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全景畫背后的大設計》中的“大設計”,不僅涵蓋了全景畫藝術中的相關功能設計,同時也包括對全景畫的造型藝術方法研究和解析。理性嚴謹的設計創(chuàng)造與感性生動的造型運用構成了全景畫的技術核心,技術設計與藝術表現兩方面作用的總和,完成了支撐起全景畫綜合體系的“大設計”。作為視覺藝術的全景畫,其一端體現著明確的藝術本質;另一端又緊密關聯著科學與技術的創(chuàng)造性設計。這種意義下的全景畫完全成為了藝術與科技相互依存的混合體,而不再從屬于其中的任何一方,因此承載著科技含量的功能設計也因此在整個作品中獲得了合理的高度。
在設計一詞被泛用的當下,對設計定義的重新思考會使藝術與設計之間的關系變得清晰。廣義的設計,是人們面對和處理問題時的一種特殊智慧形式。大型藝術作品中的設計,則是以美與功能為前提并包含了眾多學科知識的綜合科學,設計通過多種技術方式得以體現,反映出藝術作品已經實現及有待于實現的全部過程,當設計轉化成所希望的特定形態(tài)后,被視為作品完成之時。
《隱藏在全景畫背后的大設計》中的“大設計”,不僅涵蓋了全景畫藝術中的相關功能設計,同時也包括對全景畫的造型藝術方法研究和解析。理性嚴謹的設計創(chuàng)造與感性生動的造型運用構成了全景畫的技術核心,技術設計與藝術表現兩方面作用的總和,完成了支撐起全景畫綜合體系的“大設計”。作為視覺藝術的全景畫,其一端體現著明確的藝術本質;另一端又緊密關聯著科學與技術的創(chuàng)造性設計。這種意義下的全景畫完全成為了藝術與科技相互依存的混合體,而不再從屬于其中的任何一方,因此更多地承載著科技含量的功能設計也因此在整個作品中獲得了合理的高度。
一般來說,在所有的藝術作品中,無不體現著有形的成果形態(tài)與無形的設計過程,在一些特殊條件下,寓于成果形態(tài)中的設計因素有時也會直接體現為有形的“功能形態(tài)”,在作品中與藝術平分秋色。當全景畫作品最終呈現出撼人心魄的完整樣貌時,強大的造型藝術功用往往會首先得到認可與關注,而以潛在形式穿插其中復雜而細致的設計因素則難以為人們所察知。只有透過“藝術”表象對其中的“設計”有所了解,隱藏在全景畫這個藝術品中的“巨無霸”所含有的完整意義才會被徹底釋放出來。也正是如同網絡一樣覆蓋著作品每一個角落的設計創(chuàng)造,才成為全景畫這一巨大而復雜的視覺作品存在的前提。設計是無形的,是體現在作品背后的綜合技術及效能——設計,真的無處不在。
如書中所言,面對容量巨大、氣勢恢弘的全景畫藝術,如果僅從“畫”的角度去認識理解,則完全無法讓人感知到存在于作品背后起著重要支撐作用的諸多科學方法,以及之間的相互交叉和影響。本書旨在對全景畫中的造型藝術方法以及構成全景畫藝術的綜合技術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剖析闡述,使讀者能夠了解到構建起全景畫藝術的諸多科學內容。
查看全部↓
序
前言
第一章 再現時空的藝術綜合體——全景畫
第一節(jié) 全景畫誕生的時代
第二節(jié) 可以進入的“空間”——全景畫
一 連續(xù)圖像的敘事方式
二 觀看方式的特殊性
三 全景畫所體現出的綜合性與系統(tǒng)性
第三節(jié) 中國全景畫發(fā)展綜述
第二章 與建筑空間融為一體的全景畫
第一節(jié) 全景畫館的外觀形態(tài)與含義
