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吉林省地下文化遺產(chǎn)的考古發(fā)現(xiàn)與研究(上、下冊) 讀者對象:從事考古、歷史、文博、文化遺產(chǎn)研究的學(xué)者及大專院校相關(guān)師生
本書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兩漢時期、高句麗時期、渤海時期、遼代、金代、元代、明代、清代等11個部分,系統(tǒng)地搜集和梳理了半個多世紀(jì)以來吉林省通過考古調(diào)查和發(fā)掘所獲得的地下文物資料,全面總結(jié)了吉林省在地下文化遺產(chǎn)揭示和認(rèn)識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和主要成就。
更多科學(xué)出版社服務(wù),請掃碼獲取。
緒論
目錄 (上) 前言 (1) 第一章 舊石器時代的地下文化遺產(chǎn) (13) 一、西流松花江流域的舊石器時代遺存 (17) (一) 樺甸仙人洞遺址 (18) (二) 前郭王府屯遺址 (23) (三) 蛟河磚場遺址 (25) (四) 蛟河仙人橋洞遺址 (28) (五) 榆樹周家油坊遺址 (29) (六) 榆樹大橋屯地點 (32) (七) 長春紅嘴子地點 (35) (八) 長春合發(fā)磚廠地點 (37) (九) 吉林西山遺址 (39) (十) 輝南邵家店地點 (42) (十一) 撫松仙人洞遺址 (44) (十二) 撫松西山遺址 (46) (十三) 安圖立新遺址 (48) (十四) 安圖沙金溝遺址 (51) (十五) 安圖海溝金礦地點 (54) (十六) 安圖石人溝地點 (56) 二、圖們江流域的舊石器時代遺存 (58) (一) 安圖石門山遺址 (58) (二) 汪清新興村洞穴地點 (60) (三) 琿春北山地點 (60) (四) 和龍石人溝遺址 (63) (五) 和龍柳洞地點 (65) (六) 和龍青頭遺址 (71) (七) 和龍西溝地點 (75) (八) 和龍石人溝林場地點 (78) (九) 和龍大洞遺址 (82) (十) 圖們下白龍地點 (83) 三、嫩江流域的舊石器時代遺存 (86) (一) 鎮(zhèn)賚大坎子遺址 (86) (二) 乾安大布蘇地點 (89) (三) 前郭青山頭遺址 (91) 四、鴨綠江流域的舊石器時代遺存 (94) (一) 集安頭道南臺子南遺址 (94) (二) 集安北屯孤山遺址 (96) 五、舊石器時代的工業(yè)類型及其特征 (97) 第二章 新石器時代的地下文化遺產(chǎn) (100) 一、西流松花江流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102) (一) 左家山下層文化 (103) (二) 左家山上層文化 (115) 二、圖們江流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120) (一) 以迎花南山 H1為代表的遺存 (120) (二) 興城下層文化 (122) (三) 金谷文化 (128) 三、嫩江流域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134) (一) 長坨子類型 (135) (二) 哈民忙哈文化 (137) (三) 靶山類型 (141) (四) 昂昂溪文化 (145) 四、新石器時代的發(fā)展階段及其特征 (151) 第三章 青銅時代的地下文化遺產(chǎn) (153) 一、嫩江流域的青銅時代文化 (156) (一) 小拉哈文化 (157) (二) 古城文化 (159) (三) 白金寶文化 (163) (四) 漢書二期文化 (168) 二、西流松花江流域的西團山文化 (175) (一) 房址特征 (178) (二) 墓葬特征 (180) (三) 遺物特征 (182) (四) 分期與年代 (187) (五) 淵源與流向 (188) (六) 生業(yè)方式 (190) 三、圖們江流域的青銅時代文化 (192) (一) 興城文化 (193) (二) 柳庭洞文化 (201) 四、東遼河流域的青銅文化 (211) (一) 風(fēng)水山遺存 (211) (二) 以后太平Ⅱ H8為代表的遺存 (213) (三) 后太平遺存 (217) (四) 寶山文化 (224) 五、鴨綠江流域的萬發(fā)撥子三期文化 (233) (一) 房址特征 (236) (二) 墓葬特征 (236) (三) 遺物特征 (237) (四) 年代 (241) 六、青銅時代考古學(xué)文化的發(fā)展階段及其特征 (241) 第四章 兩漢時期的地下文化遺產(chǎn) (244) 一、中原文化遺存 (245) (一) 城址 (245) (二) 長城遺跡 (249) (三) 遺物 (250) 二、夫余文化 (251) (一) 城址 (255) (二) 墓葬 (257) (三) 遺物 (259) 三、鮮卑文化 (261) (一) 大安漁場墓地 (263) (二) 大安后寶石墓地 (265) 四、團結(jié)文化 (267) (一) 房址特征 (267) (二) 遺物特征 (268) (三) 淵源與年代 (269) (四) 族屬 (269) 五、其他重要文化遺存 (269) (一) 田家坨子遺存 (270) (二) 邢家店遺存 (272) (三) 黃魚圈珠山M1類型 (276) (四) 干溝子遺存 (278) 第五章 高句麗時期的地下文化遺產(chǎn) (283) 一、都城 (285) (一) 國內(nèi)城 (285) (二) 丸都山城 (292) (三) 都城的特點 (306) 二、山城 (306) (一) 山城的類型及特點 (307) (二) 典型山城 (308) 三、平原城和建筑址 (314) (一) 平原城 (314) (二) 建筑址 (315) 四、墓葬 (317) (一) 墓葬類型 (318) (二) 墓葬類型的演變 (339) (三) 墓葬的分布特點 (340) (四) 葬制和葬俗 (345) 五、重要遺物 (346) (一) 建筑遺物 (346) (二) 陶瓷器 (350) (三) 金屬器 (354) (四) 碑刻和石柱 (360) (五) 漆器和絲織品 (366) 第六章 渤海時期的地下文化遺產(chǎn) (367) 一、都城 (369) (一) 中京顯德府城址 (369) (二) 東京龍原府城址 (374) (三) “舊國”都城城址的爭論 (377) 二、交通道和地方城址 (380) (一) 營州道和蘇密城 (380) (二) 朝貢道和永安遺址 (382) (三) 日本道和溫特赫部城 (384) (四) 契丹道和相關(guān)遺址 (385) 三、寺廟址和佛塔 (387) (一) 寺廟址 (387) (二) 佛塔 (392) 四、墓葬 (394) (一) 墓葬類型 (394) (二) 墓葬類型的演變 (400) (三) 墓葬等級 (401) (四) 葬俗與墓上建筑 (401) 五、窯址 (402) 六、重要遺物 (402) (一) 建筑遺物 (403) (二) 陶器 (405) (三) 金屬器 (411) (四) 碑志和石獅 (415) (下) 第七章 遼代的地下文化遺產(chǎn) (421) 一、城址 (422) (一) 伯都古城 (422) (二) 城四家子古城 (423) (三) 農(nóng)安古城 (425) (四) 梨樹偏臉城 (426) (五) 輝南縣小城子古城 (427) 二、春捺缽遺址群 (428) 三、大型臺基式建筑 (429) 四、一般居住址 (430) 五、墓葬 (431) (一) 墓葬類型 (431) (二) 葬俗 (437) 六、佛教建筑遺跡 (439) (一) 農(nóng)安遼塔 (439) (二) 