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名著普及叢書:古文觀止今譯》收錄了上起周代下迄明末,共二二二篇,分為十二卷。所選文章能注意題材和文體風(fēng)格的多樣性,不僅是史傳、論說文,還有見聞札記、山水游記、雜文小品和其他應(yīng)用文,大體上反映出我國古代文章絢麗多姿的面貌。除此而外,還編選了少量歷代傳誦的著名的駢文和韻文。文章在編排上,以時代為序,眉目清楚。選文長短相間,對一般讀者來說比較適當(dāng)。在編譯過程中,對文章的作者生平、文章的主題進(jìn)行了詳細(xì)的說明,并對字、詞、句進(jìn)行了詳細(xì)的注釋和翻譯。
《古文觀止》是清朝康熙年間編選的一部供學(xué)塾使用的文章讀本。所謂“古文”,是指非駢體文、制義文(八股文)的文言散文作品。所謂“觀止”,來源于《左傳》的《季札觀周樂》(見本書卷之二):吳國公子季札在魯國觀賞樂舞,當(dāng)演出虞舜的《韶箭》之后,季札贊嘆道:“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認(rèn)為已經(jīng)觀賞了最高水平的啦(觀止矣),其余的就不必再看了。編者以“觀止”來表明本書已將古文中的精華選盡了,所以標(biāo)名為《古文觀止》。如此取名,顯然有些夸張,是當(dāng)時書坊為讀物的命名習(xí)氣使然。
原編者為吳楚材、吳調(diào)侯。兩人都不是著名人物,我們只能根據(jù)原序得知一二。原序作者吳興祚(公元1632-1698年),字伯成,清代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于清初入旗籍,從征耿精忠有功,累官兩廣總督,后徙任古北口都統(tǒng)。他是個貢生出身的人,著有《宋元詩聲律選》、《史遷句讀》等。從其著作來看,也是位通俗讀物的編選者。序稱“歲戊午”(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他在福建巡撫任上請師教子,并由他的侄子吳楚材,堂孫吳調(diào)侯參與伴讀。序稱吳楚材“工舉業(yè)(擅長八股文),尤好讀經(jīng)史,于尋常講貫之外,別有會心,與從孫調(diào)侯日以古學(xué)相砥礪”。另外,清朝頗為流行的一部通俗史書<綱鑒易知錄》,也是吳楚材所著。據(jù)該書序目,我們得知他原名吳乘權(quán),字楚材,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著成《鋼鑒易知錄》!豆盼挠^止>初版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看來,則是他的中年之著作。根據(jù)上述情況,說明吳氏堂祖孫三人都只是具有中等學(xué)養(yǎng)者,在清代學(xué)術(shù)界和文壇上是不入流的人物。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才決定了本書的特色,使它成了一部很流行的語文讀物。
歷來由名家所編的詩文選本并不少,以明清兩朝為例,如李于鱗的《唐詩選》、鍾惺的《詩歸》、茅坤的《唐宋八家文抄》、姚鼐的《古文辭類纂》等,也曾赫赫有名,風(fēng)靡一時。但以盛行不衰、印數(shù)之多相比,終不如非名人所選的《唐詩三百首》和這部《古文觀止》。這倒是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名家選文,往往帶有兩種習(xí)氣:一,既是名家,多是某一流派的大師或中堅,所選作品是用其文學(xué)流派的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的,這樣就不免帶有主觀武斷的成分。如李于鱗選詩著重于高古華美的盛唐風(fēng)格,對其他風(fēng)格的作品則予以輕視或排斥。姚鼐選古文,講究桐城派的“義法”,對于晚明公安派、竟陵派的作品則一概不選。二,既是名家,眼光就較高,往往選一些表現(xiàn)手法偏高,屬于尖端的作品,這就使初學(xué)者難于領(lǐng)會,不利于循序漸進(jìn),因而不受歡迎。如王士稹的<唐人萬首絕句選》,就不如《千家詩》選的作品,后者容易為普通讀者理解,使初學(xué)詩歌者有門徑可尋。而《古文觀止>-書,恰恰是沒有上述的兩種名家習(xí)氣,同時也沒有某些通俗讀物的固陋的毛病。
