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母愛是敢于把孩子推出去。如何放下控制?一個毫無背景的普通女孩,如何走上跨國界、跨文化、跨領(lǐng)域的旅程?曾放棄牛津大學(xué)offer的女孩李亦雯和媽媽劉曼輝各抒感懷,一同分享成長之路
劉曼輝,高級家庭教育指導(dǎo)師。她對女兒的培養(yǎng)作為家庭教育的成功經(jīng)驗,被《中國青年報》《讀者》《武漢晚報》等多家媒體詳細(xì)報道,被眾多父母奉為不當(dāng)“虎媽”不做“羊爸”、走家庭教育第三條道路的“會放風(fēng)箏的智慧媽媽”。
李亦雯,美國南特健康集團(NantHealth)全球戰(zhàn)略與市場拓展總監(jiān),美國著名華人精英組織“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 良師益友項目成員,美國著名非營利性組織“贈予亞洲”(Give2Asia)董事會成員。2006年畢業(yè)于北京外國語大學(xué)德語系后,放棄牛津大學(xué)研究生錄取,接受由歐盟提供的伊拉斯謨(Erasmus Mundus) 全額獎學(xué)金,用英語和德語分別就讀于英國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xué)院和維也納大學(xué),并以全A成績?nèi)〉脙伤髮W(xué)的碩士學(xué)位。2008年在英國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xué)院 畢業(yè)后,就職于全球頂ji投資管理公司——資本集團 (Capital Group)。2014年加入北美華裔首富黃馨祥博士(Dr.Patrick Soon-Shiong) 的控股公司南特集團 (NantWorks)。
媽媽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
我們都是在一個稱為“家庭”的熔爐中鍛造出來的。家庭不僅僅是一個有親緣關(guān)系的集合體,還是一個由愛、歡樂、痛苦、傷害組成的復(fù)雜的集體,每個成員都會深刻地、以隱秘的方式影響著他人。家人的態(tài)度、價值觀、習(xí)慣、性格往往會通過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一個行為,為家庭成員刻上一個又一個印記。
每個人的家庭體系就是孩子的全部存在,父母是家庭的中心、核心和權(quán)威,孩子根據(jù)大人向他傳遞的每個信息來做出判斷,并形成不易改變的價值觀。如果父母是開朗、樂觀的,孩子會傾向于認(rèn)為:這個世界很美好,沒有什么值得傷心的事,我是一個令人喜歡的孩子;如果父母謹(jǐn)小慎微,甚至猜疑保守,那么,孩子很可能會做出這樣的判斷:不能相信任何人,外面的世界不安全,我不討人喜歡……
有一次在香港參加室外音樂會,我和雯雯請與我們同行的法國朋友為我們拍一張照片。這位法國人的行為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他接過相機,然后迅速抓起雯雯放在地上的挎包和外衣,還不忘拿他的雨傘,于是,他的手里怪異地出現(xiàn)了一大堆東西——舉起的照相機、雯雯的包、雯雯的外衣、他的一把長柄雨傘。而我們拍照的地方,是一大片空曠的場地,背后是維多利亞港。雯雯大聲地說:“不用拿包,放下來拍照!钡@個法國人卻執(zhí)意拿著一堆東西幫我們拍完?吹剿侵(jǐn)慎、嚴(yán)肅得有點過頭的樣子,我和雯雯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不僅如此,聽音樂會時,他時時讓雯雯關(guān)注我的感受:你媽媽冷嗎?你媽媽問你話要趕快回答……
不要輕看這些行為,它傳遞了太多的信息:他的家庭、他的童年、他的教育背景、他的民族……后來我得知,他出生在一個法裔猶太人家里。猶太民族是一個經(jīng)歷太多坎坷、有太多不安全感的民族,它的歷史告訴它的一輩又一輩的后代:不要輕信任何人、安全是第一位的……
一個人的行為模式、思維習(xí)慣、生活狀態(tài)和下意識行為,在很大程度上由家庭體系影響而成,尤其是童年時期的經(jīng)歷。童年時期的孩子會像海綿一樣吸收聽到、看到的所有信息,而且是不加分辨地吸收。對于父母的談話、父母的舉止、父母的行為他們會深深銘刻在心,并溶于血液中。
我在家里的姐妹當(dāng)中算是最節(jié)儉甚至是吝嗇的,我的小氣行為常被姐妹們所譏笑。
我們成長在同一個家庭。上世紀(jì)50年代初,父親列為高干,每月的工資近200元,母親解放前大學(xué)畢業(yè),很早參加革命,工資也不低。在那個年代,3分錢可以買一個雞蛋,3角錢可以吃一頓豐盛的中餐,我們的家庭并不貧寒。而我,為什么與姐妹如此不同呢?
