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是近年來政治學領域的流行概念。這一概念由世界銀行提出,用來考察待援助國家的政治績效和清廉度,以確定援助方案。我國政治學研究者借用這一概念,試圖在不必進行整體性政治改革的前提下討論中國若干政治問題的改善或解決。
《轉型中國的治理研究》的討論也是在這一大背景下展開!掇D型中國的治理研究》的前半部分對治理理論進行了介紹,并著重關注這一理論對于中國的適用性,對周邊概念——如民主治理、傳統(tǒng)治理觀、賢能政治——進行辨析,并從不同側面闡釋了治理理論與中國的相容性。而后半部分的實證性研究,則更加技術性地體現了治理理論關注細節(jié),重視政治績效的實際提高而非理論上的空談,在既有框架下盡可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學術特色。
“轉型中國研究”系列叢書是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以下簡稱“復旦高研院”)和復旦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年度主題研究成果的叢書。該叢書以“前沿性、基礎性、學術性、國際性”為理念,力爭經過3-5年的努力,建設成為在中國社會科學領域具有較高水平的綜合性、跨學科學術叢書。
2013年以來,復旦高研院進入到轉型發(fā)展的新階段。復旦高研院借鑒國外大學高研院的一般做法,通過一系列新型學術建制吸納和整合校內外優(yōu)秀研究人員開展對基礎理論和重大實踐問題的跨學科研究,力爭生產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年度主題”(annualtheme)是借鑒國際上大學高等研究院(InstituteforAdvancedStudy)的有益經驗而于2013年設立的新型學術建制。所謂“年度主題”,即研究機構根據自己的總體研究規(guī)劃所設立的每年度研究主題。建立“年度主題”制度,引導本研究機構研究人員及駐院研究人員圍繞某個主題分工協(xié)作、集體攻關,是國外科研機構特別是高等研究機構的通行舉措。比如,現代高等研究機構的先行者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就在其二級研究院普遍采取了研究主題制度。如何結合現代中國轉型中的重大理論課題展開專題性的深入研究,是中國社會會科學提升自己研究水平的基礎性工作。復旦高研院“年度主題”建制,正是為了推進上述歷史使命而設立的基礎性學術建制。
為了使“年度主題”制度更符合高研院的發(fā)展定位和預期目標,我們還建立了與之相配套的科研項目管理體制,即常規(guī)性的“研究項目”(researchpro-grams)-“價值建構研究項目”和“制度建設研究項目”。價值與制度是有機統(tǒng)一體,價值是制度建設的基礎,對制度建設起著導向和主導的作用。價值和制度在實踐中表現為價值建構和制度建設兩個重要方面,涉及我國政治、法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制度建設和價值建構范疇的一些根本性的問題;涉及群體與個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人與人、人與自然等諸類主要關系范疇;涉及不同文明和發(fā)展模式的多元性、多樣性及它們之間的競爭、對峙與協(xié)調、融合關系;涉及現代性與傳統(tǒng)的關系、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人類共同價值追求與中國主體價值的關系,以及中國未來發(fā)展目標和理想圖景。因此,對價值和制度為核心的一般性問題和一系列關系中國轉型中一系列重大問題、中國未來發(fā)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理論探索、理論建構和理論創(chuàng)新具有特別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理論指導意義。
在具體運行中,我們以研究項目為組織形式,并通過“駐院研究員”“訪問學者”等建制吸納校內其他文科院系、校外乃至國外相關研究力量,組織專職研究人員和駐院研究人員圍繞“年度主題”協(xié)同攻關,力爭生產出一批有一定國內外影響力的品牌性學術成果。我們還專門設立了“年度主題席明納”,每月由一位研究者做專題報告,“年度主題”研究參與者全體參與討論,以期每一項研究都經過全體參與者的充分討論,進而以集體力量形成復旦高研院的“核心產品”。
2014年度的“年度主題”是《轉型社會的正義研究》,從“價值建構”和“制度建設”兩個維度,對轉型社會的正義問題進行跨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價值建構,側重從政治哲學、法哲學、社會理論、道德哲學等視角對轉型社會之正義(特別是轉型中國的社會正義問題)的規(guī)范性基礎進行理論建構。制度建設,側重從政治學與公共政策、法律科學、社會學、經濟學等視角對轉型社會之正義(特別是轉型中國的社會正義問題)的制度依托進行社會科學研究。2015年的“年度主題”是《轉型中國的法治研究》。上述兩部專著已于2016年出版。
2016年的“年度主題”為《轉型中國的治理研究》,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部著作就是該年度主題項目的集體研究成果。本書第一章作者為劉建軍,第二章作者為郭蘇建,第三章作者為顧肅,第四章作者為劉清平,第五章作者為孫國東,第六章作者為林曦,第七章作者為曾慶捷,第八章作者為陶慶、顧小倩,第九章作者為左才,第十章作者為胡鵬,第十一章作者為宋道雷,第十二章作者為朱德米、周林意。
本研究項目由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郭蘇建博士領導和主持,并由其擔任叢書主編。
郭蘇建,復旦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博士生導師。舊金山州立大學政治學系終身教授。
叢書序言
理念與模式篇
國家治理的中國方案
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視角下的社會治理模式轉型
民主治理:責任與問責
當前公益治理的本土文化資源
——墨家公益治理觀初探
轉型中國的“內傾型賢能政治
——基于福山“歷史終結論”病理學邏輯的政治哲學分析
轉型中國治理視野下的規(guī)則
制度與實踐篇
比較政治學視野下的治理研究
政黨治理的文化政治自覺
——以椒江地方常任制改革為例
干部激勵機制與地方治理
——治理目標優(yōu)先序的調整及地區(qū)差異的實證研究
中國的公民參與與城市治理
轉型中國的社區(qū)治理
危機與應對:當代中國環(huán)境治理制度框架之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