建構公民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參照,目的是為了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道路上貢獻一份綿薄的力量。以“五!睘閭鹘y(tǒng)美德的代表,并不是說其中沒有舊時代的烙印和封建性糟粕,也不是說它已把傳統(tǒng)美德囊括無遺,希望讀者朋友理性閱讀,書中所選所注如有不當,懇請廣大讀者指正。
名言·格言
《論語》
《孟子》
《鬼谷子》
《孫子兵法》
成語·典故
利令智昏
經一事,長一智
研精畢智
大智若愚
竭智盡忠
見仁見智
竭忠盡智
絕圣棄智
流言止于智者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智圓行方
足智多謀
智盡能索
智昏菽麥
矜智負能
飾智矜愚
極智窮思
使智使勇
智勇雙全
殫智竭力
智小謀大
計窮智短
智小言大
運智鋪謀
才薄智淺
坐山觀虎斗
江上處女
犬兔俱罷,田父取功
善謀知時
十年生聚,十年教訓
絕妙好辭
故事·傳說
顏率護鼎
趙累智救宜陽
為稻為麥
大臣得譽,非國家之美
薛公乞食
大鐘之遺
韓征甲粟
養(yǎng)由基射之不中
司馬錯駁張儀
張儀惡陳軫
息壤之盟
王稽遭謗
秦王與中期爭論
靖郭君知人
市卜出田忌
用二忌之道
鄒忌諷齊王納諫
薛公獻七珥
土偶之辯
登徒送象床
馮諼彈鐵
田單愛人門
王后解環(huán)門
鄭袖出張儀門
三子之計門
莊辛辯論門
觸龍說趙太后門
知伯索地門
朝秦暮楚門
雍氏之圍門
展喜犒齊師門
燭之武退秦師門
楚歸晉知鎣門
蘇秦之死門
受命于天,受命于戶門
愚公之谷門
張儀說楚懷王門
蔡澤相秦門
白起的故事門
少年甘羅門
孫龐斗智門
田單戰(zhàn)即墨門
子貢出使門
留侯張良門
相國蕭何門
淝水之戰(zhàn)門
智取生辰綱
草船借箭
《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叢書:智》:
《論語》
子日:“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出處:
《論語·里仁篇第四》
解析:
孔子說:“不仁的人,不能夠長久堅持在困苦的環(huán)境中,也不能夠長期居于安樂的環(huán)境中。仁愛的人享用仁,聰明的人追求仁!痹诳鬃幽抢,仁義不分家,仁智不分家。
樊遲問知。子日:“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出處:
《論語·雍也篇第六》
解析:
樊遲問孔子怎么才能夠智慧起來。孔子說:“盡力做對人民適宜合理的事情,尊敬鬼神卻疏遠他們,這就是做到智慧了!薄吨熳ⅰ烦套尤眨骸叭硕嘈殴砩,惑也。而不信者,又不能敬。能敬能遠,可謂知矣!敝麑W者李澤厚先生讀《論語》時說:··這種不肯定、不否定,甚至不去詢問、懷疑和思考的態(tài)度,是典型的中國智慧!
子日:“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出處:
《論語·雍也篇第六》
解析:
唐代詩人柳宗元在《捕蛇者說》里說:“熙熙而樂!睒,意指使人快樂的事情,對某事心甘情愿,快樂。
孔子說:“聰明的人喜歡水,仁愛的人喜歡山;聰明的人喜歡活動,仁愛的人喜歡安靜;聰明的人常常快樂,仁愛的人活得長久!痹⑸皆⑺,是古往今來知識分子的共性所在。中國古代很多詩人吟詠的主題就是山水。道德本乎人性,人性出于自然。自然之美反映于人心,就是智慧,就是仁愛。作為學習、謀劃、思考的智慧,其靈敏、迅速、流動、變遷猶如水,同時享受無限的快樂。
樊遲問仁。子日:“愛人!眴栔W尤眨骸爸。”樊遲未達。子日:“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
出處:
《論語·顏淵篇第十二》
解析:
樊遲問孔子什么是仁?鬃诱f:“仁就是關愛別人。”樊遲又問什么是智,孔子說:“智就是了解他人!狈t沒有明白孔子的意思?鬃诱f:“提拔正直的人,使得他居于人品邪惡的人之上,就能夠將人品不正的人改造過來。”孔子的思想整體來說是一種國家治理哲學。對孔子來說,治理國家最重要的,就是任人唯賢?鬃诱J為,這就是統(tǒng)治者所必備的智慧。
子路問成人。子日:“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
出處:
《論語·憲問篇第十四》
解析:
子路問怎樣做才是一個完美的人。孔子說:“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綽的克制、卞莊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藝,再用禮樂加以修飾,也就可以算是一個完人了!标拔渲倬褪钱敃r魯國大夫臧孫紇,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智者。
子日:“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日:“夫子自道也!”
出處:
《論語·憲問篇第十四》
解析:
孔子說:“君子之道有三個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憂愁,聰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懼。”子貢說:“這正是老師的自我表述啊!”聰明的人參透人生社會道理,所以就沒有什么疑惑,心里就沒有什么解不開的疙瘩。作為君子,孔子認為其必需的品格有許多,這里他強調指出了其中的三個方面:仁、智、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