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嬰記/大作家寫給小讀者》是茅盾文學獎獲得者蘇童的短篇小說代表作之一!妒皨胗洝分v的是一個棄嬰的遭遇,一個被生身父母拋棄的女嬰在人世旅行的故事。從羊圈到村民中,再到幼兒園,到鎮(zhèn)政府,后落到瘋女人手里,從瘋女人手里又似真似幻地回到羊圈,這一圈旅行,實是對世道人心的一次測試。作品通過一個棄嬰的經(jīng)歷,審視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發(fā)人深思。《拾嬰記》曾獲《小說月報》百花獎,還獲得《小說選刊》讀者喜愛小說獎。
蘇童,1963年生于蘇州,中國當代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現(xiàn)為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1983年開始發(fā)表小說,代表作包括《紅粉》《妻妾成群》《河岸》《碧奴》《黃雀記》等。他的作品獲得多項殊榮,曾獲得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第三屆英仕曼亞洲文學獎、第五屆莊重文文學獎、第八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作家獎等。中篇小說《妻妾成群》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并且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獲提名第64屆奧斯卡*佳外語片,蜚聲海內(nèi)外。
《拾嬰記/大作家寫給小讀者》:
一一只柳條筐趁著夜色降落在羅文禮家的羊圈。
母羊被驚醒了,它有限的智慧受到了從未遭遇的挑戰(zhàn)。柳條筐散發(fā)著濕潤的青草之香,里面盛著的卻不是夜草,是一件被露水打濕了的女裝棉襖,藍底黃花的燈芯絨面料,上面均勻地分布著幾朵葵花,母羊以為陌生人送來了一堆葵花,細看之下,葵花掩映的是一張嬰兒的小臉!葵花也好,嬰兒也好,那都不是飼料,但母羊仍然執(zhí)拗地停留在柳條筐邊,用鼻子辨別著嬰兒身上所散發(fā)的微妙的香氣,那香氣讓母羊想起了春天清晨的草地,還有夏天在河邊失散的一頭小羊羔。
看起來那幾朵棉襖上的葵花一直在守護熟睡的嬰兒,葵花閃爍著金黃色的光芒,在黑暗中與母羊尖銳地對峙,僅僅過了一會兒,葵花便獲得了勝利,軟弱的母羊放棄了主人的權(quán)利,躲到角落里去了。
那天夜里楓楊樹鄉(xiāng)的狗零星地吠了一陣,對岸花坊鎮(zhèn)北邊似有群狗回應(yīng),是較量的回應(yīng),帶著一種天然的傲慢。河兩岸的狗也許是聽見了什么.也許只是盡一點義務(wù),狗很快就安靜了,只有羅家的羊圈萌動著神秘的迷宮般的氣氛。只有三只羊是事情的目擊者,憑著那天夜里的月光,它們應(yīng)該看得見窗洞外面棄嬰者的身影,羊耳朵也靈敏,它們一定能夠分辨出來那人的腳步聲從哪兒來的,又是在哪里消失的?上谎蚨际茄,從不承擔看門的義務(wù),對什么事情都習慣了沉默。
羊這么固執(zhí)地沉默,它的主人羅文禮一家也沒辦法追究,你即使把渾水河兩岸所有的青草割來,也無法收買一頭羊,人可以收買,可誰有本事從羊嘴里套出什么秘密來呢。
二他們開始是把柳條筐放在家門口的,有點失物招領(lǐng)的樣子。羅文禮的大兒子慶豐看著柳條筐,心不在焉的,一會兒蹲下,一會兒又站起來,慶豐手里捧著個大碗喝粥,喝幾口喊一聲,來看看,來看看,誰往我家羊圈塞了個孩子?男人們一早都去花坊監(jiān)獄送白菜了,孩子們上學去了,聞訊而來的大多是村里的婦女,她們小跑著奔過來,有的手里還拿著鐮刀,有的肩上搭著毛線和編針,那么多豐滿的身體和蓬亂的腦袋組成一道籬笆,把柳條筐熱情地圍了起來,后來者只能從人縫里看見筐子里的幾朵金黃色的葵花,跺著腳對慶豐說,哪兒有孩子?看不見,就看見葵花了!先來的婦女們細細地觀察柳條筐里的女嬰,嘴里嘖嘖地響,多標致的小女孩,怎么扔了呢?扔了還不哭,你看她還笑呢。有人貿(mào)貿(mào)然地問慶豐,是誰家的孩子呀?慶豐瞪著眼睛反問道,要知道是誰家的孩子,還放在這里讓你們參觀?她們知道慶豐脾氣壞,不跟他說了,蹲在柳條筐邊竊竊地討論起來。有人說,那做大人的什么鐵石心腸,怎么把孩子扔羊圈里了呢?笨死了!慶豐在一邊用手指敲著碗沿,說,你們才笨,說話不動腦子,這么冷的天,扔在外面不凍死才怪,羊圈怎么的,我們家羊圈比你們家溫度高,不懂,你們就別亂說!那婦女回頭說,我們什么都不懂,你什么都懂,你什么都懂就教教我們,這孩子,怎么造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