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土肥圓嗎?尼古拉·特斯拉,到底是神還是人?抗戰(zhàn)期間,整個國家只剩兩架轟炸機了,為什么還是要轟炸日本?《*后一課》究竟有沒有騙人?真實的潛伏,究竟是什么樣?……
史書上的一段話、一個名字,甚至一張圖,在張瑋的筆下,呈現(xiàn)出一張張意想不到的面孔。歷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數(shù)字,而是一個個有溫度的故事,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的人。
是人,就有正反面,就有優(yōu)缺點。張瑋盡可能地用辯證的眼光,結合當時客觀的環(huán)境,設身處地去看待那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而不是先入為主地帶入立場,或者用上帝視角來評判一件事或一個人。
看起來枯燥的歷史,其實活色生香,帶著故事,帶著血肉,帶著彷徨,帶著信念。
歷史,有真實的溫度。
自序
其實我自己也沒想到,第一本《歷史的溫度》出了才半年,第二本就又要付印了。
記得在第一本書出版后不久,參加了一場活動,主辦方在介紹我的時候,在媒體人的頭銜之后,忽然加了個作家當時在臺下的我,一下子沒緩過神來。
長這么大,第一次有人叫我作家。
但后來想想,大概也應該勉強算是一個作家了吧,因為通過寫?zhàn)z頭說微信公眾號和第一本《歷史的溫度》,我確實幸運地擁有了一批還算喜歡讀我文字的讀者。
承蒙大家厚愛,截至我寫這篇序的時候,第一本《歷史的溫度》在半年的時間里,已經(jīng)加印了10次。而在微信后臺的消息里,讀者拍給我的《歷史的溫度》的封面照片開始漸漸多了起來。
其中,有不少原本就是饅頭說的讀者,他們買到書后,想和我分享。
也有不少,是原本并不知道饅頭說微信公眾號的人,在書店買了《歷史的溫度》,通過掃描上面的二維碼,又成了饅頭說的讀者。
有的讀者,還會給我發(fā)來他們在公共場合拍到的有人在讀《歷史的溫度》的照片,我印象中,有好幾張照片,是有人在地鐵車廂里看《歷史的溫度》那一刻我挺不好意思的,因為書很厚也很重。
而一轉眼,《歷史的溫度2》又要來了。
這次的書名,沿用了第一本,倒不是懶得再想新書名了,而是覺得,溫度這個詞,還是挺貼切的。
在收錄的文章方面,第二本一共收錄了饅頭說的36篇文章還是公眾號發(fā)表過的文章。但我始終覺得,經(jīng)過裝幀、設計和排版,拿在手里的紙質書閱讀體驗是永遠不可替代的。說句可能有點不要臉的話,我自己有時在翻《歷史的溫度》時,也會不知不覺看進去這可能就是紙質書的魅力吧。
而第二本之所以比第一本少了4篇,是因為這一本把更多的空間留給了刊登讀者評論沒有你們的支持,饅頭說也不會有今天,所以希望盡可能地讓更多讀者評論呈現(xiàn)在書中。
當然,即便如此,《歷史的溫度》這本書應該也是市面上相同類型中比較厚的一本了,以至我和出版社的編輯開玩笑,說若不是你們在第一本堅持要放40篇,現(xiàn)在這些文章數(shù)量,其實可以夠出三本了(編輯說她舍不得刪,寧可提高成本)。
說到厚度,還有一件事要和大家匯報下:第一本書,出版社采取的是裸脊鎖線的裝訂方式,成本其實比一般的膠裝還要貴些。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有兩個:第一,因為書太厚,用傳統(tǒng)膠裝很容易散架;第二,這樣裝訂,可以保證厚的書也可以平攤開閱讀,這樣可以改善大家的閱讀體驗。
所以,第二本書還會采用這樣的裝訂方式,并不是簡陋啊,請大家理解。
在大量的讀者留言中,最讓我欣慰的,是對我說受到了啟發(fā)這句話。
眾所周知,寫歷史,我并不是專業(yè)選手,相對于科班出身的學者、作家,我只是一個歷史的業(yè)余愛好者,所以雖然盡我所能對所引用的材料做了考證和篩選,但謬誤之處肯定在所難免,大家一直給了我很多包容和體諒,我很感激。
但我還算有點信心的是,我的出發(fā)點應該是沒錯的,那就是我一直希望表達的一個觀點:
