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我為什么寫雜文
這是我的第二本雜文集,用朋友的話說,是勵志雜文集。
我原本是個寫歷史小說和愛情故事的小眾作者,因為在由韓寒主編的《ONE一個》上回答了幾個問題,被《讀者》和《青年文摘》等雜志轉(zhuǎn)載了,朋友就攛掇我寫本雜文集,于是我就寫了《我不愿平平淡淡將就》,沒想到竟然暢銷了,半年內(nèi)加印了七次。這讓我從小眾文藝作者,一下子變成了大眾勵志作者。
當(dāng)初會受朋友的攛掇,是因為他說,比起你在故事里塑造的主人公,我覺得你的經(jīng)歷更傳奇。從街邊閑混的退學(xué)少年,到國內(nèi)一線作家,人生不斷逆襲反轉(zhuǎn),這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寫這樣真實的故事,一定會有很多人愛看的。
那本書最后的暢銷,印證了他的話是對的。我寫愛情故事和歷史小說,是因為我是個浪漫的人。但浪漫不會暢銷,除了《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之外,很少有人知道我已經(jīng)出版了二十多本小說,我不斷地寫,最多就是維持著永遠有小小的那么一群可愛的人看我的書罷了。
《我不愿平平淡淡將就》是一本理性的書,就像你接下來將要看到的這本書一樣,都是一本講道理的書。這樣的書能受到歡迎,說明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浪漫的時代。比起羅曼蒂克的故事,大家更渴望看到一個人成功的過程。這同時也是一個沒有耐心的時代,比起在故事里看虛構(gòu)的充滿暗喻的主人公的故事,大家更渴望你能夠直白地說出你成功的訣竅。
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難免會做出一些身不由己的事情來。就比如上一本書的出版,寫得倉促,出得倉促,書中有很多想要完善的地方還沒來得及完善,就已經(jīng)呈現(xiàn)在大眾面前了。
朋友是我最好的讀者,我在感謝他帶給我一筆意外之財?shù)耐瑫r,也向他抱怨了上本書出版的倉促。然而他卻不以為然,在他看來,沒有瑕疵的藝術(shù)品,就不算是藝術(shù)品。真正美好的藝術(shù)品,都是能夠足以掩蓋這些瑕疵的。
我深知那本書顯然還不算是藝術(shù)品,但那本書受到了歡迎,這也間接說明了,它的魅力已經(jīng)足以掩蓋它的瑕疵,說明更多的人,跳過了瑕疵,只欣賞它美好的地方。
朋友勸我說,如果你對上一本的瑕疵耿耿于懷,不如再寫一本新的,沒有明顯瑕疵的書。反正現(xiàn)在勵志雞湯書那么暢銷,為什么不趁著成功更進一步呢。
首先我否認了朋友對我的書的定性,我承認我寫的這兩本講道理的書都有些勵志的成分在里面,但我否認這是雞湯,或者說,否認這是大眾認為的那種雞湯。
可能是因為我在上本書里沒有寫清楚,導(dǎo)致很多人覺得我已經(jīng)從小說作者淪落為雞湯作者了。我倒不是在否認雞湯作者存在的價值,我只是覺得,勝利是成功的人書寫的。我現(xiàn)在能夠坐在這里寫這樣一本書,只是因為我現(xiàn)在成功了。如果我失敗了,那么就算我寫,也沒人看,當(dāng)然也就不會暢銷了。
而成功又是很難定義的。如果一個人的夢想就是過上平凡簡單的生活,那么你怎么能說,他的平凡是失敗呢?如果一個人的夢想是賺五千萬,而他最終賺到了五百萬,那他算不算成功呢?