在我2-5歲的童年時代,父母工作忙,把我放在北方與奶奶同住。奶奶沒讓我上幼兒園,而是每天帶著我到田野里翻找收過地的紅薯、土豆,到市場里撿菜葉子,在路邊撿干樹枝。我還記得,每當(dāng)我發(fā)現(xiàn)一;ㄉ驌斓桨虢丶t薯時,奶奶就會切一小塊煎餅作為獎賞。為了這一小口餅,我會更賣力地去撿、去找。
當(dāng)我5歲多回武漢上小學(xué)時,每天放學(xué)回家,我都會帶回來一把干樹枝或幾片菜葉子;盡管媽媽一再告訴我,家里不需要這些,然后當(dāng)著我的面把這些東西扔到垃圾桶里,但第二天我會繼續(xù)帶回家一堆東西。我撿了半年,我媽媽扔了半年。
那個時候,我走路時眼睛習(xí)慣性地盯著地面,一根干枯的樹枝、一片皺縮的菜葉,在我眼里如同珍寶。雖然在我生長的大家庭和后來的小家庭里,我始終不缺錢,甚至可以說比較富裕,但即便是扔一雙破襪子我都要思量再三。
童年時代的影響如此之大,以至于想放棄自己的觀念和行為模式是如此之難,因為,這一切已點點滴滴融入血脈。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蓖陼r期的影響,尤其是6歲以前的影響,可謂一年頂十年。人所有的習(xí)性,基本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的家庭影響。孩子的一切毛病、缺點、壞習(xí)慣,都可以在其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家長們往往對孩子五花八門的問題束手無策,并抱怨和指責(zé)。孩子總難使自己滿意:不聽話,經(jīng)常胡鬧,沒有一刻能安靜下來;不愛學(xué)習(xí),不愿看書,雖然說得口干舌燥,但仍無濟于事;做作業(yè)老是磨磨蹭蹭,總有層出不窮的借口,又是看電視,又是洗手、喝水、清理書包,就是不肯馬上動筆;沒有一件事能專心做好,丟三落四;每一刻都需要你在身邊,自己累得半死,但沒見孩子有多大長進……
我們在抱怨孩子的同時,想過自己的習(xí)慣、性格、行為嗎?你有讀書的習(xí)慣嗎?你的錢包、雨傘丟過幾次?你可以安靜地思考、看書嗎?你寫報告、總結(jié)時可以馬上動筆嗎?你能從頭至尾干一件事而不分心嗎?孩子學(xué)習(xí)時,你是否在看電視、聊天、打麻將?遇事時你是否總在別人身上找原因,責(zé)任總是他人的,事不成功與己無關(guān),是運氣不佳?……
對于一個家庭來講,孩子問題的根源在家長,解決孩子的問題,首先要解決自己的問題。如果我們對孩子還有許多焦慮、擔(dān)心、要求或期待,那說明我們的內(nèi)心還深藏著許多恐懼、自卑、不安全感等因素,我們自己的人生還有許多未解決的問題。
蘇格拉底說:“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蔽疑钜詾槿。教育孩子就是自省,一種生命的自省,一種讓人成其為人的自省。借著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吧,與孩子一起成長并不是一句口號。
女兒八〇后的自勉與共勉
我的自白
