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九匯所*的《噪聲分析與控制(第2版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教育系列教材)》主要為工科研究生和專業(yè)人員提供噪聲分析和控制的思路和方法。本書的創(chuàng)新獨到之處是將噪聲的基礎理論和工程應用充分結(jié)合在一起,從而能夠從基礎理論中找尋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技巧和方法。書中很多內(nèi)容是作者及作者所在研究所長期以來的研究成果,如旋轉(zhuǎn)聲源的輻射、薄壁球殼的聲散射特性研究、Kirchhoff公式在聲振耦合分析中的應用、聲學互易原理應用、適用于惡劣環(huán)境應用的噪聲控制技術等。此外,書中還引入和分析了聲學照相機這一國內(nèi)外噪聲研究方面的*新技術。
本書特別注重為工科研究生和專業(yè)人員提供噪聲分析的研究基礎和思維方法,有利于開拓思路,力求提高相關專業(yè)人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融入作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本書在**版基礎上添加了許多分析細節(jié),從而增加了可讀性。
本書是高等院校師生和從事工程噪聲控制工作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不可多得的教材和有價值的參考書。
第1章 緒論
1.1 有趣的聲音現(xiàn)象
1.1.1 我國古代的相控陣列和竊聽器
1.1.2 天壇回音壁和鶯鶯塔的蛙鳴
1.1.3 人民大會堂的聲學設計
1.1.4 聲音的速度
1.1.5 水下通道和遠距離聲吶
1.2 聲學既是跨層次也是跨學科的
1.3 關于本教材的引言
1.3.1 本教材涉及流體力學和振動力學
1.3.2 減振和降噪之間的關系
1.3.3 噪聲的頻譜范圍
1.3.4 工程和科學的關系
第2章 噪聲基本概念
2.1 噪聲對人的生理影響
2.1.1 人耳的構造及聽覺特性
2.1.2 噪聲的危害
2.1.3 噪聲標準
2.2 聲壓的基本概念
2.2.1 聲能密度、聲強、聲功率
2.2.2 聲學度量指標
2.3 噪聲測量常用儀器
2.3.1 傳聲器
2.3.2 聲級計
2.3.3 頻率分析儀
2.4 聲質(zhì)量評價
2.4.1 心理聲學的基本概念
2.4.2 產(chǎn)品的聲質(zhì)量評價
2.5 本章小結(jié)
第3章 聲波方程及聲場分布
3.1 引言:一維聲學波動方程
3.2 彈性體中的波動方程
3.2.1 矢量分析的基本概念
3.2.2 彈性體中波動方程的推導
3.3 速度勢和Helmholtz方程
3.3.1 理想流體中的速度勢函數(shù)
3.3.2 彈性固體中的勢函數(shù)和Helmholtz方程
3.4 Helmholtz方程求解
3.4.1 直角坐標系下Helmholtz方程解的形式
3.4.2 圓柱坐標系下Helmholtz方程解的形式
3.4.3 球坐標系下Helmholtz方程解的形式
3.5 聲場分布
3.5.1 聲場的唯一性定理
3.5.2 邊界的連續(xù)性條件
3.5.3 平板的聲輻射特性
3.5.4 圓柱殼內(nèi)的聲場特性
3.5.5 薄壁球殼的聲散射特性
3.6 COMSOL軟件在聲場計算中的應用
3.6.1 ACOUSTICSMODULE聲學模塊
3.6.2 應用實例
3.7 本章小結(jié)
第4章 氣動噪聲原理
4.1 聲發(fā)生的物理過程
4.1.1 單極源
4.1.2 偶極源
4.1.3 四極源
4.1.4 速度對聲功率的影響
4.1.5 有限板型結(jié)構的聲發(fā)生過程
4.2 旋轉(zhuǎn)聲源的輻射特性
4.2.1 多普勒效應
4.2.2 旋轉(zhuǎn)點聲源的輻射嚴格解
4.2.3 旋轉(zhuǎn)偶極源的輻射嚴格解
4.3 旋轉(zhuǎn)葉片的噪聲分析
4.3.1 風扇噪聲
4.3.2 飛機螺旋槳旋轉(zhuǎn)噪聲分析及控制措施
4.4 本章小結(jié)
第5章 :Kirchhoff公式在聲振耦合分析中的應用
5.1 Kirehhoff公式及其物理意義
5.1.1 三維空間的Kirehhoff公式推導
5.1.2 向外部區(qū)域的表面聲輻射
5.1.3 二維空間的Kirehhoff公式
5.2 Kirchhoff公式應用在理想邊界情況
5.2.1 簡單形狀表面的格林函數(shù)
5.2.2 Kirehhoff公式計算平板聲輻射
5.3 Kirehhoff公式在聲振耦合分析中的應用
5.3.1 Kirehhoff公式在聲振耦合分析中的不同形式
5.3.2 實例1:在電容器裝置噪聲水平預估中的應用
5.3.3 實例2:在變電站噪聲預估中的應用
5.3.4 實例3:在高壓輸電線電暈噪聲預估中的應用
5.4 本章小結(jié)
第6章 聲學互易定理及其應用
6.1 引言:簡單的互易現(xiàn)象
6.2 經(jīng)典互易定理
6.2.1 瑞利經(jīng)典互易定理
6.2.2 力聲變換結(jié)構的互易關系
6.2.3 電聲換能器的互易關系
6.3 聲學互易定理推導
6.3.1 彈性表面在聲源和力作用下的聲學互易定理
6.3.2 聲學互易定理的不同形式
6.4 聲學互易定理的工程應用
6.4.1 應用互易定理校準傳聲器
6.4.2 力激勵下的輻射噪聲計算
6.4.3 應用互易定理求解撞擊噪聲
6.4.4 通過互易性實驗確定格林函數(shù)
6.4.5 通過互易性確定最小輻射聲功率位置
6.5 本章小結(jié)
第7章 噪聲源識別技術
7.1 基本的信號分析方法
7.2 物理聲源分離識別技術
7.2.1 傳統(tǒng)的分別運行法
7.2.2 頻譜分析法
7.2.3 傳遞路徑分析方法
7.3 聲強測試技術
7.4 基于聲學成像的噪聲源識別技術
7.4.1 直線均勻點源陣列的波束形成原理
7.4.2 平面相控陣列技術
7.4.3 球型陣列技術
7.5 本章小結(jié)
第8章 工程噪聲控制技術
8.1 工程常規(guī)噪聲控制技術簡述
8.1.1 室內(nèi)噪聲的控制
8.1.2 管道噪聲的控制
8.2 適用于惡劣環(huán)境應用的噪聲控制技術
8.2.1 氣體泵動阻尼技術
8.2.2 豆包沖擊阻尼技術
8.2.3 非阻塞微顆粒阻尼(NOPD)技術
8.2.4 金屬橡膠阻尼技術
8.3 本章小結(jié)
附錄A 不同坐標系位移向量和應力張量之間的關系
附錄B 分離變量法應用舉例
附錄C 平穩(wěn)相位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