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深入分析時間地理與時空GIS理論,對手機、公交卡、出租車、視頻、Check-In、微博/微信等數(shù)據分析人群活動進行總結,結合課題組對這些數(shù)據的質量、代表性、誤用性和隱私保護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分別從城市功能區(qū)識別、城市人群聚散、城市結構與出行特性、城市時空可達性、城市人群活動與空間結構適應性分析、面向時空需求的城市設施選址與服務優(yōu)化等角度對人群活動特性及其應用進行時空GIS分析理論與方法的總結。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城市人群活動 1
1.1.1 活動分類 1
1.1.2 活動特點 2
1.2 人群活動研究的主要科學領域 3
1.2.1 地理信息科學 3
1.2.2 城市地理學 6
1.2.3 交通工程學 8
1.2.4 統(tǒng)計物理學 11
1.2.5 人文地理學 13
1.3 本書主要內容 14
參考文獻 16
第2章 時間地理學與時空GIS 24
2.1 時間地理學概述及基本概念 24
2.1.1 概述 24
2.1.2 基本概念 25
2.2 基于時間地理學框架的時空GIS 27
2.2.1 時間地理學與GIS的結合 28
2.2.2 時間地理學基本概念的GIS表達與分析 29
2.2.3 面向時間地理分析的GIS時空數(shù)據模型 31
2.2.4 行程時間不確定環(huán)境下的概率時間地理學 34
2.2.5 面向“物理虛擬”混合空間活動的時空GIS 39
2.3 本章小結 51
參考文獻 51
第3章 城市人群活動軌跡數(shù)據 55
3.1 城市人群活動軌跡數(shù)據類型與特征 56
3.1.1 城市人群活動軌跡數(shù)據類型 56
3.1.2 城市人群活動軌跡數(shù)據特征 58
3.2 城市人群活動軌跡數(shù)據研究與應用 58
3.2.1 手機數(shù)據 59
3.2.2 交通智能卡數(shù)據 60
3.2.3 車載GPS數(shù)據 61
3.2.4 社交媒體簽到數(shù)據 62
3.2.5 視頻數(shù)據 64
3.2.6 其他數(shù)據66
3.3 本章小結 66
參考文獻 67
第4章 城市人群活動軌跡數(shù)據的適用性及隱私問題 76
4.1 軌跡數(shù)據的質量評價模型 76
4.1.1 軌跡數(shù)據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76
4.1.2 軌跡數(shù)據質量評價分析實驗 79
4.2 軌跡數(shù)據的適用性分析 86
4.2.1 時空分辨率 87
4.2.2 語義屬性 87
4.2.3 樣本代表性89
4.2.4 數(shù)據適用性 93
4.3 軌跡數(shù)據的隱私問題 97
4.3.1 軌跡數(shù)據的隱私問題概述 97
4.3.2 軌跡數(shù)據的隱私風險量化 98
4.3.3 軌跡數(shù)據的隱私保護方法 101
4.4 本章小結 105
參考文獻 106
第5章 城市功能區(qū)識別 111
5.1 城市功能區(qū)的定義與劃分 111
5.1.1 城市功能區(qū)的定義 111
5.1.2 城市功能區(qū)的劃分 112
5.2 城市功能與人類行為的相互關系 113
5.2.1 人類行為城市功能的互動 113
5.2.2 傳感器數(shù)據人類行為城市功能的研究范式 113
5.3 城市功能區(qū)的識別方法 114
5.3.1 城市功能區(qū)劃分方法分類及原理簡介 114
5.3.2 研究實例 121
5.4 本章小結 127
參考文獻 127
第6章 城市人群聚集消散特性分析 130
6.1 城市人群聚集消散時空模式分析 130
6.1.1 概述 130
6.1.2 人群聚集消散定義 131
6.1.3 人群聚集消散強度等級分類 132
6.1.4 人群聚集消散時空聚類 133
6.1.5 實驗結果與分析 136
6.2 人群聚集消散穩(wěn)定性定量評價模型 147
