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的第一部分是“氍毹擷英”有近80幅珍貴的老照片。從金秀山的忠孝全起,到王泉奎的盜御馬止。大多是從民初到建國前的劇照!皬]山真容”里從孫菊仙、俞菊生、郭際湘、陳德霖的便裝照開始。到馬富祿、茹富蕙、孫盛武的便裝照止,收錄了29幅京劇前輩的便裝照、生活照!堕e話聊齋》中,包括了四個話題:“多師之徒楊小樓”、“余叔巖的價值”、“武凈”、“李世芳的走紅與隕落”。這四個話題的前面,作者都寫了文字較多的說明,照片不但涉及了劇照,而且還有這些人的師承、傳人、生活照。可貴的是作者寫的李世芳這位幾乎被人遺忘的四小名旦之首的簡歷,還有難的見到的劇照、生活照搜集得極為充實,竟有50幅之多?吹侥╉撁诽m芳先生在李世芳靈堂守靈的照片,不禁讓人唏噓不止。
序
佟鐸
初識子輿是在1999年,我的老師林燾先生家中。不久,給張中行先生拜年又在張先生家與他邂逅。此后某日,我在老師任繼愈先生家匯報工作,他拿著一套《故宮退食錄》來替朱家溍先生送書,看來與任先生很熟悉(當時任先生工作繁忙,每周一、四在國家圖書館主持行政工作,其余時間閉門謝客潛心治學(xué),連采訪都被婉拒)。這才引起我對這位年輕人的興趣:他究竟是做什么的?年紀輕輕游走于學(xué)術(shù)大家之間,還登堂入室?
后來聽旁人介紹,這位子輿先生居然是京劇表演專業(yè)出身,業(yè)余喜好文史哲,這怎么也與我之前對他的印象重合不上。在那些學(xué)術(shù)大師面前他是寡言的,所談話題即便涉及藝術(shù),往往也與京劇無關(guān)。我唯一一次有幸聽他演唱是漸漸與他熟悉后。某年重陽節(jié)約好同去林燾先生家。那天林先生興致很高,親自司笛,他與杜榮教授即興演唱《伍員寄子》。此情此景,又讓我重溫兒時那份溫馨。我母親曾從溥西園拍曲,又與陳竹隱先生交厚,曲友聚首多來我家。我自幼耳濡目染,結(jié)緣京昆,終日以曲為伴,以致正業(yè)荒疏。我愛聽梨園界的逸聞,子輿先生攜我拜謁過劉曾復(fù)、朱家溍、于世文、曹世嘉、屠楚材、賡金群、茹元俊、齊和昌,使我大飽耳福。
我覺得子輿是把京劇、昆曲當做一門學(xué)問系統(tǒng)地研究。我看戲?qū)⒔,也受過名家指點,原以為已經(jīng)很“懂”了?陕犃怂睦碚摚刮覐氐讛P棄觀劇六十年對京劇昆曲錯誤、片面的理解。用他的話說:“要是沒明白,再看一百年也還是這水平。您得知道,在中國,京劇不僅是藝術(shù),也是文化。京劇藝術(shù)有‘技術(shù)’和‘精神’兩個層面,而‘精神’更大于‘技術(shù)’。”
在他的指引下,漸漸地,我也能分辨是非好壞,不再聽熱鬧看熱鬧,充分理解了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的重要性。他會一套身段功法,據(jù)說是過去梨園界不外傳的家法,聽來很富哲理,動起來行云流水跟打太極似的,很美。劉曾復(fù)先生的學(xué)生,很多都跟他學(xué)戲,就是上海京劇院的李軍也跟他學(xué)過《武昭關(guān)》。不知何故,他有這樣的學(xué)識修養(yǎng)卻不愿工作在京劇圈里,更多的是受邀參加一些書畫、古籍的鑒定工作,還在一所技術(shù)學(xué)院做了領(lǐng)導(dǎo)。我覺得他始終是有意識的與戲曲圈保持著距離。近年來,他不斷更換筆名發(fā)表了很多精彩的文章,內(nèi)容涉及古籍、書畫、音韻、文化史、新文化運動等等,唯獨沒有談過京劇與昆曲。很多人約他寫點京劇,他總以“我不懂”、“我寫的沒價值”回絕。我曾親眼得見許多京劇大家向他請教各種問題,而他的答疑解惑,總是有理有據(jù),問一答十。
子輿,京劇老照片收藏者,又系專業(yè)出身,深得朱家?、劉曾復(fù)等京劇名宿賞識,對京劇史頗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