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頭戰(zhàn)象》名家導讀:
生命的大愛
李利芳 蘭州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沈石溪寫有很多經(jīng)典短篇動物小說,這些作品傳播力甚廣,早已成為耳熟能詳?shù)拿。閱讀時我們會特別注意到此類小說的“事件性”都很強,因為作者要在有限的篇幅容量里再現(xiàn)深刻的主題意蘊,所以必然擇取典型事件以凸顯一種“奇崛”的審美效果。
《斑羚飛渡》以“我們”這一群人對斑羚的圍獵為故事的基本背景,延伸出人闖入動物世界后所發(fā)生的這一起非常的事件。作品在敘事上的把握很顯功力,不慌不忙、簡潔而清楚的敘述節(jié)奏讓讀者慢慢進入故事,平穩(wěn)的閱讀心態(tài)與情節(jié)后起的高潮形成了絕對的審美張力,正好映合“斑羚飛渡”事件本身的奇崛與壯美。這是一出由動物“表演”的悲劇,雖然悲劇的初始導演是人,人曾經(jīng)以為自己能控制動物于股掌之中,但沒曾想動物卻用自己豐富的思想改變了悲劇的劇情與性質(zhì),使人在精神高度上更“矮羊一等”。
在面臨種群滅絕的關(guān)鍵時刻,斑羚群用犧牲一半挽救一半的辦法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老斑羚們從容地走向了死亡,用大愛為下一代開通了一條生存的道路。鐮刀頭羊最后走上彩虹,消失在一片燦爛中。斑羚用英雄飛渡的壯舉詮釋了種群的生存哲學與愛的哲學,其生命姿態(tài)的輝煌與深刻啟迪于人類反思的實在太多太多。
《最后一頭戰(zhàn)象》也是非常優(yōu)秀的篇目。戰(zhàn)爭中唯一幸存的戰(zhàn)象在經(jīng)歷了歲月的風塵行將離世時,它會有怎樣的念想?它會如何安排自己最終的歸宿?大象也會有自己的生命價值追求?沈石溪筆下這一頭最后的戰(zhàn)象所展現(xiàn)出的高尚情懷,的確令我們詫異,初讀時甚至感覺匪夷所思。但沿著作者細細道來的故事情節(jié),慢慢品讀戰(zhàn)象的心理活動與行為動作,我們便逐漸認同理解、進入了這頭戰(zhàn)象的情感世界,為大象這種靈性動物所追求的精神高度而贊嘆不已。
在多層次勘探動物的悲劇命運時,沈石溪觸碰到了動物世界中兩種關(guān)鍵的價值準則:一是無情的叢林法則,一是有情的生命靈魂,這兩種價值觀在動物世界中所演繹的錯綜復雜的關(guān)系形態(tài),構(gòu)成了沈石溪眾多作品的立意基石。《天命》的主題意蘊也來源于此。在作品中我們看到,在殘酷的叢林世界里,為了獲取生存的食物與保全性命,老鷹與老蛇這一對極富生存智慧的動物彼此怎樣處心積慮、絞盡腦汁去戰(zhàn)勝對方。為了讓幼鷹存活下去,老鷹最終不得不選擇犧牲一個挽救一個的“絕辦法”,可是這樣的方案將它推向了另一種“選擇”的困境中,在“親生”與“抱養(yǎng)”之間,在“汰劣留良”的生存法則面前,在情感與理智的搖擺中,老鷹的決斷究竟會如何?最終它閉緊了雙眼,將結(jié)果留給了天命。
在原生態(tài)的叢林世界里,適者生存、優(yōu)勝劣汰是唯一的生存法則,也是動物在占有生存權(quán)利過程中需要遵守的最高法則。為了自我、家族及后代的生存,不同種類的動物共同秉持著一種選擇的智慧與對幼者的大愛,那種來自本能的“護犢”心理與為此的卓絕付出,其力度與強度恐怕很多時候連人都無法企及!对俦缓傭_一次》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公狐貍為了保護小狐貍,不惜殘害自己的身體誘騙“我”的注意力,直至最后流血而死。盡管“我”曾經(jīng)憤怒于狐貍的騙術(shù),但最終也讓狐貍騙術(shù)背后偉大的“父愛”而“壓抑”得“窒息”。
正如《斑羚飛渡》中老斑羚們用自我生命對幼小生命的換回,公狐貍臨危時的選擇同樣遵循此道,動物界對種群后代默默堅守的生命大愛,是最啟迪于人類吸收借鑒的精神資源。
《牝狼》名家導讀:
動物悲劇命運的勘探
李利芳 蘭州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狼是沈石溪非常擅長書寫的一種動物,他最經(jīng)典的動物小說就是《狼王夢》。
