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庭成為智慧的土壤
朱永新
沒有好的家庭教育,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好的教育。教育始于家庭。真正的教育,是從家庭開始的。
中國古代有著重視家庭教育的傳統(tǒng)。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字經》就明確提出了家庭教育的責任:養(yǎng)不教,父之過。而古代最系統(tǒng)的家庭教育著作之一《顏氏家訓》,也強調了早期家庭教育的意義: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千百年來,傳統(tǒng)家教在三個方面積累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值得我們重視。
第一,傳統(tǒng)家教通過家規(guī)、家訓、家風等形式,對家庭教育進行規(guī)范,用制度和儀式對兒童進行教育。古人講: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所謂家規(guī),是指一個家庭的行為規(guī)范,一般是由一個家族遺傳下來的教育規(guī)范后代子孫的準則,也叫家法。家訓一般是家庭的前輩對晚輩立身處世、持家治業(yè)的教誨與訓導。如果說家規(guī)比較剛性,家訓則顯得親切柔軟,往往以談心的方式出現(xiàn)!额伿霞矣枴贰吨熳蛹矣枴贰对鴩矣枴返裙糯思矣柖际侨绱。家風是一個家庭的文化氛圍,體現(xiàn)了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在古代,還有通過家譜(文本)、家祠(現(xiàn)場)等進行家庭教育的。這些規(guī)范中積極的一面,不僅讓兒童在啟蒙時期得到及時的教育,也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通過家庭這一載體得以傳承。
第二,傳統(tǒng)家教強調以德為先,把做人作為教育之根本,與現(xiàn)代教育理念立德樹人是一致的。中國最早的一部教育綱領性著作《大學》就把明德至善作為所有教育的根本目標: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吨杏埂贰墩f文解字》《增廣賢文》等古籍中也有類似闡述。
第三,傳統(tǒng)家教注重父母以身作則的榜樣示范,強調兒童的行為訓練和科學方法。身教重于言教,孔子就主張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明末清初的理學家孫奇逢在《孝友堂家規(guī)》中,提出立家之規(guī),正須以身作范。古代教育家顏之推反對無教而有愛的家庭教育,強調習慣養(yǎng)成。朱熹更明確小學的任務,就是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禮樂、射御、書數之文。這些都與現(xiàn)代教育理念相吻合。
因此,系統(tǒng)總結中國歷代家庭教育的智慧,在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家教理念基石上構建起現(xiàn)代家教的大廈,不僅是父母與兒童的要求,更是教育和未來的要求,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非常高興的是,翟博先生的這本《中國人的家教智慧》的出版問世,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這一要求。
翟博先生是中國教育報刊社的總編輯。作為媒體人,他敏銳發(fā)現(xiàn)和推出了全國十杰中小學教師之一的王思明、河北農大走太行山道路先進教師群體、復旦大學九二國政大學生群體等10多個重大典型,在全國產生了深刻影響。作為學者,他在教育、文化研究、新聞和文學寫作等多方面取得豐碩的成果,先后在海內外多家報刊發(fā)表理論研究文章、新聞和文學作品,有50多篇作品在全國及有關方面組織的評選中獲獎。撰寫、主編、參編的書籍有《世紀的呼喚翟博報告文學通訊集》《教育均衡論》《法門寺傳奇》《中國家訓經典》等50多部(本)。
翟博先生也是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的常務副理事長。作為家庭教育的研究專家,他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潛心研究中國歷代家訓經典,1991年主編了80余萬字的《中國家訓經典》,從中國歷史的源頭開始對中國歷代家訓進行了全面梳理。這本書入選了《中國父母基礎閱讀書目》,成為被推薦圖書。與此同時,他結合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講話精神,先后在《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教育研究》上刊發(fā)了《上好家庭教育第一課》《家庭教育是家庭建設的重要基礎工程》《樹立新時代的家庭教育價值觀》等一系列文章,參與策劃和推動中國家庭教育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在《中國教育報》推出了家庭教育周刊。
