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我們要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fā)揚,賦予其新的涵義。作者潛心研讀四書經典,結合其八十年的社會閱歷和人生感悟,闡釋做人之道、教學之道、為政之道等,希望讀者從中獲得人生啟迪,得到智慧滋養(yǎng)。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偉大民族,創(chuàng)造了光輝燦爛的中國文化。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歷史上出現(xiàn)了一位偉大人物,他的名字叫孔丘,山東曲阜人。他研究整理了之前的自堯舜起一千七百余年的人文典籍,還領著弟子周游列國,實地考察了當時列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民俗,加以研究和總結,使之成為一個有系統(tǒng)的人文科學體系,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奠定了基礎,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源頭。后人稱之為儒家學說。
儒家學說的主要內容存在于《四書》、《五經》之中。所謂《四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所謂《五經》,即《詩經》、《禮經》、《書經》、《易經》和《春秋》。
歷史是不能割斷的,也是割不斷的。中華民族歷盡幾千年所造就的中華文化,形成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核心。正是因為有這個核心,使中華民族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雖曾多次出現(xiàn)過分裂混戰(zhàn)的局面,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們,一次一次地奮起抗爭,為實現(xiàn)祖國的大統(tǒng)一而英勇奮斗,終于實現(xiàn)了大統(tǒng)一。那些妄圖分裂中國,分裂中華民族的陰謀,一次又一次被粉碎。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的偉大力量。
社會主義文明不可能憑空而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明,必然要汲取中華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中一切有益的東西,從而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毛澤東同志曾說過:“從孔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繼承這一份珍貴的遺產!边@是我們應取的正確態(tài)度。
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極其博大精深。鄧小平同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學說,把建成小康社會作為其中的一個歷史階段。我們黨明確提出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靶】怠边@個概念,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早已有之,是中華民族早就存在的理想。《禮經》中有這樣一段話:
昔者仲尼與于蠟賓,事畢,出游于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日:“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狐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做,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
收起全部↑
曾任南匯縣文化局創(chuàng)作領導小組組長,縣圖書館館長。發(fā)表長篇小說與短篇小說數(shù)十部,上海作家協(xié)會會員。其著有《人生百題——論語今讀》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四書通讀》:
《論語》共有10卷,20篇,每篇有目錄,從《學而第一》到《堯日第二十》。
《論語》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人生的各個方面。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學習!墩撜Z》中記載了孑L子對學習的精辟見解。孑L子認為學習要講究方法,他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只有“時習之”,才能鞏固所學到的知識,才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他主張學習要動腦子,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如果不用腦子,所學的知識就會模糊不清;但是如果不讀書學習,成天空想,那就什么也學不到了,結果將是很危險的。
人生在世,必須學會做人。對于怎樣做人,《論語》中記載了孔子的許多論述?鬃又鲝埲艘粤,要“求諸己”,而不是“求諸人”;孔子還告誡人們,與人相處,要“周而不比”,即和周圍的人要和睦相處,相互幫助,而不相互勾結,結黨營私,要堂堂正正地做人。對人要寬容仁愛,孔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關愛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關愛;你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怎樣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論語》中記載,孔子認為:做人首先要“主忠信”。要忠于祖國,忠于事業(yè),忠于朋友。要經常反省自己:“為人謀而不忠乎?”要講信用,不能言而無信,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要經常反省自己:“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論語》中還記載了孔子對如何做人這個問題的論述。對于怎樣做人的諸方面的問題,在《論語》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在《論語》中,孔子對于怎樣辦教育、怎樣盡孝道、怎樣治國等重大問題,都有論述。
甚至對怎樣吃飯、怎樣穿衣、怎樣睡覺這些生活上的具體事項,也有所涉獵!墩撜Z》可算是一本人生的百科全書。
。ㄋ模睹献印肥且槐驹鯓拥臅?《孟子》是儒家經典之一。內容包括了孟子的弟子們記錄的孟子及其弟子的活動,及他們的政治、哲學、倫理等學說。南宋大學問家朱熹將其編入《四書》。
孟子名軻,鄒國人。孟子少時受到良好的教育,孟母三遷其家的故事,世人皆知。孟子崇尚孔子,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子思的門人,學習儒學。孟子曾說:“乃所愿,則學孔子也!弊哉J是孔子的忠實信徒。
《孟子》共七篇:《梁惠王章句》,主要記載孟子在梁國、齊國、滕國等國的活動,記載了孟子和梁惠王、齊宣王、滕文公的談話。孟子宣揚了孔子的仁政理念。孟子在這里還發(fā)展了孔子的學說,把“義”和孔子的“仁”并列,他對梁惠王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保ā睹献印罚豆珜O丑章句》,公孫丑是孟子的學生,這一篇主要記錄公孫丑請教孟子,孟子教導公孫丑的言論,涉及到修身、治國諸方面的內容。著名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哲理就在這篇中。
《滕文公章句》,主要記載孟子和滕文公的談話及孟子在滕國的活動,內容涉及治國、倫理、禮儀等方面。其中有一段議論流傳甚廣,對中國人影響極深。即:“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離婁章句》,離婁是古代目力特強的人,能見百步外的毫末之物;公輸子是巧匠,建筑大師。但是,即使以離婁之明,公輸之巧,若不以規(guī)矩器械,仍制不成方或圓之物。即使有堯舜那樣的高尚品德,若不施仁政,仍管理不好國家。仁政是治國的根本,“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彼裕巳硕紤撘匀首鳛槁杉旱牡赖聹蕜t。名句:“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本驮谶@一篇里。
《萬章章句》,萬章,孟子門人。據《史記》載,孟子在七十歲以后,便不再出游,“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梢,萬章是參與編定《孟子》的人。這一篇里,記載了萬章請教從堯帝到春秋時代的名人的有關問題,孟子一一作了解答,表明了孟子的觀點。譬如萬章問孟子:堯將天下讓給了舜,這個說法對么?孟子說:不對。是天給了舜的。堯死后三年,舜有意避開堯的兒子,離開朝廷居于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諸侯不去朝覲堯之子,而去朝覲舜,是天與之也。孟子認為:只有獲得百姓諸侯的真心誠意的擁戴,才能登上帝位。
萬章還問了很多問題,諸如交朋友應有何原則?孟子說:“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挾也!本褪钦f,交朋友以德相交,不能依仗自身的富貴貧賤。
萬章問孟子,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應有怎樣的心態(tài)?孟子說:“應該心存恭敬!薄陡孀诱戮洹,孟子主張人性善。“人之初,性本善!倍孀硬煌猓J為,人性既不善也不惡。于是二人爭論起來,告子認為人性如流動的水,你掘開東面,水向西流,你掘開西面,就會向東流,水本身并無東或西的屬性。孟子也以水作比喻說人性,他認為,水是沒有東或西的屬性,但是水都有向下流的屬性。人性之善就如水性向下,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正因為人性本善,所以孟子認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孟子認為:仁、義、禮、智是一個有作為的人所必備的品德和才干。名言“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就在這一篇里。
《盡心章句》,所謂盡心,孟子說:“心者,人之神明!边@里的心,不是實指人體的器官——心臟。也不單指“用心”的心,即思維。這里的心所包含的內容極廣,包括人的一切的心理活動及品德修為。
因此,孟子在這篇里,講了人的修身、做人等。“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泵洹案F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就出自此篇。體現(xiàn)孟子的民本思想的名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賤”,也出于此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