農(nóng)安萬金塔地宮 (439) 七、重要遺物 (440) (一) 陶器 (440) (二) 瓷器 (442) (三) 金屬器 (443) (四) 其他 (445) 八、與周鄰地區(qū)考古遺存的比較 (447) 第八章 金代的地下文化遺產(chǎn) (448) 一、城址 (449) (一) 塔虎城 (450) (二) 榆樹市大坡古城 (452) (三) 敦化敖東城 (453) (四) 德惠后城子古城 (453) (五) 汪清縣廣興山城 (455) 二、房址 (456) 三、墓葬 (459) (一) 墓葬類型 (460) (二) 葬俗 (464) (三) 墓葬的等級 (464) 四、窖藏 (464) (一) 錢幣窖藏 (464) (二) 金屬器窖藏 (465) (三) 陶瓷器窖藏 (466) 五、其他重要遺跡 (466) (一) 陶窯 (467) (二) “二十四塊石”遺跡 (468) (三) 寶山 -六道溝冶銅遺址 (469) 六、重要遺物 (470) (一) 建筑遺物 (470) (二) 陶器 (472) (三) 瓷器 (474) (四) 金屬器 (477) (五) 玉器 (485) (六) 骨器 (486) (七) 石器 (487) (八) 石雕 (487) 七、社會經(jīng)濟 (489) 八、與周鄰地區(qū)考古遺存的比較 (490) 九、東夏國遺存 (491) (一) 城址 (491) (二) 銅印、砝碼等重要遺物 (494) 第九章 元代的地下文化遺產(chǎn) (498) 一、城址 (498) 二、居住址 (500) 三、墓葬 (503) 四、窖藏 (506) 五、重要遺物 (507) (一) 建筑遺物 (507) (二) 瓷器 (508) (三) 釉陶器 (512) (四) 金屬器 (512) 六、吉林省元代遺存的特點 (517) 第十章 明代的地下文化遺產(chǎn) (519) 一、城址 (519) (一) 輝發(fā)城 (519) (二) 葉赫古城 (521) (三) 烏拉古城 (523) 二、墓葬 (524) (一) 西部地區(qū)明墓 (525) (二) 東部地區(qū)明墓 (527) 三、重要遺物 (528) (一) 建筑遺物 (528) (二) 陶瓷器 (529) (三) 金屬器 (533) (四) 骨器、玉石器 (535) (五) 其他 (536) 第十一章 清代的地下文化遺產(chǎn) (537) 一、墓葬 (537) (一) 通榆興隆山公主墓 (537) (二) 大安后寶石村公主墓 (538) (三) 榆樹市清墓 (538) (四) 其他墓葬 (540) 二、柳條邊 (542) 三、窖藏 (543) 四、重要遺物 (543) (一) 瓷器 (543) (二) 金屬器 (543) (三) 玉石器 (547) (四) 其他 (548) 參考文獻 (549) 一、著作類 (549) 二、論文類 (550) 三、報告類 (559) 附錄一 吉林省考古文獻目錄(1908~2012年) (563) 附錄二 吉林省地下文化遺產(chǎn)統(tǒng)計表(1937~2012年) (621) 后記 (892) 插圖目錄 圖一 吉林省舊石器時代主要遺址分布示意圖 (17) 圖二 樺甸仙人洞遺址的平剖面圖及發(fā)掘區(qū)分布圖 (18) 圖三 樺甸仙人洞遺址地層柱狀圖 (19) 圖四 樺甸仙人洞遺址下層的石制品 (20) 圖五 樺甸仙人洞下層骨器 (20) 圖六 樺甸仙人洞遺址上層的石器 (21) 圖七 樺甸仙人洞遺址上層的骨器 (23) 圖八 蛟河磚場遺址地層剖面圖 (26) 圖九 蛟河磚場遺址的手斧 (27) 圖一〇 蛟河仙人橋洞遺址的石制品 (29) 圖一一 榆樹周家油坊遺址的石制品 (31) 圖一二 榆樹周家油坊遺址的骨器 (32) 圖一三 榆樹大橋屯地點地層剖面圖 (33) 圖一四 榆樹大橋屯地點的石制品和骨角制品 (34) 圖一五 長春紅嘴子地點地層剖面圖 (36) 圖一六 長春紅嘴子地點的石制品 (36) 圖一七 長春合發(fā)磚廠地點地層剖面圖 (38) 圖一八 長春合發(fā)磚廠地點的石器、骨器和動物化石 (38) 圖一九 吉林西山遺址地層剖面圖 (40) 圖二〇 吉林西山遺址的石制品 (40) 圖二一 輝南邵家店地點的石制品 (43) 圖二二 撫松仙人洞遺址的石制品 (45) 圖二三 撫松西山遺址地層剖面圖 (46) 圖二四 撫松西山遺址石圈遺跡平面圖 (47) 圖二五 撫松西山遺址的石制品 (47) 圖二六 安圖立新遺址地層剖面示意圖和柱狀圖 (49) 圖二七 安圖立新遺址的石制品 (50) 圖二八 安圖沙金溝遺址地層剖面圖及柱狀圖 (51) 圖二九 安圖沙金溝遺址的石制品 (52) 圖三〇 安圖海砂金礦地點地貌剖面示意圖 (54) 圖三一 安圖海砂金礦地點的石制品 (55) 圖三二 安圖石人溝地點地貌剖面示意圖與地層柱狀圖 (56) 圖三三 安圖石人溝地點的石制品 (57) 圖三四 “安圖人”牙齒 (59) 圖三五 琿春北山地點地層剖面圖 (61) 圖三六 琿春北山地點的石制品 (62) 圖三七 和龍石人溝遺址的石制品 (64) 圖三八 和龍石人溝遺址的石制品 (66) 圖三九 和龍柳洞遺址地貌剖面示意圖 (67) 圖四〇 和龍柳洞遺址地層剖面柱狀圖 (67) 圖四一 和龍柳洞遺址的石制品 (68) 圖四二 和龍柳洞遺址的石制品 (70) 圖四三 和龍青頭遺址地貌地層剖面示意圖 (72) 圖四四 和龍青頭遺址的石制品 (73) 圖四五 和龍西溝地點地貌地層剖面示意圖 (75) 圖四六 和龍西溝地點的石制品 (77) 圖四七 和龍石人溝林場地點地層剖面示意圖 (79) 圖四八 和龍石人溝林場地點的石制品 (80) 圖四九 圖們下白龍地點地層剖面圖 (83) 圖五〇 圖們下白龍地點的石制品 (85) 圖五一 鎮(zhèn)賚大坎子遺址地層剖面圖 (87) 圖五二 鎮(zhèn)賚大坎子遺址的石制品 (88) 圖五三 乾安大布蘇遺址地層剖面圖 (90) 圖五四 乾安大布蘇地點的細石器 (90) 圖五五 前郭青山頭山5號地點地層剖面圖 (92) 圖五六 集安南臺子南遺址的石制品 (95) 圖五七 集安孤山遺址的石制品 (96) 圖五八 吉林省新石器時代主要遺址分布示意圖 (100) 圖五九 左家山F1平、剖面圖 (107) 圖六〇 腰井子F3的平、剖面圖 (107) 圖六一 腰井子F2平、剖面圖 (108) 圖六二 西斷梁山F3平、剖面圖 (109) 圖六三 腰井子M1的平、剖面圖 (109) 圖六四 左家山下層文化遺物 (110) 圖六五 左家山下層文化早期代表性的陶器 (111) 圖六六 左家山下層文化中期代表性的陶器 (112) 圖六七 左家山下層文化晚期代表性的陶器 (112) 圖六八 西斷梁山F2平、剖面圖 (116) 圖六九 左家山上層文化陶器紋飾 (117) 圖七〇 左家山上層文化陶器 (118) 圖七一 左家山上層文化遺物 (119) 圖七二 迎花南山H1平、剖面圖 (121) 圖七三 迎花南山H1出土陶器紋飾 (121) 圖七四 迎花南山H1出土石斧 (121) 圖七五 興城87AF16平、剖面圖 (124) 圖七六 興城87BF6平、剖面圖 (125) 圖七七 興城87AF1平、剖面圖 (126) 圖七八 興城下層文化陶器 (127) 圖七九 興城下層文化石器 (129) 圖八〇 金谷遺址房址分布圖 (130) 圖八一 金谷F3與F5的平、剖面圖 (131) 圖八二 金谷文化陶器 (132) 圖八三 金谷文化遺物 (133) 圖八四 長坨子類型遺物 (136) 圖八五 哈民忙哈文化陶器 (139) 圖八六 靶山墓地墓葬分布圖 (141) 圖八七 靶山M1與M4的平面圖 (142) 圖八八 靶山M2與M5的平面圖 (143) 圖八九 靶山類型的石器 (144) 圖九〇 靶山類型遺物 (146) 圖九一 昂昂溪文化遺物 (148) 圖九二 