在各位決定往下看之前,我想先同各位分享我的自白,用我美國老板的話說就叫:“settheexpectationright.”(做出合理的期望。)
我不算“白富美”,也沒有“高富帥”的男朋友;我既非“官二”“富二”,也不是從小一邊念書一邊含辛茹苦照顧弟弟的村里高考狀元。我就是個平凡的八〇后,和中國所有八〇后的孩子一樣,經(jīng)歷過獨生子女的優(yōu)越與孤獨,承受著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壓力,成長在與老師、父母的博弈中,痛并快樂地經(jīng)歷著“早戀”的誘惑,在高考血與火的歷練中蛻變,享受著大學(xué)生活突如其來的自由,然后在找工作、考研與出國的選擇前迷!,F(xiàn)在頂著“剩女”的光環(huán)徒然解釋30歲還單身是我的選擇而非我身體、心理有疾病……
所以在動筆寫這本書之前,我糾結(jié)了很久。套用星爺?shù)囊痪浣?jīng)典臺詞就是:鄙人何德何能,承蒙您如此厚愛?我既沒有上《時代》雜志的封面,也不是《福布斯》每年評選出的“30under30”(30歲以下最有作為的新星),我只不過有幸趁著年輕走過了許多地方,遇到了很多善良而獨特的朋友,感受了不同的文化,經(jīng)歷了不同的事業(yè)選擇,我又有什么資格現(xiàn)在就寫書、假裝自己是個海外成功人士呢?但是有兩件事改變了我的想法,讓我終于下定決心動筆:第一件事是我在洛杉磯參加“百人會”(Committeeof100,美國著名華人精英組織,由美國社會中有高度影響力與知名度的華裔組成)的會議時,一位現(xiàn)任五百強企業(yè)CEO的華人女士說了這樣一段話:“Youhavetoshare,youhavetogiveback.Ifyoujusttakeandnotgive,youwillbelikeapondofdeadwater,youwilleventually,stink!”(你必須與人分享,你必須回報。如果你只拿不給,你就會如一潭死水,遲早會發(fā)臭。)
這句話對我的觸動很大;叵胛疑械拿恳粋關(guān)鍵階段,都有人幫助我;而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take”(獲取)。如果沒有他人的“give”(付出),我是很難走到今天這一步的。所以我希望通過這本書來give(付出)與share(分享),通過這本書,和大家一起討論如何過得平凡、幸福與精彩。對這個問題,我沒有標(biāo)準(zhǔn)答案,正如成長沒有標(biāo)準(zhǔn)答案一樣。哪怕這本書里只有一句話觸動了您,對您有所啟發(fā),讓您在合上書后有所思考,那我的“give”與“share”就達到了目的。
第二件事是我的博客上大家給我的留言。2006年在我去歐洲留學(xué)前,有好幾家媒體采訪了我并積極讓我“開博”。開博后點擊量達數(shù)十萬,出國后由于忙碌與懶惰一直疏于更新,但是偶然登錄仍然有很多人關(guān)注我、想了解我的近況,這讓我受寵若驚。正如本書的編輯所說:“亦雯,你在中國同樣的應(yīng)試教育和獨生子女的土壤里開成了一朵不太一樣的花,我們都想知道這朵花是怎么長成的!
