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論文學藝術(shù)》是德國著名思想家歌德的一本文集,書中匯集了歌德在不同時期對不同類型的文學與藝術(shù)的評論和見解。其中包含歌德對文學藝術(shù)宏觀理論的討論,對文學藝術(shù)作品的賞析和點評,還有對作家和藝術(shù)家生平事跡的介紹和其藝術(shù)風格的評價,書中各種各樣的論述不僅反映了歌德對于文學和藝術(shù)的獨到見解,還呈現(xiàn)出他豐富多彩的思想內(nèi)涵。此書圖文并茂,書中配有多幅插圖,圖片與文字內(nèi)容形成了很好的呼應與配合,很多圖片來自于當時著名的畫家為歌德畫的肖像和歌德自己的畫作,展示了歌德的生平足跡。這是一本有關(guān)歌德的思想與生平的生動傳記,全書語言激情盎然,思想內(nèi)容豐富生動,對于了解歌德,了解魏瑪古典主義思想,了解歌德生活時代的歐洲文學藝術(shù)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1.歌德是西方文學藝術(shù)理論發(fā)展進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歌德論文學藝術(shù)》精選了歌德論文學藝術(shù)的代表作,體現(xiàn)了他獨特的文學觀和藝術(shù)觀,呈現(xiàn)出一番精彩紛呈、包羅萬象的景象。
2.全新名家名譯珍藏版,本書系北京大學西語系著名教授范大燦領(lǐng)銜翻譯的精裝珍藏版。
20世紀80年代,朱光潛先生的《西方美學史》在中國學術(shù)界擁有大量讀者,影響甚廣。在這部著作中,朱先生設專章介紹了歌德的文藝觀點,并給予高度評價。自那時起,在中國讀者心目中,歌德不再僅僅是寫過《少年維特之煩惱》和《浮士德》以及大量優(yōu)美詩篇的聞名世界的大作家,而且還是一位有自己獨特文學觀和藝術(shù)觀的文藝理論家和美學家。不過,他有關(guān)文學和藝術(shù)的論述除朱先生在《西方美學史》中引用的和愛克曼在《歌德談話錄》中輯錄的以外,都沒有譯成中文。因此,如果能將歌德撰寫的大量討論文學和藝術(shù)問題的文章精選出來,翻譯成中文,介紹給中國學界和讀書界,那將大大有助于我們對歌德的認識和對歌德文藝思想的研究工作。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人民文學出版社在籌劃編纂《歌德文集》時決定將《論文學藝術(shù)》列為文集中獨立的一卷,并委托我主持精選和翻譯工作。我在選定文章以后又同安書祉、黃燎宇等一起完成了翻譯;《論文學藝術(shù)》作為《歌德文集》第十卷于1992年出版,世紀文景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于2005年出版了歌德《論文學藝術(shù)》單行本,現(xiàn)在又準備再版,更名為《歌德論文學藝術(shù)》。此次再版,除調(diào)整了插圖外,更為重要的工作是增加了譯名對照表,方便讀者理解和進一步深入研究。這本書能夠再版,固然主要因為它是名家名著,但出版社及其編輯的寬廣視野和專業(yè)的判斷力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此,我除表示敬佩外,還致以深深謝意。
范大燦2016年7月