《古文觀止》選取了從先秦至明末的文章共二二二篇,分為十二卷,篇幅長短適中,篇目及分卷也較勻稱。入選的人物,大都是有影響的作者,從中可以看出我國歷代散文發(fā)展的輪廓。特別是編者所處的時代(清初),沒有受桐城派“義法”的束縛,對于古文和駢體文的態(tài)度不那么涇渭分明,所選雖以古文為主,但有些駢文名篇仍擇要選入,如《北山移文》、《滕王閣序》等。這就使讀者能較全面地理解文言文的各種體裁特色。對于各個流派也能兼收并蓄,如明代的“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的文章也能選入。這就不致使初學(xué)者眼界偏狹。其次,入選的文章,有相當(dāng)多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歷來傳誦的名篇,如《曹劌論戰(zhàn)》、《召公諫厲王止謗》、《鄒忌諷齊王納諫》、《報任安書》、《蘭亭集序》、《桃花源記》、《師說》、《捕蛇者說》、《醉翁亭記》、《赤壁賦》等。選進(jìn)這些篇目,今天看來,仍然是適宜的。
收起全部↑
前言
凡例
原序
卷之一 周文
鄭伯克段于鄢
周鄭交質(zhì)
石碏諫寵州吁
臧僖伯諫觀魚
鄭莊公戒飭守臣
臧哀伯諫納郜鼎
季梁諫追楚師
曹劌論戰(zhàn)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宮之奇諫假道
齊桓下拜受胙
陰飴甥對秦伯
子魚論戰(zhàn)
寺人披見文公
介之推不言祿
展喜犒師
燭之武退秦師
蹇叔哭師
卷之二 周文
鄭子家告趙宣子
王孫滿對楚子
齊國佐不辱命
楚歸晉知笛
呂相絕秦
駒支不屈于晉
祁奚請免叔向
子產(chǎn)告范宣子輕幣
晏子不死君難
季札觀周樂
子產(chǎn)壞晉館垣
子產(chǎn)論尹何為邑
子產(chǎn)卻楚逆女以兵
子革對靈王
子產(chǎn)論政寬猛
吳許越成(已上《左傳》)
卷之三 周文
祭公諫征犬戎
召公諫厲王止謗
襄王不許請隧
單子知陳必亡
展禽論祀爰居
里革斷罟匡君
敬姜論勞逸
叔向賀貧
王孫圉論楚寶
諸稽郢行成于吳
申胥諫許越成(已上《國語》)
春王正月
宋人及楚人平
吳子使札來聘((已上《公羊傳》)
鄭伯克段于鄢
虞師晉師滅夏陽(已上《谷梁傳》)
晉獻(xiàn)公殺世子申生
曾子易簀
有子之言似夫子
公子重耳對秦客
杜簣揚觶
晉獻(xiàn)文子成室(已上《禮記》)
卷之四 秦文
蘇秦始將連橫
司馬錯論伐蜀
范雎說秦王
鄒忌諷齊王納諫
顏斶說齊王
馮諼客孟嘗君
趙威后問齊使
莊辛論幸臣
觸龍說趙太后
魯仲連義不帝秦
魯共公擇言
唐雎說信陵君
唐雎不辱使命
樂毅報燕王書(已上《戰(zhàn)國策》)
李斯諫逐客疏(已上秦文)
卜居
……
卷之五 漢文
卷之六 漢文
卷之七 六朝唐文
卷之八 唐文
卷之九 唐宋文
卷之十 宋文
卷之十一 宋文
卷之十二 明文
【譯文】
在秋季七月,魯隱公會同齊僖公、鄭莊公討伐許國,在庚辰日,三國的大軍圍住許國的都城。潁考叔取鄭莊公的蝥弧旗而先自登城,子都由于嫉恨而從下面射他,他中箭墜城而死。緊跟著瑕叔盈又持蝥弧旗登城,遍招士兵而大喊道:“我們國君登城了!”鄭國軍隊立即紛紛全部登城。到壬午日,就攻入了許國。許莊公倉皇逃奔到衛(wèi)國。齊僖公將許國讓給魯隱公,隱公說:“您曾說許國不供職貢,所以我便跟從您討伐它。現(xiàn)在許國既已伏其罪了,雖然您有指示,寡人卻不敢再聽命參與其事了!庇谑蔷蛯⒃S國給予鄭人。
鄭莊公派遣許國大夫百里尊奉許叔而居于東方邊遠(yuǎn)之地,并對他說:“上天降禍于許國,是因為鬼神對許國之君不滿,而借我之手以懲罰許國啊。寡人只有這一二伯叔兄弟,還不能供養(yǎng)所需而使他們安樂,怎敢將攻克許國當(dāng)作自己的功勞呢?寡人有個弟弟,都還不能和協(xié)相處,而使他出奔外地,寄食于四方,那又怎能長久占有許國呢?您就尊奉許叔而安撫愛護(hù)這里的老百姓吧,我將派公孫獲來佐助您。如果寡人到長眠地下之時,上天如能以恩禮相待,又后悔降禍于許國了,我們也但愿如此,讓許公再復(fù)位享國;只要我們鄭國有所請求,能像多年的親戚一樣,希望能降心而相從啊。千萬不要使其他族姓滋生異心,逼處于此,而與我鄭國爭這許國土地啊。我的子孫將要覆滅而自顧不暇,那又怎能行禋祀之祭而享有許國呢?寡人所以派您居處此地,不獨為了許國而這樣做,也是賴以鞏固鄭國的邊境啊!庇谑怯峙汕补珜O獲居于許國西部邊遠(yuǎn)之地,又對他說:“凡是您的器用財物,都不要放在許國。我若死了,您就趕快離開許國。我先父新建國家都邑在此,我們的王室東遷以后就已衰微了,我們周家的姬姓子孫一天天地失去了原來的地位。許國,是太岳的后裔啊,國運正不可限量。上天既已厭惡周族的德行了,我哪能與許國相爭呢?”
君子說:“鄭莊公在這方面表現(xiàn)得頗有禮義。禮義,是治理國家,安定社稷,序列人民,有利于后世子孫的啊。許國不遵守法度而討伐它,使之降服后便又舍離它,揣度自身的德行而處理事情,估量自身的力量而去實行,觀察并掌握時機(jī)而采取行動,不牽累貽害后人:可以稱得上深知禮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