所以,我想我可能就是一個平凡和幸運的八〇后:在一個充滿愛的家中長大,所以沒有什么心理陰影,在與父母、老師的博弈中養(yǎng)成了樂于吃苦、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性格,也在關(guān)鍵的時候做出了一些正確的選擇。之所以把這段話放在開篇就是為了告訴大家:我和我的家庭真的很平凡,所以如果大家后悔買了這本書,現(xiàn)在還有機會拿去退。但也許正是因為世上99%的我們都是如此平凡,您才會在我和我的家庭身上看到您的影子,我們才可以一起成長、共勉,一起開出普普通通卻又獨一無二的花朵兒!癆fterall,ifyouexpectnothing,youwillhavethemostbeautifulsurprise.”(畢竟,如果你無所期望,你往往會收獲最大的驚喜。)
八〇后的輪回
我是個八〇后,有著許多集體性回憶:小學(xué)時聽“四大天王”,初中時讀《花季雨季》,高中時迷周杰倫,大學(xué)時看《老友記》(friends)。還有,我們都是一邊看著《成長的煩惱》,一邊成長一邊煩惱。
《成長的煩惱》這部風(fēng)靡全球的情景喜劇講述的是住在紐約的西佛一家的三個孩子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煩惱大多是為了第一次約會而彷徨,為了第一次開車而緊張。和他們相比,我們這些中國孩子的煩惱顯得過于單調(diào):怎么升重點初中,怎么進重點高中,怎么上名牌大學(xué),怎么讓爸媽的眉頭不再緊皺……
聰明的八〇后以為長大之后生活會容易點兒,至少自力更生不用再看爸媽的臉色。長大后才發(fā)現(xiàn)生活其實越來越難,煩惱其實越來越多:怎么找到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怎么在北京的第N環(huán)外買個迷你戶型,怎么找到一個有車有房的男朋友,怎么找到一個不要求男朋友有房有車的女朋友。
當(dāng)然,自己做了父母以后,一切有關(guān)自己的煩惱都退居二線,最大的頭痛來源成了孩子:怎么保證孩子吃到無毒的奶粉,怎么送孩子進雙語幼兒園,怎么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這個曾幾何時還在被我們嘲笑的表達,卻如此自然地被自己用上。等到孩子慢慢長大,我們也一定會為他們的前途發(fā)愁:怎樣讓孩子升重點初中、進重點高中、上名牌大學(xué)……父母當(dāng)年緊皺的眉頭,就這樣成了我們自己的表情。
原來一個年代的輪回,只需要20年;原來每一代的煩惱,都沒有太大的不同。我們的國家每一天都經(jīng)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每一代人的生活卻都面臨著相似的問題:我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什么時候才能不再為我擔(dān)心,什么時候才能開心地笑一笑;我的寶貝孩子,你什么時候才能從億萬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什么時候你才可以出人頭地?
我和媽媽的戰(zhàn)役
我不是在真空環(huán)境中長大的。我所經(jīng)歷的成長的煩惱,和所有中國孩子面臨的煩惱并無兩樣。我家不是個完美的家庭,我媽媽也不是個完美的媽媽——我和她“斗智斗勇”了二十幾年,我們彼此都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成長。
小時候,媽媽是我的偶像,為我撐起一片天空;青春期時我和所有的孩子一樣叛逆,她說西,我朝東;上大學(xué)時義無反顧地離開家也是為了離開她,離開她無時不在的保護傘;即使在電話的兩頭,媽媽和我也會為減肥、交男朋友、染發(fā)等問題吵得不可開交。直到出國后,我吸收了不同文化的影響,真正成為獨立的個體,媽媽也和我一起不斷接受新的思想、不斷成長,我們的關(guān)系才進入了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階段,F(xiàn)在,雖然我們相隔萬里,但是心里的距離卻從來不曾如此親近,每次和媽媽打電話,我們都有聊不盡的話題。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我是個不幸的孩子,因為我出生在八〇后的中國。和西佛一家孩子比較起來,所有的中國孩子都是相對不幸的。當(dāng)周末來臨,歐美孩子為舞會穿什么顏色的裙子而發(fā)愁時,中國的孩子卻別無選擇地背著十幾斤重的書包上各種培優(yōu)班。
但同時,我又是個幸運的孩子,因為我的家庭給了我選擇的自由、疑問的權(quán)利,給了我做夢的勇氣、追夢的膽量。長這么大,我的父母幾乎從來沒有指責(zé)過我。每當(dāng)我迷;蜃晕覒岩蓵r,他們總會在我身邊鼓勵我勇敢地走下去。其實,孩子需要的并不多:一點屬于自己的空間,幾句發(fā)自內(nèi)心的贊揚,父母一個會心的笑容,一個肯定的眼神,這些足以撐起孩子頭上溫暖的保護傘。
12歲那年,媽媽對我說:“雯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币宦纷邅,這句話不斷地激勵著我,成了我不斷尋夢的動力。18年后,媽媽和我希望用這本書和這句話與天下父母、子女共勉,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在他們自己選擇的舞臺上盡情跳出最美麗的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