約翰·沃爾夫?qū)ゑT·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生于萊茵河畔的法蘭克福,德國著名詩人、思想家、作家、科學家,魏瑪古典主義著名代表,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世界文學領(lǐng)域中的一個光輝人物。他在文藝理論、哲學、歷史學、自然科學、繪畫、詩歌和文學創(chuàng)作方面都有著廣泛的研究和極高造詣。對近現(xiàn)代德國思想和世界文學藝術(shù)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范大燦,1934年出生,山西祁縣人。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57年北京大學西語系德語專業(yè)畢業(yè)后,一直在母校從事德國文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曾主持編寫五卷本《德國文學史》(主編),并撰寫了其中的第二卷。該書2010年獲得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2013年獲得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除此之外,發(fā)表過有關(guān)德語文學和文學理論的論文數(shù)十篇,以及譯著《盧卡奇論德國文學》《席勒經(jīng)典美學文論》等。
再版前言
譯序
1769—1799
紀念莎士比亞命名日(安書祉 譯) /對自然的簡單模仿,虛擬,獨特風格(范大燦 譯) /文學上的無短褲主義(安書祉 譯) /柏拉圖作為基督啟示的同路人(安書祉 譯) /論敘事文學與戲劇文學(安書祉 譯) /論拉奧孔(范大燦 譯) /論藝術(shù)作品的真實性和或然性 /——對話一則(范大燦 譯) /《雅典神殿入口》發(fā)刊詞(范大燦 譯) /收藏家及其親友(范大燦 譯) /評狄德羅的《畫論》 /——翻譯兼評論(黃燎宇 譯) /論席勒的《華倫斯坦》(安書祉 譯)
1800—1809
阿勒曼方言詩歌(安書祉 譯) /最后一次藝術(shù)展有感(黃燎宇 譯) /為《拉摩的侄兒》加的注釋(安書祉 譯) /《男童的神奇號角》(安書祉 譯) /《在世的柏林學者的畫像和自傳》(黃燎宇 譯) /戈特利布·希勒的詩歌和自傳(黃燎宇 譯) /大眾詩歌讀本編選計劃(范大燦 譯) /溫克爾曼(羅煒 譯)
1810—1819
人為天才的時代(黃燎宇 譯) /說不盡的莎士比亞(安書祉 譯) /米隆的牛(黃燎宇 譯) /德國戲。ǚ洞鬆N 譯) /詩人羅斯達爾(明霞昕 譯) /萊茵河和美因河畔的藝術(shù)與古代史(夏林蔭 譯) /文學的自然形式(范大燦 譯) /約瑟夫·波希論列奧納多·達·芬奇在米蘭創(chuàng)作的《最后的晚餐》(黃燎宇 譯) /斐加利亞的浮雕(黃燎宇 譯) /古代與現(xiàn)代(黃燎宇 譯) /古典派和浪漫派在意大利的激烈斗爭(范大燦 譯) /印度文學以及中國文學(范大燦 譯) /卡爾德隆的《空氣的女兒》(范大燦 譯) /論繪畫題材(黃燎宇 譯)
1820—1832
談談克奈貝爾翻譯的盧克萊修的作品(范大燦 譯) /“德國的吉爾·布拉斯” /——為薩克斯所著《圖林根的約翰·克利斯托夫·薩克斯的生活、漫游和命運》寫的前言(范大燦 譯) /弗里德里!慰颂氐摹稏|方的玫瑰》(范大燦 譯) /德國的建筑藝術(shù)(明霞昕 譯) /尤斯圖斯·默澤爾(范大燦 譯) /德國的自然詩人(范大燦 譯) /西班牙的敘事謠曲(范大燦 譯) /曼特尼亞的《愷撒的凱旋》 /——這位大師的基本藝術(shù)特征(黃燎宇 譯) /再論曼特尼亞的《愷撒的凱旋》(黃燎宇 譯) /紀念拜倫男爵(范大燦 譯) /演員守則(安書祉 譯) /歐里庇得斯的《獨眼巨人》(范大燦 譯) /《最后的晚餐》,喬托的濕壁畫(黃燎宇 譯) /外來石(黃燎宇 譯) /塞爾維亞的歌(范大燦 譯) /路德維!さ倏说摹稇騽≡u論》(范大燦 譯) /但。ǚ洞鬆N 譯) /再說說荷馬(范大燦 譯) /亞里士多德《詩學》補遺(范大燦 譯) /勞倫斯·斯特恩(范大燦 譯) /尼布爾的《羅馬史》(范大燦 譯) /《尼伯龍人之歌》(范大燦 譯) /“German Romance”(范大燦 譯) /基督和十二個《舊約》和《新約》人物:給雕塑家的建議(黃燎宇 譯) /向青年作家再進一言(范大燦 譯) /對年輕作家的善意回答(范大燦 譯) /關(guān)于“世界文學”的重要論述(范大燦 譯)