2015年,我們在研制中國父母書目的時候,發(fā)現(xiàn)沒有合適的關于中國傳統(tǒng)家教智慧的書籍,建議他以《中國家訓經典》為基礎,編寫一本簡要通俗的家訓讀物。他欣然同意,并且用一年多的時間選編了這部《中國人的家教智慧》,對中國歷代的家訓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詳細解讀,有注釋,有譯文,還有作者簡介與內容提要,可以作為家庭教育的工具書隨時參閱,也可以作為家庭教育的必備讀物閱讀借鑒。
必須強調的是,在學習研究中國人的家教智慧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辨析與舍棄傳統(tǒng)家教中那些不符合現(xiàn)代教育理念的糟粕。比如,現(xiàn)代社會里,確立兒童的主體權利是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但傳統(tǒng)家教強調父母與孩子的等級,把兒童視為私產,把懲罰作為教育的主要方式,導致打罵孩子迄今仍然是中國社會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只有清理這些反教育的傳統(tǒng)家教流毒,才能建立現(xiàn)代的家庭教育體系。
愿家庭成為智慧的土壤,家庭教育成為幸福的溫床。
2016年12月25日晨于北京滴石齋
前言
家庭是我們每個人的靈魂所系、血脈所在、精神所依,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源頭,個人和社會最重要的紐帶,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教育是長輩融化在愛之中的教誨,是人生的第一課。
我們中華民族素以重視家庭教育聞名世界。我國不僅有著數千年來延續(xù)、積淀而成的重視家教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而且積累了豐富的家教資源。在我國浩瀚而又絢爛多彩的古代文化叢林中,蘊藏著極其豐富的家訓和蒙學教材。中國歷代保留下來的著名傳世家訓、經典蒙學教材,都是家庭教育的精神瑰寶,也是重視家庭在社會發(fā)展中的教育作用的重要體現(xiàn);不僅凝結了我國歷代家庭教育的寶貴經驗,也是我國歷代家長教育智慧的結晶和教子方法的心血薈萃。在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從小受到良好教育、全社會都關心下一代成長的今天,搜集、整理、研究和合理地汲取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豐富的家教經驗,對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一代優(yōu)秀人才,塑造出偉岸的人格;對于進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道德教育,促進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價值。
父母是孩子成長的首任教師和品德塑造的引路人。我國歷來重視家庭教育,為了讓兒女立足家庭,胸懷祖國,早日成才,做父母的很早就在家庭中教育孩子,內容涉及人生的各個方面,凝結、積淀著我們的民族文化與文明精華。諸如以立德為本,注重光明高尚的道德人格;樹立遠大的志向,提倡刻苦的學習精神;以讀書做人為要,注重讀書與做人的一致;培養(yǎng)清廉寬厚、尊老愛幼的待人態(tài)度;訓練養(yǎng)成勤勉儉樸的持家作風;重視用積極正確的教子形式、方法達到所應達到的精神境界;關心社會現(xiàn)實的入世精神;追求人際關系之和睦,尋求心靈中的平和;講求誠實謹慎的交友接物和為人處世之道,等等。與此同時,中國歷代家訓中還提出了許多家教中應當注意以及值得引以為鑒的東西,諸如教子不得過于溺愛、偏愛、縱容驕惰;不得要求過嚴,而要一視同仁;不得重才輕德,而要重視德才兼?zhèn)洌徊坏醚远鵁o信,必須以身作則等,均系古人指示給我們的家教大要。
中國人的家教智慧中國家訓是歷代家長向后代傳播修身治家、為人處世道理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我國古代長期延續(xù)下來的家長教育兒女的最基本的形式。我國歷代家庭教育,重視言教,更重身教,教育后代,自己先要做出榜樣。因此,這些家訓不僅是生活實踐經驗之談,也是他們以自己的行為留給后人的榜樣,極富有形象性、哲理性、針對性和豐富的情感色彩。它切實淺近,形象生動,感人至深。有好多家書,就是從他們的心里流出來的,能使人觸摸到做父母兄長的那顆灼熱的心,他們多有感而發(fā),針對性極強,好多成了千古傳誦的格言名句。這些人生的哲理、處世的德行,不僅陶冶了我們民族的性格,也形成了我們獨特的民族傳統(tǒng),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