吉林省青銅時代主要遺址分布示意圖 (156) 圖九三 古城文化陶器 (162) 圖九四 白金寶文化陶器篦點紋拓片 (165) 圖九五 白金寶文化陶器 (166) 圖九六 漢書F104 (170) 圖九七 漢書二期文化墓葬 (171) 圖九八 漢書二期文化陶器 (173) 圖九九 漢書二期文化遺物 (174) 圖一〇〇 西團山文化房址 (179) 圖一〇一 西團山文化墓葬 (181) 圖一〇二 騷達溝山頂大墓 (183) 圖一〇三 西團山文化陶器 (184) 圖一〇四 西團山文化遺物 (185) 圖一〇五 西團山文化遺物 (186) 圖一〇六 興城文化房址 (87AF6) (194) 圖一〇七 新龍墓地8座墓封石平面圖 (196) 圖一〇八 新龍M1平面圖 (196) 圖一〇九 興城文化陶器 (197) 圖一一〇 興城文化石器 (198) 圖一一一 興城文化骨、角、牙器 (200) 圖一一二 新光F4平、剖面圖 (203) 圖一一三 柳庭洞文化墓葬 (204) 圖一一四 興城87M1平、剖面圖 (205) 圖一一五 柳庭洞文化陶器 (206) 圖一一六 柳庭洞文化遺物 (208) 圖一一七 柳庭洞文化遺物 (209) 圖一一八 風(fēng)水山F2平、剖面圖 (212) 圖一一九 風(fēng)水山遺存陶器 (214) 圖一二〇 風(fēng)水山遺存的石器、骨器與蚌器 (215) 圖一二一 后太平ⅡH8出土陶器 (216) 圖一二二 后太平ⅠF2平、剖面圖 (218) 圖一二三 后太平遺存墓葬 (220) 圖一二四 后太平遺存陶器 (222) 圖一二五 后太平遺存的石器、骨角器與銅器 (223) 圖一二六 石大望92F2平、剖面圖 (230) 圖一二七 趙秋溝M1 (上)與M2 (下) (232) 圖一二八 寶山文化陶器 (234) 圖一二九 寶山文化石器、骨器 (235) 圖一三〇 北崗F1平、剖面圖 (237) 圖一三一 萬發(fā)撥子M21平面圖 (238) 圖一三二 萬發(fā)撥子三期文化陶器 (239) 圖一三三 萬發(fā)撥子三期文化遺物 (240) 圖一三四 二龍湖城址平面圖 (246) 圖一三五 二龍湖F5平、剖面圖 (247) 圖一三六 二龍湖古城出土陶器 (252) 圖一三七 二龍湖古城出土的建筑構(gòu)件 (253) 圖一三八 二龍湖古城出土銅器、鐵器 (254) 圖一三九 夫余文化墓葬 (258) 圖一四〇 夫余文化陶器 (260) 圖一四一 夫余文化遺物 (261) 圖一四二 夫余文化遺物 (262) 圖一四三 大安漁場M207及遺物 (264) 圖一四四 大安后寶石墓地遺物 (266) 圖一四五 團結(jié)文化遺物 (268) 圖一四六 田家坨子F1平、剖面圖 (270) 圖一四七 田家坨子遺址出土遺物 (271) 圖一四八 邢家店北山M15 (左)與M16 (右)平面圖 (273) 圖一四九 邢家店遺存的遺物 (275) 圖一五〇 黃魚圈珠山M1類型的陶器 (277) 圖一五一 干溝子AM2平、剖面圖 (279) 圖一五二 干溝子遺存的陶器 (281) 圖一五三 干溝子遺存的遺物 (282) 圖一五四 國內(nèi)城地理位置圖 (286) 圖一五五 國內(nèi)城平面圖 (287) 圖一五六 國內(nèi)城馬面和角樓平面圖 (288) 圖一五七 國內(nèi)城北城墻解剖地點平、剖面圖 (288) 圖一五八 國內(nèi)城南城墻西剖面圖 (289) 圖一五九 國內(nèi)城西墻外排水涵洞平面、立面、剖面圖 (290) 圖一六〇 國內(nèi)城城垣出土石器 (291) 圖一六一 國內(nèi)城城墻西北角出土陶器、鐵器 (291) 圖一六二 丸都山城地理位置示意圖 (293) 圖一六三 丸都山城遺存分布圖 (294) 圖一六四 丸都山城地形圖 (295) 圖一六五 南甕門門址平面圖 (296) 圖一六六 南甕門址出土建筑構(gòu)件 (297) 圖一六七 