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日益增多的熱點事件發(fā)酵,輿論環(huán)境日趨復雜,如何應對是各類組織機構與公眾人物,不得不面對的挑戰(zhàn)。
作為危機應對實戰(zhàn)專家的人民網王洪波先生,通過本書為各級政府企事業(yè)單位管理人員應對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他從自我豐富的實踐經驗入手,運用案例解析,為實戰(zhàn)一線的讀者解讀網絡輿情研判和應對當前危機被動局面的實戰(zhàn)方法策略,具有非常實用可讀的危機應對智庫參考價值。
王洪波,人民網輿情監(jiān)測室副秘書長, 輿情應急小組組長 。
危機應對實戰(zhàn)專家,著有《心引力:企業(yè)如何打贏聲譽保衛(wèi)戰(zhàn)》,長期為中石化、中移動、中行、中國郵政、一汽、海爾、茅臺、國藥等上百家知名企業(yè)及國家旅游局、國家海事局、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央視財經頻道等多個黨政機構,提供危機應對策略、應對實戰(zhàn)指導、危機管理預案等系列咨詢服務,指導上述單位成功應對多起重大危機事件;曾為中石油、中行、國航、中煙、泰康人壽等數家知名企業(yè)及公安、宣傳等多個系統,提供過有關危機應對策略、輿情素養(yǎng)提升、網評員輿論引導等主題的專業(yè)培訓。
在當下的自媒體時代,因危機事件不得不面對突然而至的輿論拷問,您是否出現過緊張、彷徨乃至驚恐心理?是否曾經試圖對媒體報道進行擺平,抑或進行網絡水軍引導等。另外,您是否也曾有過憤恨與無奈:面對輿情危機,承受著空前輿論壓力,我們加班加點、忘我付出,不可謂不努力,但為何大多數危機的應對效果仍難以令人滿意,甚至只能以失敗而告終呢!
面對殘酷的應對現狀必須要進行反思,客觀來說,我們對輿情危機只能算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關系 —在應對實操方面,我們對慣用應對策略的執(zhí)行手法已相當嫻熟;而在基本概念層面,我們對輿情危機的認識其實很膚淺,甚至難以看清危機事件的真面目。兩方面的鮮明反差,無疑正是導致應對經驗主義大行其道的根源所在,據此我們可以做出初步判斷:過度依賴經驗主義難以真正取得危機應對的成功。
那么,面對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輿情危機,到底我們應該從哪里入手,才能突破輿情危機應對的被動局面呢?
“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沖刺一百米,但是沒有誰教過我們,在跌倒時怎樣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樣的智慧方能度過!迸_灣著名作家龍應臺啟發(fā)年輕人敢于面對跌倒與挫折的這一警示語,對于廣大輿情危機涉事主體來說同樣具有借鑒意義。學會理性看待輿情危機、坦然面對處置現狀,無疑是突破現狀的先決條件。
經過對大量輿情危機的對比與分析,我們發(fā)現:危機矛盾、話題敏感性、相關群體訴求、聲譽公信力與輿論關注,是輿情危機的五大構成要素,每一構成要素均有自身特點與運行規(guī)律,整體上決定著危機事件的動態(tài)發(fā)展趨勢。但看清輿情危機并非我們的最終目標,以此為基礎,真正改變當前危機應對的被動局面才是根本。即便我們能掌握輿情危機的基本概念,但從最終應對效果改變的角度來看,仍有一大現實問題難以跨越—從危機發(fā)生后出現的大量客觀碎片化輿情信息,到主觀應對策略的定制與實施,中間是明顯斷裂、沒有直接關聯與銜接的,F實層面,正是經驗主義在此占據主導,并最終導致被動應對效果的。
在2015年G20土耳其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用傳統中醫(yī)“醫(yī)人治本”的思路精準把脈全球經濟,并針對性開出多劑對癥良方;而在2016年G20峰會的杭州主場,習主席再次主張對全球經濟形勢“把準脈,開好方”,并提出了融入中國智慧的全球治理方案。連續(xù)兩年在G20這一全球經濟盛會上,運用我國傳統的中醫(yī)文化精髓診斷全球經濟形勢,充分說明習主席對傳統中醫(yī)文化的自信與推崇,并將中醫(yī)診斷理念升華成為解決當下全球經濟困局的哲學思想。
既然習主席能用中醫(yī)診斷理念為全球經濟把脈開方,難道我們就不能讓它為當下輿情危機的應對所用嗎?為此,我們結合輿情危機的具體特征,在傳承中醫(yī)“四診”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新五診”研判法,以便對危機事件進行全維度的解讀和預判,并基于研判結果辨證論治開出“對癥良方”,為后續(xù)應對實操提供有效支持。
借助危機研判的有效銜接,實現了從輿情素材到事件應對策略的有效貫通,最終的事件應對效果也將會有實質性的向好轉變。因此,我們可以有信心、有底氣地說,有效的研判分析是可以撬動、改變輿情危機應對現狀的“支點”,基于此要樹立危機應對處置的“大研判”觀念。
當然,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當前要想借助輿情研判來改變危機應對現狀,也是存在制約條件的。一方面,各組織機構成員與公眾人物的輿情素養(yǎng),是明顯存在的短板,必須要有實質性的進步與提升;另一方面,從日常輿情管理的角度來看,“治未病”式日常輿論風險防范、輿論形象管理等基礎性工作作用同樣不可忽視。
就輿情危機的整體應對現狀來看,當下各涉事主體也努力在實踐層面積極尋求突破,輿情研判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正是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下,2016年7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在所印發(fā)的《要求進一步做好政務輿情回應的通知》中,明確提出了建立輿情事件“監(jiān)測”“研判”“回應”的工作機制,突出了輿情研判的重要銜接作用,而這無疑為今后政黨機關的輿情危機應對實踐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