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華首席記者莫理循直擊辛亥革命》主要內容是倫敦《泰晤士報》駐華首席記者莫理循在辛亥革命時期的報道。全書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莫理循與辛亥革命的研究性論文,以期使讀者更加清楚地理解莫理循的報道和當時的活動。第二部分,選譯了莫理循在《泰晤士報》刊發(fā)的有關辛亥革命的報道。第三部分,選摘了莫理循與辛亥革命有關的部分書信。第四部分,是“莫理循小傳”,讓讀者能較全面地理解莫理循與近代中國的關系。
莫理循關于百年前中國巨變的通訊報道是研究辛亥革命史和中國近代史較有價值的歷史資料,有助于讀者從一個新的角度認識百年前中國的革命。
序 來新夏
莫理循與辛亥革命
報道辛亥革命的情報網(wǎng)
莫理循對辛亥革命的報道
莫理循支持袁世凱的活動面面觀
辛亥革命后莫理循的得與失
莫理循眼中的辛亥革命
——莫理循在《泰晤士報》上的報道選譯
中國及其內部事務(1909年1月4日)
張之洞之死(1909年10月6日)
中國局勢(1909年10月11日)
中國(1909年10月15日)
開發(fā)蒙古(1909年10月20日)
中國的排外運動(1909年12月27日)
中國(1910年1月20日)
中國的鼠疫(1911年3月23日)
新中國(1911年5月2日)
中國的鐵路政策(1911年5月19日)
中國郵政局轉歸中央政府(1911年5月30)
外國在華鐵路(1911年9月4日)
成都暴亂(1911年9月6日)
四川暴動(1911年9月16日)
武昌爆發(fā)大起義(1911年10月12日)
中國的起義(1911年10月13日)
中國的危機(1911年10月14日)
中國的起義(1911年10月16日)
中國的財政(1911年10月17日)
中國新軍(1911年10月21日)
中華危局(1911年10月23日)
袁世凱與皇室(1911年10月23日)
中國的財政危機(1911年10月25日)
清王朝與資政院(1911年10月27日)
中國的軍事獨裁者(1911年10月28日)
重塑中國(1911年11月2日)
清廷統(tǒng)治結束(1911年11月3 EI)
中國的資政院(1911年11月4日)
中國的起義范圍在擴大(1911年月6日)
北京城內的恐慌(1911年11月7日)
漢人和滿人(1911年11月8日)
肅親王信任袁世凱(1911年11月10日)
中國的起義真相(1911年11月11日)
袁世凱的任務(1911年11月13日)
袁世凱在北京(1911年11月14日)
袁世凱與革命(1911年11月16日)
袁世凱內閣(1911年11月17日)
袁世凱和起義軍的要求(1911年11月18日)
中國的朝廷與危機(1911年11月20日)
袁世凱論危機(1911年11月21)
中國海關(1911年11月23日)
中國的起義軍(1911年11月25日)
中國的危機(1911年11月28日)
攻陷武昌(1911年11月29日)
中國停戰(zhàn)三天(1911年12月1日)
在漢口簽署停戰(zhàn)條款(1911年12月4日)
中國大有希望(1911年12月5日)
中國的攝政王辭職(1911年12月7日)
中國的和談(1911年12月9日)
中國繼續(xù)停戰(zhàn)(1911年12月11日)
中國的未來(1911年12月23日)
中國問題(1911年12月25日)
國民會議(1912年1月1日)
中國的和談(1912年1月3日)
對清廷的警告(1912年1月5日)
蒙古獨立(1912年1月10日)
滿人倒臺(1912年1月15日)
清王朝最后的時日(1912年1月16日)
刺殺袁世凱的圖謀(1912年1月17日)
滿人退位(1912年1月19日)
中國的總理大臣和孫中山(1912年1月22日)
優(yōu)柔寡斷的滿人(1912年1月24日)
新上諭(1912年1月26日)
北京又一起炸彈襲擊案(1912年1月29日)
……
莫理循書信中的辛亥革命
——《清末民初政情內幕——<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袁世凱政治顧問喬·厄·莫理循書信集》選摘
莫理循小傳
后記
鄭重說明
莫理循與辛亥革命
1911年的辛亥革命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幾千年前所未有的變局:與歷次農民起義完全不同的是,它不是改朝換代,起義者不僅要推翻滿族統(tǒng)治者建立的清王朝,完成民族革命;而且要求皇帝退位,建立共和政體,完成政治革命。巨變震驚世界,歐美各報的記者紛紛投入到對這場變革的報道之中,以各自不同的角度和立場表現(xiàn)了他們對辛亥革命的理解和認識。英國倫敦《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莫理循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一位。他作為記者,不但實時報道了中國的革命,而且以親歷者和參與者的身份成為辛亥革命時期的重要人物袁世凱所依賴的外國人之一。
關于莫理循與辛亥革命的關系,在《清末民初政情內幕》(上海知識出版社1986年版)中譯本出版后,逐漸引起了國內學者的注意。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陸續(xù)出現(xiàn)了有關莫理循在辛亥革命爆發(fā)后南北議和時期及其以后活動的著述和譯文,開始對莫理循在其中的作用加以探討。國外對此研究相對來說比較充分一些。從目前筆者接觸到的資料來看,國內外比較重要的論著有美國學者恩斯特?楊的《袁世凱何以能夠登上總統(tǒng)寶座?》,澳大利亞學者西格爾《1911年南北議和之重新考察》和中國學者俞辛焯所撰《辛亥革命時期中日外交史》等。他們的主要觀點是莫理循在南北議和中支持袁世凱擔任中華民國的總統(tǒng),但具體內容各有側重。西格爾認為莫理循在1911年12月赴南方采訪兼做說服革命黨的工作時,協(xié)助唐紹儀揭穿日本駐華公使伊集院的騙局。二人共同施展謀略戰(zhàn)勝了日本對袁世凱施加威脅的企圖。而且對莫理循認為辛亥革命不是針對外國人的排外運動,反對夸大中國血腥場面的活動給予一定的說明。恩斯特?楊認為莫理循是清帝遜位的主要支持者,可能還是策劃者。俞辛焯則指出1911年11月16日蔡廷干向莫理循透露他與劉承恩到南方談判的內容和袁世凱的動向,使英國掌握了其中的內幕,并認為莫理循安排了唐紹儀赴上海談判時的住處。
莫理循在南北議和中支持袁世凱已經(jīng)是不爭的事實,涉及袁世凱在辛亥革命中與列強和在華外國人的關系時,他是個繞不開的人物。他在南北議和時期的作用和他對袁世凱支持的程度到底有多大的確值得探討。從總體上說,辛亥革命爆發(fā)后,各國采取的態(tài)度是觀望,隨后則是根據(jù)自己的在華利益采取不同程度和方式的干涉。作為一個在華英國人,莫理循首先表現(xiàn)了對辛亥革命歡迎的態(tài)度,他迅速向世界報道了中國的事態(tài),說明中國本身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新國家。他通過支持袁世凱的一系列報道和活動來證明他的這一信念。由于他的認識不同,他的報道呈現(xiàn)出階段性的差異,最終由于他對袁世凱的支持,導致他失去了自己所尊崇的公正的記者立場,片面地以袁世凱為中心加以報道,向全世界聲明袁世凱是中國唯一的希望,增強了帝國主義列強支持袁世凱的依據(j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