記得我年少的時候,有人曾做過一個判斷,說我和另外一些新概念作文大賽出身的作家,都是有著好資源卻打了醬油的新星。他們之所以會這么說,是因為同樣是新概念作文大賽出來的,韓寒、郭敬明等人萬眾矚目。而我和其他人,寫了幾篇文章之后就消失在大眾視野了。后來反轉(zhuǎn),已經(jīng)是很多年后的事情了。而且即便是反轉(zhuǎn),我們這些人也再沒有像韓寒那樣成功了,我們只是走向了我們自己的人生。
如果我說,我就是不喜歡活在別人的期待里,不喜歡活在別人的標準里。我就是我,我不想要做下一個韓寒。那么現(xiàn)在的我,就算是成功地兌現(xiàn)了我的話。
如果我說,我不想辜負讀者的期待,不想辜負那些對我有信心的人,我要變得比韓寒更厲害。那么現(xiàn)在的我,算是還走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甚至才剛剛上路吧。
所以成功只能從一個角度看,換個角度,可能是失敗。比如說成功地拿下了項目,但透支了身體健康,那從身體的角度來看,就是失敗的。
所以我是排斥成功學(xué)的,因為成功不等于快樂,成功也不是永恒的。一味地書寫成功的雞湯書是我厭惡的。我現(xiàn)在寫的這類書,我認為只是我個人的雜文集,書寫的只是我個人對萬事萬物的看法而已。
寫到這里我又想起了另一個朋友,或許是我也在做編輯的緣故,前陣子有人推薦她的稿子給我看。十年之前,我們曾經(jīng)一起參加新概念,一起在當(dāng)年最暢銷的《萌芽》雜志發(fā)表文章。十年之前,她是新概念一等獎,我是新概念二等獎。她被復(fù)旦中文系破格錄取,我退學(xué)后只能靠給各類雜志投稿賺取一些生活費。
十年之后,我讀她的文章,和十年之前,并沒有任何變化。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她過得太順遂了,導(dǎo)致她在寫作上一點進步也沒有。
十年之中,我迫于生計壓力,寫完了就出版,出了近三十本書。十年之中,她靠著名校光環(huán),衣食無憂榮耀滿滿,只寫了兩三本書,都發(fā)表在網(wǎng)上,而且差評居多。
作為編輯,我需要出版一些書來完成我的工作,但我還是斃掉了她的稿子。因為她雖然有才華,卻毫無進步。十年之中,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斃掉過她的稿子。我在看她對自己文章的評價的時候,清晰地看到,她是知道她存在的問題的,結(jié)構(gòu)的散亂,語言的不統(tǒng)一,思想上的偏激等等,她都知道,但她就是不愿意改。
為什么不愿意改?我只能理解為生活順遂,有一群人慣著她。如果像我一樣,不改就會餓死,我必然會改。
我也曾經(jīng)有過知錯不改的時候,還把錯誤當(dāng)個性,最后呢,除了浪費了我大量的青春時光之外,我一無所獲。
這個朋友和我的經(jīng)歷,也說明了一件事情,就是道理很多人都懂,只是做到很難。我們也知道,很多成功的人,都是被逼的。陳勝吳廣若不是要死了,就不會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樣勵志的口號來造反。鄉(xiāng)長劉邦要不是因為釋放刑徒獲了罪,也不會聚眾起義。驛卒李自成要不是被解雇了又找不到好工作,也不會帶頭鬧事。
歷史上出身富貴之家,又做出犧牲自我,傷害自己所在階級的事情的人雖然也有,但是太少了。大多數(shù)的人,都是被逼到不得不奮斗了,才只好去奮斗。所謂的毅力,一是對已經(jīng)付出的努力的不甘心,二是殘酷的環(huán)境逼得你沒有別的路可選。
所以既然道理大家都懂,成功要受環(huán)境所迫。我為什么還要寫講道理的書,為什么這樣的書還會暢銷?我想除了有人天生有受虐傾向之外,是不是還有一些人,就是連最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就是會稀里糊涂的做錯事?
答案當(dāng)然是是。這個答案,便是我寫這本書的原因。
這本書里的內(nèi)容,大都是以問題的形式書寫的。我選擇的問題,也都是讀者在我微博和微信公眾平臺上問得最多的問題。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也許有些不同的問題,我用同樣的語言回答了兩次,那只是因為我感到痛心疾首:這么簡單的道理,我都說了兩三遍了,為什么你就是不懂呢?
不懂就去做,怎能不失敗呢?
我會在接下來的篇章中具體講知行合一的問題,明白道理就是知,去做就是行。也許已經(jīng)有許多人覺得自己知了,只不過是差了行。那就不用繼續(xù)看我寫的這類講道理的書了,如果你很清楚自己在知上面還有所欠缺,那不妨繼續(xù)看下去。
當(dāng)然,也不排除很多人以為自己已經(jīng)知了,但其實是一知半解。這類人如果能夠拋棄過去的知識和成見,應(yīng)該也能從這本書里收獲一些知識。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