狼是草原的精英,是野性的化身,通過狼,沈石溪希望對地球生命的強悍意志力進行集中再現(xiàn)!蛾蚶恰芬彩巧蚴P(guān)于狼的一篇佳作。
沈石溪從來沒有孤立地、平面地去塑造狼的形象,他很會以特殊的視角、或非常態(tài)的情境去生成一個層次有機、內(nèi)涵豐富的專屬于“狼”的故事世界。這其中,“母狼”作為一種敘事中心很見作家對狼的“種”的生命特性的藝術(shù)深挖。這應(yīng)該直接導源于生命的繁殖與養(yǎng)育這一根本命題!澳赣H”是承擔與面對“種”的生命延續(xù)的第一人。從“母親”寫起,就意味著從生命的起端寫起,從生命的希望寫起,從生命的發(fā)展寫起。
《牝狼》所寫的也是一條母狼。它命運的改變從一次捕獵帶來的意外開始,它來到了西雙版納這個沒有狼的世界,從此便被置于一種非“狼”的生活境遇之中。盡管之后它一直努力的是挽回狼的生存感覺,夢想著再造一個狼群的輝煌,但它無可逃脫的是現(xiàn)實的殘酷無情。在沒有“狼種”的世界里,它永遠不可能實現(xiàn)真正的“狼”的再生。它所有的努力必然是面對夢想破碎、自我靈魂被撕扯的艱難過程。
書寫動物就要進入動物的精神內(nèi)部,寫出絲毫不遜色于人的動物的生命意蘊,是沈石溪動物小說創(chuàng)作崇高的藝術(shù)追求。關(guān)于動物的悲劇命運,沈石溪思考了很多,而且他依據(jù)不同種群動物的生存習性,對其悲劇命運進行了合理的展開。這其中最可見出的是沈石溪的動物觀。他對動物生命是致以“仰視”的,他從思想及情感上完全將它們尊崇為鮮活的“生命”,他的藝術(shù)天職就是將這個生命世界用文字映現(xiàn)出來。于是,他寫出了一條狼的孤獨。
生命是需要陪伴的。痛苦的是牝狼沒有同類異性的陪伴。它只能降低要求,屈尊于一條狗的愛戀。它的戀愛過程本身是分裂的,同樣,愛的果實也是分裂的,它生產(chǎn)出了“非狼非狗”、或“亦狼亦狗”的后代,絕望的牝狼最終只能走向徹底的自我毀滅。
《紅奶羊》名家導讀:
當“羊性”遇見“狼性”
李利芳 蘭州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以動物的野性生命力來詮釋動物生命的主體性,這是動物寫作獨有的價值旨歸,沈石溪將此作為靈魂主線,統(tǒng)攝了他對動物世界的整體把握。具有強韌精神性格的動物是沈石溪筆下的最愛,如狼。沈石溪有很多寫狼的名篇,狼的剛強和兇悍被他反復致以細描。甚至在寫羊時,他也情不自禁地融入了狼的精神元素,因此而誕生了這一篇獨具魅力的《紅奶羊》。
打破對立物種間穩(wěn)定的關(guān)系模式,創(chuàng)造極具張力的新關(guān)系模式,并由此對撞生發(fā)出動物不同尋常的主體性內(nèi)涵,這是沈石溪構(gòu)思很鮮明的一個特點。他生成新關(guān)系的主要途徑之一是“母子”關(guān)系的建構(gòu),這與動物生命存在基本的繁衍功能相關(guān)。紅奶羊因被狼捕獲而做了一個階段幼狼的“奶娘”,這樣一種新身份的確立及與狼的交往,分裂了它固有的穩(wěn)定的“羊性”氣質(zhì)。在“羊母”與“狼崽”由對立走向統(tǒng)一的過程中,“羊性——母性——狼性”,三種動物的主體性復雜地糾結(jié)在母羊茜露兒身上,讓它經(jīng)歷體驗并獲得了一般的紅崖羊永遠難以擁有的情感與思想深度。
正是與狼的親密接觸,使得紅奶羊即便在后來回到羊群后也無法再作為“羊”坦然地生活。它的丈夫與愛子面對危難時臨陣逃脫,缺乏挺身而出的高貴品質(zhì),這與狼正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為羊它卻站在“羊性”的對立面審視思考“羊性”的局限性,這使它痛苦萬分。而曾經(jīng)一度它發(fā)揮母性的本能對狼崽的哺育,也讓它經(jīng)歷了巨大的情感沖突。但是狼崽作為“子”對其“母”的回報之恩,恰勝過最終它自己的親生“羊子”的行為!袄轻獭膘柟塘怂摹澳感浴保把蜃印眳s結(jié)束了它的“母性”,這中間的反差頗耐人咀嚼反思。
突破羊既有的生命力局限,以羊的生存境遇或處境的異質(zhì)化,來重塑羊的氣質(zhì)、思想與性格,這就是本篇作品立意的不凡之處。小說的結(jié)尾尤其處理得深刻,紅奶羊最終陷入了“無家可歸”的境遇,它只能走向想象世界中的精神歸宿之地,去尋找神羊峰巔那頭傳說中的紅巖羊,盡管那頭“理想”的羊永遠只能是羊世界的一個美麗的神話。
《白象家族》名家導讀:
