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本清代“海鮮”圖鑒的解密筆記
中學(xué)時,我有一次去故宮玩。身為生物愛好者的我,被書畫展區(qū)的一排動物畫譜吸引了。沿著展臺看過去,第一本是《鳥譜》,精美絕倫的花鳥畫。第二本是《鵓鴿譜》,各種古代觀賞鴿。第三本《獸譜》,各種走獸,里面有一張是一頭黑豬。當時我覺得有點可笑,一頭豬也值得畫進皇家畫譜?
但當我看到最后一本《海錯圖》時,那頭豬已經(jīng)完全不算什么了。這本畫譜里全是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畫風也和前幾本截然不同。說它是工筆畫吧,動物的神態(tài)又十分卡通;說它是漫畫吧,可又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而且這些動物似乎在現(xiàn)實中都有原型。記得有一幅是“井魚”,畫的是一只頭頂噴水的大海獸,一眼即知其原型是鯨魚。
看慣了花鳥畫的我,驚訝于中國竟然有如此有趣的海洋生物圖譜。同時,我感覺體內(nèi)一個暗埋的興趣點發(fā)光了。
我從小就對動物感興趣,尤其喜歡昆蟲。然而每當家人帶我去海邊旅游時,我都會第一時間跑到沙灘最邊緣的礁石區(qū)。那里帶給我的興奮,比昆蟲要大得多:石頭上附著藤壺、海藻,石縫里藏著小螃蟹,積滿海水的石窩里滿是伸開觸手的?⑸殿^傻腦的小魚、背著螺殼的寄居蟹……方寸之地竟有如此密集、多樣的生物,這是生在城市的我無法想象的。從那時起,我心里就埋下了一顆海洋的種子。
隨著長大,我對海洋生物的興趣越來越濃。閱讀相關(guān)書籍、去各地沿海探訪、在珊瑚礁海域浮潛、拍攝海生物的生態(tài)照、為雜志撰寫和策劃海鮮類稿件、每到沿海城市必去海鮮市場遛彎兒,這些成了我最愛做的事。2014年,一聽說《海錯圖》被故宮出版了,我立馬跑到故宮神武門旁的售賣點,買了剛出爐的一本。
翻閱之后,這扇新世界的大門徹底在我面前打開了。它的叫聶璜,出生在明末的杭州,是一位畫家兼生物愛好者。他苦于自古以來都沒有海洋生物的相關(guān)圖譜流傳,決定自己畫一本。康熙年間,聶璜游歷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考察沿海的生物。每看到一種,就把它畫下來,并翻閱群書進行考證,還會詢問當?shù)貪O民,來驗證古書中記載的真?zhèn)巍?br />
經(jīng)過幾十年積累,聶璜最終在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完成了《海錯圖》。這也是他唯一傳世的作品。之后,聶璜就從歷史中消失了,此書也沒了下落。直到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這部書才重現(xiàn)江湖。這一年的皇宮檔案記載,太監(jiān)蘇培盛(對,就是《甄嬛傳》那個蘇培盛)把海錯圖帶入了宮中。
之后,乾隆、嘉慶、宣統(tǒng)等皇帝都翻閱過這部圖譜。到了民國,由于日本侵華,故宮文物南遷。輾轉(zhuǎn)中,全套四冊書分了家,F(xiàn)在前三冊《海錯圖》留在了北京故宮,第四冊則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海錯的“錯”,是種類繁多、錯雜的意思。漢代以前,人們就用“海
錯”來指代各種海生物!逗ee圖》描繪了300多種生物,其中的動物幾乎涵蓋無脊椎動物門和脊索動物門的全部主要類群,還記載了不少海濱植物。這本書頗具現(xiàn)代博物學(xué)風格。而且每種生物所配的文字,既有觀察記錄,又有文獻考證,并配趣味“小贊”一首,讀來令人興致盎然。