6.2.1 人群聚集消散過程及序列的定義 147
6.2.2 人群聚集消散過程穩(wěn)定性評價模型 149
6.2.3 人群聚集消散序列穩(wěn)定性評價模型 152
6.2.4 實驗結果與分析 153
6.3 本章小結 158
參考文獻 158
第7章 基于城市空間結構的人群出行特征分析 161
7.1 城市空間結構的定義與形式 161
7.2 城市人群出行骨架網絡與中心性分析 162
7.2.1 城市人群出行整體骨架結構及其時空變化 162
7.2.2 城市人群出行區(qū)域中心性及其時空變化 167
7.3 城市人群出行多層次區(qū)域主體流向提取與分析 171
7.3.1 城市人群主體流向計算方法 171
7.3.2 多層次人群主體流向的綜合 172
7.3.3 區(qū)域主體流向的表達 173
7.3.4 實驗結果與分析 173
7.4 城市不同功能區(qū)人群出行特征提取與分析 176
7.4.1 居住區(qū)人群出行特征分布 177
7.4.2 工業(yè)區(qū)人群出行特征分布 182
7.4.3 商業(yè)區(qū)人群出行特征分布 186
7.4.4 交通樞紐區(qū)人群出行特征分布 189
7.5 本章小結 192
參考文獻 192
第8章 城市時空可達性 195
8.1 可達性概念及其度量方法 195
8.1.1 可達性概念 195
8.1.2 基于地點的可達性度量方法 195
8.1.3 基于個人的可達性度量方法 197
8.2 行程時間不確定性環(huán)境下的時空可達性度量方法 198
8.2.1 不確定性環(huán)境下地點可達性評價模型 198
8.2.2 不確定性對地點可達性影響的實證分析 201
8.3 基于空間設施選擇行為的可達性評價 204
8.3.1 空間設施選擇行為分析 204
8.3.2 基于設施選擇行為的可靠地點可達性評價模型 207
8.3.3 居民設施選擇行為的實證分析 207
8.4 本章小結 215
參考文獻 215
第9章 城市人群活動與空間結構適應性分析 217
9.1 城市人群活動與空間結構適應性概念與分析框架 217
9.1.1 適應性概念 217
9.1.2 分析框架 217
9.2 人群移動模式與城市空間可達性的適應性分析 218
9.2.1 基于出行網絡的人群移動模式表達 218
9.2.2 城市空間可達性 220
9.2.3 適應性度量與分析依據 222
9.2.4 適應性分析實驗 222
9.3 人群聚集消散模式與城市關鍵節(jié)點適應性分析 225
9.3.1 人群聚集消散模式 225
9.3.2 城市關鍵節(jié)點提取 226
9.3.3 適應性度量與分析依據 226
9.3.4 適應性分析實驗 228
9.4 人群交互模式與城市多中心結構適應性分析 232
9.4.1 人群空間交互 233
9.4.2 城市多中心結構 234
9.4.3 適應性度量與分析依據 237
9.4.4 適應性分析實驗 238
9.5 本章小結 244
參考文獻 245
第10章 面向時空需求的城市設施選址與優(yōu)化服務 248
10.1 基于大數(shù)據的交通設施空間布局優(yōu)化 248
10.1.1 基于手機數(shù)據的自行車站點布局優(yōu)化 248
10.1.2 基于浮動車數(shù)據的出租車充電站布局優(yōu)化 158
10.2 基于大數(shù)據分析的設施服務推薦及出行路徑優(yōu)化 271
10.2.1 基于個體時空約束的設施推薦服務 271
10.2.2 不確定環(huán)境下的可靠路徑規(guī)劃服務 279
10.3 本章小結 287
參考文獻 287
第11章 面向城市人群活動的時空GIS研究挑戰(zhàn)與展望 290
11.1 時空GIS研究面臨的問題和挑戰(zhàn) 290
11.2 時空GIS的研究展望 291
11.2.1 地理范式向時空維的延伸 291
11.2.2 時空建模理論 291
11.2.3 時空活動預測 291
11.2.4 時空活動的智慧應用 292
11.3 本章小結 293
參考文獻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