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論資料豐富,形態(tài)多樣,經史子集四部中皆有豐富的文論資料,蘊含著精彩的內容。文論以理論形態(tài)的存在方式,凝聚著中國古人的思維智慧、文化精神品格,也是對作為心靈史載體的文學的系統(tǒng)化與深化!吨袊糯恼摰娜谕ㄅc開拓》立足文獻,以開闊的學術視野,探討文論之命題、范疇、文論現(xiàn)象及文學現(xiàn)象,揭橥其本質內涵,闡揚其理論內蘊。著者對所涉及的問題,立足文獻,不為傳統(tǒng)所囿,以開闊的學術視野,見微知著,觀瀾而索源,融會貫通,提出自己的見解,彰顯了其于古代文論的學術張力。
雷恩海,1969年生,1996年考入復旦大學中國文學系,師從蔣凡教授,攻讀中國文學批評史,1999年畢業(yè),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入蘇州大學博士后流動站,在嚴迪昌教授的指導下,研治中國詩學,2001年出站。現(xiàn)為蘭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古代文學、思想史、文化史的教學與研究。
中國詩學概述
“繪事后素”及其意義指向論析
論中國古典文學的“顯”與“隱”
中國古代文論研究的三重境界
從“人化物”到“異化”
——《禮記·樂記》一個哲學命題的考察
課虛無以責有
——《文心雕龍》的形式批評論
《文心雕龍》與《藝概》
——兼論《文心雕龍》形上理論在批評史上之價值
一種隱性文學現(xiàn)象之考察
——以《文心雕龍》對韓愈的影響為例
詠史詩淵源的探討暨內涵之界定
陳子昂的“興寄”說再探討
——兼論學術研究的基本理念
元和文學新變的思想準備
——《春秋》新經學的傳播及其基本精神考述
“賦”體的再發(fā)現(xiàn)
——元白敘事文學的成就暨理論意義
文必有諸其中
——韓愈書序類文章的實用性及藝術性
崇經重史,惟真惟實
——王若虛文學觀與其經學、史學思想的聯(lián)系
《吳禮部詩話》之版本暨詩學思想考述
楊鐘羲《雪橋詩話》學術價值述論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