為了全面挖掘這一珍貴文化遺產,正確地汲取和借鑒我們祖先的家教財富,使我們的下一代明白我們中華民族是怎樣一代代被熏陶下來的,我們組織了長期從事中國文化史、中國古代史、中國古典文學及古漢語研究等方面的專家學者,經數年搜集、整理之努力,從我們燦爛的中國歷代家訓中精選、節(jié)錄了一百余篇文章,并將它們編纂成《中國人的家教智慧》一書。本書選編縱貫古今,編目多系名人名作,內容涉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讀書作文,婚姻家庭,待人接物等社會人生的許多方面。它們體現(xiàn)著中國歷代一百多位有成就的出色的家長和歷史名人智慧的靈光和豐富的教子經驗。為了有助于各個文化層次的讀者閱讀,我們特按照作者簡介、內容提要、原文、注釋、譯文的體例編寫成書。考慮到明清時期文言文已趨淺易,為避免疊床架屋,我們省略了譯文。本書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它除了傳授教子方法之外,對于我們認識中國古代的政治、文化、教育、倫理、道德,對于傳授知識和進行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道德教育也將具有一定的價值和重要意義。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曾參閱了一些先賢的著作和有關資料,限于篇幅,不一一說明。由于我們的水平有限,編寫過程中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望各界人士指正。
本書汲取歷代家訓之精華,凝結著歷代家庭教育的經驗,匯聚著數千年來家教的至理名言。它是歷代家長教育孩子智慧的結晶,是現(xiàn)代家庭教育的寶鑒。它是啟迪父母、教育后代的經驗智慧的薈萃,也是家家必備、人人必讀的家庭必備的書籍。這些家訓,在歷史上曾培養(yǎng)了無數志士名人、英雄豪杰,在今天,必能為哺育一代新人做出有益的貢獻。
翟博
2016年5月于北京
西周
周公 誡伯禽
…1
春秋
孔子 庭訓
…2
戰(zhàn)國
孟軻母 母訓
…4
子發(fā)母 訓子語
…5
韓非 曾子殺彘
…6
漢劉邦 手敕太子
…7
孔臧 誡子書
…9
司馬談 遺訓
…10
劉向 誡子歆書
…12
馬援 誡兄子嚴、敦書 …13
班昭 女誡
…15
范滂母 勉子
…17
張奐 誡兄子書
…18
蔡邕 女訓
…19
司馬徽 誡子書
…20
杜泰姬 誡諸女及婦
…21
三國
劉備 遺詔敕后主
…22
向朗 誡子
…24
諸葛亮 誡子書
…25
曹丕 誡子
…26
劉廙 誡弟偉
…27
王修 誡子書
…28
杜恕 家事誡稱張閣…29
王肅 家戒
…30
王昶 誡子侄文
…31
荀勖 誡子
…32
姚信 誡子
…33
晉
羊祜 誡子書
…34
嵇康 家誡
…36
陶侃 母責子書
…39
李暠 手令誡諸子
…40
陶淵明 與子儼等疏
…43
南北朝
顏延之 庭誥
…46
王僧虔 誡子書
…48
徐勉 誡子崧
…50
蕭綱 誡子
…51
魏收 枕中篇
…52
王褒 幼訓
…58
顏之推 顏氏家訓
…59
唐
李世民 誡吳王恪書
…156 帝范·納諫篇 …157
帝范·崇儉篇 …159
帝范·后序 …160
陳元敬 誡子
…162
盧氏 母訓
…163
元延祖 誡子結
…165李白 送外甥鄭灌從軍 …165
杜甫 又示宗武
…166
穆寧 誡諸子
…167
韓愈符讀書城南 …168
元稹 誨侄等書
…171
杜牧 冬至日寄兄子阿宜…175
柳玭 柳氏家訓
…176
宋
范仲淹 告諸子及弟侄
…180歐陽修 家誡 …183
王安石 贈外孫
…183司馬光 訓子孫文 …184與侄書 …186
訓儉示康 …187
范純仁 誡子弟言
…192蘇 軾與子由弟二則 …192黃庭堅家 誡 …193朱 熹與長子受之 …196陸 游放翁家訓 …197家 頤教子語 …198袁 采袁氏世范 …199呂祖謙辨志錄 …204元許衡訓子詩 …206許魯齋語錄 …207
鄭太和
鄭氏規(guī)范 …208明
方孝孺家人箴 …209
于謙示冕 …212
薛瑄 示京子(一)
…213朱瞻基寄從子希哲 …214馬中錫示師言(一) …214王汝梅王氏家訓 …215龐尚鵬龐氏家訓 …217王守仁示正憲 …218周 怡衡山寄示可貴兒 …218楊繼盛給子應尾、應箕書 …220
史桂芳訓家人 …222呂
坤為善說示諸兒 …222閨 范 …223
湯顯祖智志詠示子 …241支大綸示兒書
…242顧憲成示淳兒帖 …242高攀龍高氏家訓 …244吳桂森訓 子 …246孫奇逢孝友堂家訓 …246孝友堂家規(guī) …248
姚舜牧藥言 …249
何倫 何氏家規(guī)
…250
清
張履祥張楊園訓子語 …251
愛新覺羅`玄燁庭訓格言 …253
朱柏廬朱子治家格言 …255鄭板橋再諭麟兒
…258汪輝祖雙節(jié)堂庸訓 259紀 昀寄內子 273金蘭生格言聯(lián)璧 274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322魏
源讀書吟示兒耆 323曾國藩曾國藩家訓 325左宗棠致孝威、孝寬 333
吳汝綸諭兒書(一) 336張之洞 與子書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