第二節(jié) 建筑形態(tài)與全景畫“幻象空間”的產生
一 在環(huán)形空間中感知“全景”
二 “等距離觀看”與建筑尺度
第三節(jié) 建筑尺度與畫面尺度的比例
一 國內全景畫館規(guī)模的設計變革與突破
二 全景畫館建筑高度要求和建筑技術的影響
三 國內全景畫館的建筑規(guī)模數據
第三章 構成全景畫的綜合要素
第一節(jié) 超乎想象的大畫布
一 全景畫布的材質工藝
(一)亞麻畫布的使用
(二)苧麻畫布的使用
(三)全景畫布的加工制作
二 全景畫布的安裝
(一)上、下固定環(huán)的設計
(二)卡具、繩索對畫布的固定
(三)畫布的重量和吊裝方法
(四)其他因素
三 全景畫布的基底制作與材料工藝
(一)畫布對基底的選擇
(二)畫布涂層材料與制作
(三)繪畫顏料用量與繪制工具
第二節(jié) 全景畫中的造型藝術
一 全景畫的繪制方法和程序
(一)環(huán)形空間中的畫面構圖
(二)草圖和創(chuàng)作
(三)從草圖到大畫布
二 地面塑型的設計和制作
(一)全景畫的觀看視點與地面塑型的關系
(二)畫面景物與地面塑型的銜接
(三)地面塑型與畫面銜接中的透視關系
(四)仿真模型、道具與畫面的銜接
(五)地面塑型與畫面的色彩協(xié)調及顏色處理
(六)地面塑型制作的材料使用
第三節(jié) 全景畫中的“非藝術”功能設施
一 需要“被忽略”的傘形頂棚
(一)傘形頂棚與全景畫的邊緣消失
(二)隱藏光源和其他功能設備
(三)有效地消除部分噪音
二 傘形頂棚的形態(tài)和功能意義
三 傘形頂棚的尺寸設定
(一)傘形頂棚的尺寸與畫面的距離要求
(二)傘形頂棚的尺寸設定與照明的關系
(三)傘形頂棚的尺寸設定與觀眾的心理感受
四 傘形頂棚的制作安裝和技術要求
(一)傘形頂棚材料與工藝技術的改進
(二)自重與承重
五 作為觀看立足點的全景畫看臺
(一)觀眾看臺邊緣到畫面的距離與縱深感
(二)看臺下方中空部分容納的旋轉通道
(三)看臺的設計與直徑要求
(四)看臺高度的產生
(五)可以旋轉的看臺
第四章 科技進步改變了傳統(tǒng)觀念中的“畫”
一 現代全景畫是科學技術進步的產物
二 全景畫照明光源的改變與燈具的使用
(一)對主題情境的光色模擬
(二)燈具與照明方式
三 音效模擬和音響設備
(一)音效中背景樂曲的作用
(二)音響設備和技術
四 多媒體與現代全景畫
(一)多媒體技術在現代全景畫中的應用
(二)多媒體技術與全景畫藝術結合的發(fā)展趨勢
第五章 全景畫的維護與改造
一 全景畫的日常維護
(一)定期清除畫面與地面塑型上灰塵及其他有害漂浮物
(二)控制全景畫館內的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
(三)做好建筑物的防雨、防滲漏工作
二 國內全景畫的改造
(一)《攻克錦州》全景畫的綜合改造
(二)《菜蕪戰(zhàn)役城北圍殲戰(zhàn)》全景畫的全面改造
附圖
1 《攻克錦州》
2 《清川江畔圍殲戰(zhàn)》
3 《萊蕪戰(zhàn)役城北圍殲戰(zhàn)》
4 《赤壁之戰(zhàn)》
5 《魯西南戰(zhàn)役鄆城攻堅戰(zhàn)》
6 《濟南戰(zhàn)役城區(qū)攻堅戰(zhàn)》
7 《錦繡中原》
9 《井岡山斗爭》
8 《淮海戰(zhàn)役》
后記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