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海派女作家寫于2002年以前的散文作品,最初發(fā)表于《上海文學》上。是作者對于上海生活的真實描述、對于上海人的細致刻畫。上海的生活節(jié)奏急劇抑揚,明快熾烈,頗如南美舞蹈探戈,細膩而富于風情,上海人自信而又堅定從容的生活,也恰如探戈舞曲的旖旎旋律和感性色彩,構筑起海派文化的豐富底蘊。本書包含“阿飛”正傳、上海灘上“老克勒”、洋盤上海開洋葷、ARROW先生、后門、白相、都會夜的馬蹄聲、阿拉上海人、上海先生九篇文章。
程乃珊的寫作是富有理想和情懷的,她娓娓道來的所有的上海傳奇,不只是追懷逝去的過往,還著眼于歷史的鏈接和文化的傳承,她希冀通過自己的作品,讓讀者都浸潤于上海獨特而豐厚的文化之中,并將包容并蓄、海納百川、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海派精神發(fā)揚光大。
程乃珊(1946—2013),祖籍浙江桐鄉(xiāng),上海教育學院英文專業(yè)畢業(yè)。1979年開始發(fā)表小說,主要代表作有《藍屋》《窮街》《女兒經(jīng)》《金融家》等,都改為電視連續(xù)劇及電影。另有翻譯作品《喜福會》《上海生死劫》《天書奇譚》。上海文史館館員,曾任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理事、上海文學基金會理事。
1991年開始穿梭于滬港兩地,涉足傳媒和非虛構小說寫作,著重關注滬港兩地文化、經(jīng)濟、民生的差異和緣源,其中《上海街情話》改編為《一世情緣》30集電視劇,創(chuàng)收視新高。始終致力上海城市文化傳承的研究和實錄,先后出版了《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Fashion》《上海Taste》《上海素描》《上海羅曼史》等上海系列,并為多家傳媒撰寫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