譯名對照表
附錄 歌德生平和創(chuàng)作年表
說不盡的莎士比亞
關(guān)于莎士比亞已經(jīng)論述過很多,看來似乎再沒有什么可說的了。然而精神的特性就在于它永遠在啟發(fā)精神。這一回我要從幾個方面考察莎士比亞,首先把他作為一般意義上的作家,然后把他與古人和現(xiàn)代人相比較,最后把他作為真正的劇作家加以考察。我想試圖闡明,他的那種模仿對我們曾產(chǎn)生過什么影響,以及它到底能產(chǎn)生什么影響。對于已經(jīng)發(fā)表過的觀點、同意的部分,我就再把它重復一下,不同意的部分,我要簡要地、正面地表示不同意,但不進行反駁,也不與之爭論。現(xiàn)在先談第一點。
莎士比亞作為一般意義上的作家
人所能達到的最高境地,就是他明確地意識到他自己的信念和思想,認識到自己并且由此開始也深切地認識到別人的思想感情。有些人生來就有這種天賦,并且通過經(jīng)驗發(fā)展這種天賦,以實現(xiàn)實際的目的。這樣就產(chǎn)生了一種能力,使人能在社會上以及在各種活動中獲得更高意義上的成功。作家也是生來就有這種天賦,不過他發(fā)展這種天賦不是為了直接的、人世的目的,而是為了更高的、普遍的精神的目的。如果我們稱莎士比亞是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我們就必須同時承認,并不是輕而易舉地就能找到一個人,他能像莎士比亞那樣洞察世界,也并不是輕而易舉地就能找到一個人,他能像莎士比亞那樣說出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見解,并且讓讀者跟他一起在更高的程度上領(lǐng)悟世界。我們讀了莎士比亞的作品,世界就變得完全透明,我們突然發(fā)現(xiàn),我們對美德與陋習、偉大與渺小、高貴與卑賤都非常熟悉,而且這一切,甚至還不只這一切,都是用最簡單的方式實現(xiàn)的。但是,若要問這都是些什么方法,回答看上去好像是這樣:莎士比亞是為我們的眼睛寫作;然而,這是我們的幻覺,莎士比亞的著作并不是為肉眼寫的。這一點我想解釋一下。
眼睛也許可以稱作最明亮的感官,通過眼睛可以最容易地傳情達意。但是內(nèi)在的感官比眼睛更明亮,通過語言可以把一切事物最完美地、最迅速地傳達給它,因為語言才是真正能開花結(jié)果的東西,而我們的眼睛所看見的東西本身卻是外在的,對我們不會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莎士比亞完全是對著我們的內(nèi)在感官說話,通過內(nèi)在感官想象力所編織的圖像,世界立即有了生命,像活的一樣;于是就產(chǎn)生了一種完整的效應,對于這種效應我們不知道如何解釋。這也正是有那種以為一切都是在我們眼睛前面發(fā)生的錯覺的根源。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莎士比亞的劇本,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中訴諸感性的行為要比表達精神的詞句少得多。他讓一些容易想象的事,甚至一些最好通過想象而不是通過視覺來把握的事發(fā)生在他的劇本中!豆防滋亍返墓砘,《麥克白》的女巫以及一些殘暴行為都是通過一些想象的力量才獲得它們的價值,而那各種各樣的小插曲就更得依靠這種想象的力量了。
這一切在閱讀時順利地、理所當然地從我們眼前掠過,而在表演時則顯得累贅障事,甚至令人厭惡。