但我發(fā)現(xiàn),書中也有不靠譜之處。比如有些動物聶璜未曾親見,僅根據(jù)別人描述繪制,外形有很大失真。關(guān)于生物習(xí)性的記載,也是真假混雜。也正因如此,我得以從文字和畫中發(fā)現(xiàn)蛛絲馬跡,辨別真?zhèn),并一步一步推理分析,從而鑒定出畫中生物的真身。就像在破案一樣,非常過癮。
于是,我從2015年夏天開始進行一項工作:用今天生物學(xué)的角度,對《海錯圖》中的生物進行分析、考證。在這期間,除了翻閱各種資料外,我還去遼寧、福建、廣東、廣西、天津以及日本、泰國等地搜集素材、實地考證……到今天一年半了,不知不覺也寫了30篇文章。工作還將繼續(xù),先集為一本《海錯圖筆記》,大家看著玩。
我采用了中國傳統(tǒng)本草書的分類法,把書中生物歸為“介部、鱗部、蟲部、禽部”4類。雖然不符合現(xiàn)代科學(xué)的分法,但可以展示古人是怎樣給生物分類的。在這30篇文章里,有海洋生物的科普,有故紙堆里的考據(jù),有中國人和大海之間的逸事,也有一些我個人的絮叨。
說白了,就是我讀《海錯圖》時做的30篇筆記。如果看完后,你覺得這是一本有意思、有意義的書,那我就很高興了。
收起全部↑
張辰亮,專注科學(xué)傳播的“博物君”,520萬粉絲心中的“什么都知道”。昆蟲學(xué)碩士,《博物》雜志編輯、官方微博賬號運營者,科普作者,為各大媒體撰寫過百余篇科普文章。擅長用幽默的文字為網(wǎng)友鑒定物種,熱衷園藝手作,尤其喜歡使用靈魂畫作為粉絲答疑解惑。
在中國的古書中,到處可見“海和尚”的傳說。這種海中的神秘生物長什么樣,一直沒有統(tǒng)一的說法。有人直接把它等同于人頭魚身的人魚!稄V東新語》云:“人魚雄者為海和尚,雌者為海女!
有人說它像禿頭的猴子!蹲硬徽Z》寫道,某漁民起網(wǎng)時,發(fā)現(xiàn)“(漁網(wǎng)中)六七小人趺坐,見人輒合掌作頂禮狀,遍身毛如獼猴,髡其頂而無發(fā),語言不可曉。開網(wǎng)縱之,皆于海面行數(shù)十步而沒。土人云:此號‘海和尚’”。至于《海錯圖》,則采用了和《三才圖會》類似的說法:“海和尚,鱉身人首而足稍長。”還提供了一件目擊案例:“康熙二十八年,福寧州海上網(wǎng)得一大鱉,出其首,則人首也。觀者驚怖,投之海。此即海和尚也!闭f實話,很難給這種怪物找到一個現(xiàn)實中的原型,畢竟每個傳說都口徑不一。我們不妨縮小范圍,只看《海錯圖》的描述。
首先,這個“鱉身”就很有意思。這意味著海和尚雖是龜形,但殼被皮膚包裹,像鱉一樣。海里沒有鱉,只有海龜,F(xiàn)存的海龜中,只有一種符合以上描述——棱皮龜。棱皮龜是地球上現(xiàn)存最大的龜,能長到3米,遠遠大于其他海龜。嚴格來說,棱皮龜不算海龜。因為其他海龜都屬于海龜科,唯獨它屬于棱皮龜科。棱皮龜科里只有棱皮龜一個種。它的后背沒有角質(zhì)的甲片,而是包了一層革質(zhì)的皮膚,與其他海龜截然不同,不知道的人也許真的會以為是個大鱉。棱皮龜也是世界上移動速度最快的爬行動物之一。按身體比例來講,它的前肢是海龜中最長的。這么長的前肢劃起水來,可以達到每小時35公里的速度。這也正好和海和尚“足稍長”的記載相符。
至于“人首”嘛,就見仁見智了。棱皮龜腦袋光光,倒是符合和尚的特點。而它的五官,說像人也像,說不像也不像。有些傳說里所說的,海和尚被抓住后會流淚、口念經(jīng)文,可能是棱皮龜從眼中的鹽腺排出含鹽液體、發(fā)出沉重的呼吸和低吼的現(xiàn)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