南門址1號排水涵洞兩側(cè)立面圖及結(jié)構(gòu)示意圖 (298) 圖一六八 南門址3號、4號排水涵洞外側(cè)立面圖及橫剖面圖 (299) 圖一六九 西南門址平、剖面圖 (299) 圖一七〇 西南門址門道兩側(cè)礎(chǔ)石平、剖面圖及側(cè)視圖 (300) 圖一七一 西南門址出土鐵器 (301) 圖一七二 丸都山城宮殿址總平、剖面圖 (302) 圖一七三 丸都山城宮殿址建筑布局示意圖 (302) 圖一七四 丸都山城宮殿址出土瓦件 (303) 圖一七五 丸都山城宮殿址出土陶器 (303) 圖一七六 丸都山城瞭望臺俯視圖 (304) 圖一七七 瞭望臺西側(cè)、北側(cè)立面圖 (305) 圖一七八 瞭望臺東側(cè)、南側(cè)立面圖 (305) 圖一七九 龍?zhí)渡缴匠瞧矫鎴D (309) 圖一八〇 霸王朝山城平面圖 (311) 圖一八一 羅通山城平面圖 (312) 圖一八二 東臺子建筑址平面圖 (316) 圖一八三 良民168號墓平、剖面圖 (319) 圖一八四 下活龍82JXM8平、剖面圖 (320) 圖一八五 集錫公路JYM3241平、剖面圖 (321) 圖一八六 高力墓子墓群M31平、剖面圖 (322) 圖一八七 集安良民M74平、剖面圖 (322) 圖一八八 將軍墳平、剖面圖 (324) 圖一八九 山城下墓區(qū)M634平、剖面圖 (327) 圖一九〇 七星山墓區(qū)M65、M66平、剖面圖 (328) 圖一九一 圓丘形封土墓單室 (329) 圖一九二 圓丘形封土墓單室 (330) 圖一九三 圓丘形封土墓雙室 (332) 圖一九四 圓丘形封土墓三室 (333) 圖一九五 集安壁畫墓平、剖面圖 (336) 圖一九六 集安壁畫墓平、剖面圖 (337) 圖一九七 集安封土壁畫墓壁畫 (339) 圖一九八 長川一號壁畫墓前室北壁壁畫摹本 (340) 圖一九九 長川一號墓前室東壁及藻井東側(cè)壁畫摹本 (341) 圖二〇〇 集安五盔墳4號墓墓頂?shù)诙啬ń鞘诋?(342) 圖二〇一 五盔墳4號墓東、西壁壁畫 (343) 圖二〇二 五盔墳4號墓南、北壁壁畫 (344) 圖二〇三 集安出土高句麗礎(chǔ)石 (347) 圖二〇四 國內(nèi)城出土高句麗磚 (347) 圖二〇五 高句麗瓦紋飾拓片 (348) 圖二〇六 卷云紋瓦當(dāng) (349) 圖二〇七 墓葬出土蓮花紋瓦當(dāng) (350) 圖二〇八 城址出土蓮花紋瓦當(dāng) (351) 圖二〇九 獸面紋瓦當(dāng) (352) 圖二一〇 忍冬紋瓦當(dāng) (352) 圖二一一 四耳展沿壺 (353) 圖二一二 青瓷盤口壺 (354) 圖二一三 金屬生產(chǎn)工具 (355) 圖二一四 銅器 (356) 圖二一五 鎏金帶具、帶飾 (356) 圖二一六 首飾 (357) 圖二一七 狩獵工具和兵器 (358) 圖二一八 鎏金馬具 (359) 圖二一九 毌丘儉紀(jì)功碑殘段 (360) 圖二二〇 好太王碑第一、二面拓片 (362) 圖二二一 好太王碑第三、四面拓片 (363) 圖二二二 山城下M1411墓碑正、俯視圖 (364) 圖二二三 禹山M1080墓碑正、俯視圖 (365) 圖二二四 禹山M3319人像石刻 (拓片) (365) 圖二二五 長川一號墓漆棺殘片 (366) 圖二二六 長川二號墓織錦組織圖 (366) 圖二二七 西古城平面圖 (2005版) (370) 圖二二八 西古城二號宮殿址合成平面圖 (372) 圖二二九 西古城一號宮殿址出土蓮花紋瓦當(dāng) (373) 圖二三〇 八連城地理位置圖 (374) 圖二三一 八連城遺址平面圖 (2004版) (374) 圖二三二 八連城遺址內(nèi)城建筑基址平面圖 (375) 圖二三三 八連城出土石佛像 (376) 圖二三四 敖東城平面圖 (378) 圖二三五 城山子山城平面圖 (378) 圖二三六 渤海對外交通部分路線示意圖 (381) 圖二三七 蘇密城平面圖 (383) 圖二三八 溫特赫部城平面圖 (385) 圖二三九 七道河渤海建筑址平面圖 (386) 圖二四〇 高產(chǎn)寺廟址平、剖面圖 (388) 圖二四一 紅云寺廟址平、剖面圖 (390) 圖二四二 新生寺廟址平、剖面圖 (391) 圖二四三 靈光塔立、剖面圖 (393) 圖二四四 六頂山M214平面圖 (394) 圖二四五 六頂山M209及封土鋪瓦平面圖 (395) 圖二四六 貞惠公主墓平、剖面圖 (396) 圖二四七 貞孝公主墓平面、剖視圖 (398) 圖二四八 貞孝公主墓壁畫分布位置圖 (399) 圖二四九 馬滴達古墓平、剖面圖 (400) 圖二五〇 六頂山M103平、剖面圖 (400) 圖二五一 綠釉柱圍 (403) 圖二五二 普通板瓦和檐頭板瓦 (404) 圖二五三 筒瓦 (406) 圖二五四 檐頭筒瓦 (407) 圖二五五 瓦當(dāng) (408) 圖二五六 文字瓦拓片 (409) 圖二五七 渤海陶器 (410) 圖二五八 渤海陶器 (412) 圖二五九 渤海陶器 (413) 圖二六〇 金屬器 (414) 圖二六一 金屬器 (416) 圖二六二 貞惠公主墓志 (418) 圖二六三 貞孝公主墓志 (419) 圖二六四 貞惠公主墓出土石獅 (420) 圖二六五 伯都古城平面圖 (422) 圖二六六 城四家子古城平面圖 (424) 圖二六七 農(nóng)安古城平面圖 (425) 圖二六八 梨樹偏臉城平面圖 (426) 圖二六九 輝南縣小城子古城平面圖及出土器物圖 (428) 圖二七〇 雙遼后太平遺址I區(qū)F1平剖面圖 (431) 圖二七一 查干吐莫遼墓M17北壁磚砌假門 (432) 圖二七二 梨樹胡家屯M1平、剖面圖 (433) 圖二七三 雙遼駱駝嶺遼墓平、剖面圖 (434) 圖二七四 雙遼高力戈遼墓群M12平、剖面圖 (435) 圖二七五 雙遼高力戈遼墓平面圖 (436) 圖二七六 查干吐莫遼墓M8平、剖面圖 (437) 圖二七七 偏臉城城西一號墓平面圖 (438) 圖二七八 萬金塔塔基壁角上力士像腰部殘段(左)及“地宮”壁畫磚(右) (440) 圖二七九 吉林省遼墓出土陶器 (441) 圖二八〇 雙遼駱駝嶺遼墓出土的釉陶器 (441) 圖二八一 查干吐莫遼墓出土的瓷碗 (442) 圖二八二 農(nóng)安遼塔出土的瓷器 (442) 圖二八三 萬金塔地宮出土的瓷器 (443) 圖二八四 吉林省出土的遼代銅鏡 (444) 圖二八五 萬金塔地宮出土的銅箸、銅匙 (444) 圖二八六 吉林省遼墓出土的馬鐙 (445) 圖二八七 萬金塔地宮出土的薄鐵小塔 (445) 圖二八八 雙遼采石場遼墓M2出土的骨刷 (446) 圖二八九 梨樹胡家屯M2出土的玉飾件 (446) 圖二九〇 萬金塔地宮出土的石雕小塔 (446) 圖二九一 前郭塔虎城平面圖 (451) 圖二九二 榆樹大坡古城平面圖 (452) 圖二九三 敦化敖東城外城西墻剖面圖 (453) 圖二九四 德惠后城子古城平面圖 (454) 圖二九五 汪清縣廣興山城平面圖 (455) 圖二九六 德惠攬頭窩堡F6平、剖面圖 (457) 圖二九七 敦化敖東城02DAF1平、剖面圖 (458) 圖二九八 完顏婁室墓平、剖面圖及碑亭遺跡平面圖 (461) 圖二九九 石函葬具 (462) 圖三〇〇 完顏希尹家族墓地二區(qū)M2平、剖面圖 (463) 圖三〇一 四平市前坡林子遺址Y1 (467) 圖三〇二 敦化江東“二十四塊石”遺跡平、剖面圖 (469) 圖三〇三 永勝遺址一號建筑基址柱礎(chǔ)石、塔虎城牡丹紋雕磚 (470) 圖三〇四 吉林省出土的金代瓦當(dāng) (471) 圖三〇五 完顏婁室墓碑亭出土滴水 (472) 圖三〇六 吉林省金代遺址出土的陶器 (473) 圖三〇七 仿銅器紋飾的陶器 (473) 圖三〇八 吉林省出土的金代粗瓷器 (474) 圖三〇九 吉林省出土的金代定窯瓷器 (475) 