莎士比亞是通過有生命力的詞句發(fā)生影響的。而誦讀是傳達詞句的最好方式,聽眾的注意力很集中,無論表演恰當還是拙劣都不影響他們。閉目傾聽自然正確的聲調(diào)的誦讀,而不是像演員那樣朗誦的莎士比亞的作品,這是再高不過,再純粹不過的享受。人們跟隨一根線索,聽他講各種事件。雖然聽了對性格的描述之后,我們也可以想象出某些人物的形象,但只有通過一系列的詞語和言談,我們才能知道這些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而所有的人物好像事先都已經(jīng)約好,不讓我們有一點不清楚或是懷疑的地方。在這一點上英雄和小卒、主人和奴仆、王公和差役是同謀,甚至于次要的角色往往比主要角色更為活躍。在大的世界性事件發(fā)生時把空氣吹得颯颯作響的一切,在巨大事件發(fā)生的瞬間人們心靈中隱藏的一切,都被說了出來。一切在心靈深處被膽怯地封存著的,隱藏著的東西,在這里被自由而通暢地采掘出來;我們獲知生命的真諦,然而卻不知道是怎樣獲得的。
莎士比亞與世界精神結(jié)伴,他也像世界精神一樣看透了這個世界,什么都不能瞞過他。不過,如果說世界精神的職務是在行動之前,甚至常常是在行動之后保守秘密的話,那么作家的旨意則是將秘密吐露出來,讓我們在行動之前,或是就在行動過程中相互了解。為非作歹的有權(quán)勢的人,好心腸的平庸者,被激情牽著走的人和靜觀世界的人,他們都把自己的心事袒露出來,常常沒有一點含混,各個都很能言善談?傊,秘密一定得吐露,就是石頭也得吐露秘密。因此沒有生命的東西也蜂擁而至,要吐露秘密,一切次要的附屬物都跟著說話,大自然的各種因素,天上、地面和海洋的現(xiàn)象,雷、電、野獸都在大聲呼喊,它們往往看上去是一種比喻,但每一次都參加進來一起行動。
但是,文明世界也必須獻出它的珍品?茖W與藝術(shù),手工業(yè)與各種工藝行當都解囊奉獻,莎士比亞的著作是一個廣大的、活躍的市場,然而他有這樣的財富應歸功于他的祖國。英格蘭無處不在,它四面環(huán)海,云霧籠罩,它把活動的足跡伸向了世界各地。作家生活在一個值得尊敬的重要的時代,他把這個時代的文化教養(yǎng),甚至是不良的教養(yǎng)極其清楚地展現(xiàn)給我們?梢哉f,假如他不是跟他生活的時代融為一體的話,他就不會對我們發(fā)生那么大的影響。再也沒有人比他更輕視物質(zhì)的行為了,他很了解人的靈魂行為,在這一方面所有的人都沒有區(qū)別。有人說,他對羅馬人的描寫好極了,我以為不然,那是徹頭徹尾的英國人。當然,他們都是人,地地道道的人,因此羅馬人的長袍他們穿著也合身。如果我們是立足于這一點的話,那么就會發(fā)現(xiàn),莎士比亞的這種時代差錯是非常值得稱贊的。正是因為他的人物的外在習慣有這樣的時代差錯,才使他的作品具有如此的生命力。
就簡單地說這幾句話吧,當然,這幾句話絕對概括不了莎士比亞的全部功績。他的愛好者和崇拜者們肯定還會補充許多。這里我們想再指出一點:莎士比亞的作品表明,像他這樣的作品是很難得的,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一個不同于別的作品的概念,這個概念是該作品的基礎(chǔ),并在它的整體中發(fā)生作用。
??譬如說,由于人民群眾不愿意承認優(yōu)秀人物的特權(quán)而產(chǎn)生的憤怒貫穿在《科里奧蘭納斯》整個劇本之中。在《愷撒》一劇中,一切都涉及這樣一個概念,即優(yōu)秀的人物不愿讓最高的位置由別人占據(jù),因為他們錯誤地認為他們能夠以集體的方式發(fā)揮作用!栋矕|尼和克利奧佩特拉》一劇竭盡全力要說明,享受和行動是互不相容的。如果我繼續(xù)這樣探討下去的話,我們會更加景仰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