歷史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數(shù)字,背后是一個個有溫度的故事和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就有正反面,就有優(yōu)缺點。我們應該盡可能地用辯證的眼光,結合當時客觀的環(huán)境,設身處地地去看待那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而不是先入為主地帶入立場,或者用上帝視角來評判一件事或一個人。
如果看完《歷史的溫度》后,讀者能有這樣的一點點啟發(fā),那就是最讓我欣慰的一件事了。我絕不敢說為讀者打開一道門,或者是一扇窗,我覺得,如果能稍微給大家撥動一下歷史的窗簾,透出一道光,那就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了。
最后,還是想和大家道一聲感謝。
在出版第一本書之后的半年多時間里,我的生活也發(fā)生了不少改變,相信你們中不少人,也是如此。
這是一個只有變化是不變的時代。
在這樣的一個時代里,謝謝你們對我的贊賞和鼓勵,這是我堅持下去的最大動力。
在海蓮·漢芙寫的《查令十字街84 號》這本書里,有這樣一句話:
人類發(fā)明了文字,懂得寫成并印刷成書籍,我們便不再徒然無策地只受時間的擺弄宰制,我們甚至可以局部地、甚富意義地擊敗時間。
愿我們一起,保持對閱讀的渴望和熱情。
了解歷史,適應變化,戰(zhàn)勝時間。
是為序。
2017年12月17日
于上海
張瑋(網(wǎng)名:饅頭大師),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文科基地班。復旦中文系文學學士,新聞系新聞學碩士。曾做過11年體育記者,采訪過三屆奧運會,兩屆世界杯和百余項世界賽事。后擔任過解放日報報業(yè)集團數(shù)字傳播中心主任,解放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總經(jīng)理、主任,解放日報社運營、技術中心總監(jiān)。
微信公眾號饅頭說,以歷史上的今天為特色,每天推送一個歷史小故事。
目前該微信公眾號擁有30萬愛好歷史的讀者。獲鳳凰網(wǎng)和一點資訊頒發(fā)的2017年自媒體年度內容突破獎。
2017年8月出版新書《歷史的溫度》,上市半年銷量即超過10萬冊;獲亞馬遜中國頒發(fā)的2017年度新銳作家稱號。
目錄
自序 V
人物 不應讓歷史睡去
聶耳之死
003
土肥圓和土肥原
017
東條英機之死
028
他們每天的生活,就是活生生的潛伏 044
孫殿英的盜墓筆記
056
一張照片引發(fā)的自殺
069
凡爾納的科幻小說,究竟過時了嗎? 073
尼古拉·特斯拉:到底是神還是人? 091
張靈甫之死
105
一位孤懸東北的土匪將軍
126
張勛這個人
137
或許我們長大后,才能讀懂他的童話 150
魯迅背后的兩位女性
161
他是個醫(yī)生,卻奪走了40萬人的生命 174
逸聞 歷史是漫長的征途
《最后一課》到底有沒有騙人? 189
他以500公里時速撞向地球,最后時刻說了什么? 200
中國人接受裸體藝術,到底有多難? 214
一場轟動中外的大劫案
226
明明是刻骨銘心的仇恨,
?但日本戰(zhàn)后為什么會感激美國人? 244
一九四九, 百萬黃金大挪移
256
當年,到底有多少故宮文物被運往臺灣? 267
24年前的今天,人類文明留下了黑暗的一頁 280
55年前,人類差點滅絕
292
一場神秘的超級大爆炸
308
信念 道阻且長,而終點可期
只剩兩架轟炸機了,但還是要轟炸日本…… 319
1942年,15架美國轟炸機在中國迫降…… 332
有一種撤退,叫敦刻爾克
349
敦刻爾克撤退之后,英國人干什么去了? 369
一個公務員給全人類留下的數(shù)學難題 386
直到坐上電椅,這對夫婦依舊表示自己清白…… 395
五環(huán) 體育能否超越政治
拳王阿里:體育是否能超越政治? 411
一個34歲就做到正部級官員的運動員 424
世界冠軍之死
442
這屆奧運會,全世界近一半國家不愿參加…… 455
沒錯!就是他承包了一屆奧運會! 467
24年前的那個北京一夜
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