圖三一〇 吉林省金代遺址出土的瓷器 (476) 圖三一一 吉林省出土的金代銅鏡 (477) 圖三一二 吉林省出土的金代銅鏡 (478) 圖三一三 退渾謀克之印 (479) 圖三一四 梨樹偏臉城出土的銅押印印文 (480) 圖三一五 吉林省出土的金代金屬生產(chǎn)工具 (480) 圖三一六 吉林省金代遺址出土的漁獵工具 (481) 圖三一七 吉林省金代遺址出土的車馬具 (481) 圖三一八 吉林省金代遺址出土的金屬生活用具 (482) 圖三一九 吉林省金代遺址出土的其他銅器 (483) 圖三二〇 吉林省金墓出土的金銀器 (484) 圖三二一 德惠市大房身鄉(xiāng)梨樹園子古城出土的銀質(zhì)牌符 (485) 圖三二二 吉林省出土的金代玉器 (486) 圖三二三 吉林省金代遺址出土的骨器、石器 (487) 圖三二四 完顏希尹家族墓地石刻 (488) 圖三二五 完顏婁室墓碑亭內(nèi)石龜趺 (489) 圖三二六 城子山山城平面圖 (492) 圖三二七 城子山山城出土的遺物 (493) 圖三二八 琿春斐優(yōu)城平面圖 (494) 圖三二九 東夏官印 (495) 圖三三〇 琿春哈達門鄉(xiāng)苗圃出土的東夏銅砝碼 (497) 圖三三一 鎮(zhèn)賚縣后少力古城平面圖及城外建筑(1~11)分布示意圖 (499) 圖三三二 鎮(zhèn)賚十家子古城出土遺物 (500) 圖三三三 雙遼電廠貯灰場93ⅡF3平、剖面圖 (501) 圖三三四 前郭縣羊營子遺址出土元代瓷器 (502) 圖三三五 德惠江心島遺址采集的元代磁州窯瓷片 (502) 圖三三六 鎮(zhèn)賚黃家圍子M1 (左)、M2 (右)平面圖 (504) 圖三三七 鎮(zhèn)賚后少力古城出土的建筑遺物 (508) 圖三三八 敦化雙勝窖藏出土的白釉瓷器 (509) 圖三三九 吉林省元代遺址出土的白地黑花瓷器 (509) 圖三四〇 吉林省元代遺址出土的青白瓷及卵白釉瓷器 (510) 圖三四一 吉林省元代遺址出土的黑釉 (醬釉)瓷器 (511) 圖三四二 敦化新房子村窖藏出土元代鈞窯瓷器 (512) 圖三四三 前郭三岔溝窖藏出土三彩盤 (512) 圖三四四 敦化雙勝窖藏出土的鐵器及銅器 (513) 圖三四五 元代銅印 (514) 圖三四六 輝發(fā)河與輝發(fā)山 (520) 圖三四七 輝發(fā)城平面圖 (521) 圖三四八 葉赫古城平面圖 (522) 圖三四九 烏拉古城平面圖 (524) 圖三五〇 扶余油田磚廠明墓 (525) 圖三五一 葉赫古城出土的建筑構(gòu)件 (528) 圖三五二 明墓出土的粗瓷器 (529) 圖三五三 扶余油田磚廠明墓青花瓷碗 (530) 圖三五四 扶余油田磚廠明墓青花瓷盤 (531) 圖三五五 扶余油田磚廠明墓龍泉青瓷 (531) 圖三五六 明代五彩瓷器 (532) 圖三五七 明代墓葬出土的銅飾件 (533) 圖三五八 其他銅器 (534) 圖三五九 鐵器 (535) 圖三六〇 金銀飾 (535) 圖三六一 扶余油田磚廠明墓出土的骨器、玉石器 (536) 圖三六二 通榆興隆山公主墓平、剖面圖 (538) 圖三六三 榆樹上臺子清墓平、剖面圖 (539) 圖三六四 榆樹韓家屯清墓平、剖面圖 (539) 圖三六五 琿春市馬川子鄉(xiāng)五一村清墓出土遺物 (541) 圖三六六 榆樹上臺子清墓出土瓷器 (544) 圖三六七 興隆山公主墓出土的金冠飾 (544) 圖三六八 興隆山公主墓出土的金簪 (545) 圖三六九 興隆山公主墓出土的金飾插 (546) 圖三七〇 興隆山公主墓金冠上的飾件 (546) 圖三七一 興隆山公主墓出土的其他金屬飾件 (547) 圖三七二 榆樹上臺子墓地出土的銀簪 (547) 圖三七三 興隆山公主墓出土的雜寶飾 (548) 圖三七四 興隆山公主墓出土的玉器 (548)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