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畫家。
在米開朗琪羅回憶創(chuàng)作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這一西方文明中最受贊譽的繪畫之一時,他這么辯白道。然而眾所周知,他確實是一位畫家、雕刻家以及建筑師。
他的其他身份更鮮為人知,他是位受人尊敬的詩人,著作有300 余首。此外,他還寫過不少書信。在他的詩作中,本書收錄了其中77
首十四行詩從他受到但丁和彼得拉克的影響的早期作品,到后來對年輕的托馬索·德·卡瓦列里(TommasodeCavalieri)寫下的誠摯告白,再到最后死亡臨近時痛苦的自省。
本書從他現存的近500
封書信中選取了一部分。其中包括了一些關于家庭瑣事的日常書信,最初是寫給父親或兄弟的,后來是寫給侄輩的。本書也收錄了他與其他人的通信,其中包括好友且同為藝術家的塞巴斯蒂亞諾·
德爾·皮翁博(Sebastiano del Piombo)、以藝術家傳記聞名的編年史學家喬爾喬·瓦薩里(Giorgio Vasari),
更不用說諸如教皇、公爵、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等身份顯赫的人物。即使是關于財務往來、貨物運輸、婚姻建議的書信,也能折射出米開朗琪羅性格的方方面面時而高傲,時而任性,時而沮喪,時而尖刻,時而機敏。
不過,他最重要的身份還是藝術家,而繪畫是他無法擺脫的宿命。他在白紙上畫,在收據、詩歌和收到的信件的空白處畫,也在自己寫信時打的草稿上畫。這一幅精美的素描在他的工作室里塵封了二十五年之后,他把它折了起來,在背面列起了清單。似乎他一看到空白的地方,就抑制不住想要把它填滿的沖動,他曾對自己的學生安托尼奧·米尼(Antonio
Mini)說過這么一句話:畫吧,安托尼奧,畫吧,安托尼奧。別浪費時間,畫吧。而他自己才是這句話的最佳例證。
也許是多疑癥作祟,米開朗琪羅堅信其他藝術家會從他的畫中偷師技巧,盜取靈感。他會在書信里要求對方藏好或者包裹好自己的作品,他甚至毀掉了許多自己的畫作(這對我們后人來說是多么不幸),在他臨終前不久,他曾將一些作品付之一炬。他懷疑自己所謂的敵人
特別是事業(yè)早期的勁敵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和布拉曼特(Bramante)在策劃什么陰謀陷害他,甚至到了晚年,他還在煩惱一些流氓無賴在四處散布他的謠言。
即使在今天看來,米開朗琪羅仍然有著陰沉乖戾、不擅社交、天性多疑、一毛不拔、氣度狹小、難以相處的形象。不過,我們也可以看出他的幽默感,比如說在1525
年12 月的一封信中,他對教皇克雷芒七世(Clement
VII)的巨大雕像就進行了冷嘲熱諷。從他的書信中,我們還能看出他至少對部分家庭成員抱有感情,他還有不少朋友,其中不乏感情深厚者。
米開朗琪羅享年八十九歲,經歷了將近一個世紀的政治、宗教、社會和藝術的動蕩。在一次次大小戰(zhàn)役中,在歐洲強國法國和擁有德意志及西班牙軍隊的神圣羅馬帝國的入侵下,意大利的城邦不斷遭受外來侵略的威脅。
米開朗琪羅也曾多次因為戰(zhàn)火而被迫逃難。他的人生也見證了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愈演愈烈的天主教分裂。同時,藝術家不再只是工匠,藝術家名人層出不窮。米開朗琪羅在生前就被眾人冠上了天才的頭銜。米開朗琪羅在書信中很少談論自己的藝術理論。不過在他的十四行詩中,比如《完美的理念》(Se
ben concetto) 和《最好的藝術家》(Non ha lottimo
artista),他表達了自己對雕塑的看法,這些詩句被后人大量引用。他相信藝術創(chuàng)作的最初理念(concetto)誕生于藝術家的頭腦之中,當他面對一塊大理石的時候,他的任務就是讓大理石中的形象顯露出來,鑿去多余的石頭,直到雕像現身。繪畫也許是他用于探索和澄清自己想法的一種方式。但是,最終的作品不過是具體之物,始終不及藝術家腦海中的理想形象那么完美,也許這也是他留下那么多未完成作品的理由之一。在那些未完成的作品中,被困住的雕像似乎正在奮力掙脫石塊的束縛。
作者米開朗琪羅·博那羅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1564),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筑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芬奇并稱為文藝復興后三杰。
編者卡羅琳·沃恩(Carolyn Vaughan),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休斯頓藝術博物館前編輯,著有《魔術師的禮物》(Gifts of the
Magi)《芭蕾入門》(Invitation to Ballet)和三部FANDEX指南《繪畫大師》(Painters )《第一夫人們》(First
Ladies)《紐約》(New York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