仰望精神高貴的白象
李利芳 蘭州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十六歲時,作家沈石溪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運動中來到了云南西雙版納一個名叫曼廣弄的傣族寨子,在熱帶雨林的自然天地中,他開始了接觸、了解、認識動物的漫長過程,同時也開始了用文字探索表現(xiàn)動物的寫作歷程。
沈石溪寫有各種各樣的動物,他差不多把西雙版納可寫的動物種類都寫完了。他各種篇目的動物小說為我們呈現(xiàn)出了一個立體多彩的動物王國,而貫穿這個王國的,是他對動物“精神”世界的勘探與發(fā)現(xiàn)。
沈石溪始終持有這樣的創(chuàng)作理念:“動物小說折射的是人類社會”,“動物小說之所以比其他類型的小說更有吸引力,是因為這個題材最容易刺破人類文化的外殼和文明社會種種虛偽的表象”。所以,以人類社會作為參照系去考察、呈現(xiàn)、思考動物,便成為沈石溪創(chuàng)作非常自覺的一種意識,這一本《白象家族》對此有非常典型的再現(xiàn)。
閱讀沈石溪的很多作品時,我們要注意小說中的敘述者“我”或“我們”,這樣的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為故事營造出很強的“親歷性”,或者說“真實性”氛圍。透過“我”的眼睛與心理感受,我們可以生動地獲得“人與動物”在一起交往的奇趣體驗。
“我”在荒山野嶺孤獨看護橡膠園,在一個雨夜收留了一頭饑寒交迫的小象,從此與白象家族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通過作家娓娓道來的敘述,我們看到,人與象之間居然可以跨越口頭語言交流的障礙,通過身體語言實現(xiàn)真誠的感情交流。但是如果我們細細琢磨一下的話,其實這個交往過程也一直伴隨著一種不和諧音,或者說存在一種看似非常正常,但其本質(zhì)上是伸張“人—象”之間精神高度差異的現(xiàn)象細節(jié)。那就是“我”作為“人”自然表現(xiàn)出的“算計”與利益得失心理,為去象冢牟利的良苦用心等,這些屬“人”的復雜的東西恰恰與“象”的單純透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終“我”的徹底背叛與白象的離去為這段結(jié)緣畫上了無聲的句號。去往象冢的路標早已被“時間”的風沙掩埋了,但精神高貴的白象卻永遠聳立在了我的記憶中。
《藏獒渡魂》名家導讀:
母愛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
李利芳 蘭州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藏獒渡魂》寫的是藏獒曼晃的故事。曼晃是一條幾次渡魂都失敗的野魂犬,原本是會被作為廢品處理的,但因“我”的特殊需求,曼晃有緣成為“我”工作生活的得力助手。“我”親眼見證了曼晃作為一條藏獒的勇猛強悍,但“我”也真正領(lǐng)教了曼晃作為一條渡魂不成功的藏獒的嗜血殘忍!拔摇弊罱K理解接受了“藏獒渡魂”這一行為的意義,不敢也不愿再留曼晃在身邊。但就在“我”要放棄曼晃的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改變了曼晃的命運。
沈石溪是寫動物的高手,也是講故事的高手。他講動物故事總是娓娓道來,從容不迫,有張有弛,起伏有致,充滿懸念,讓我們在閱讀中很難有預見性。結(jié)局既出人意料,但仔細品鑒又在情理與邏輯之中,閱讀過程既充滿了陌生化的快感,又能最終圓滿獲得思想立意的啟迪,他的作品的確是兼可讀性與教益性于一體的優(yōu)秀讀本。
《藏獒渡魂》表層寫的是藏獒,故事以一條藏獒曼晃的經(jīng)歷,為我們精彩地呈現(xiàn)出了藏獒這一物種的生命特性。但作品的深刻之處則在于,圍繞藏獒渡魂,作家寫出了生命世界中的另一種奇跡,那就是母愛。母崖羊在絕境中表現(xiàn)出來的母愛,可以讓一條幾次渡魂都失敗的野性藏獒“意外”地實現(xiàn)渡魂,此處情節(jié)的曲折與驚險讓故事充滿了極致的審美張力。
沈石溪的很多名篇寫的都是雌性動物,準確說寫的是動物“母親”。“母性”是他探視動物世界非常主導的一個維度。“母親”不僅生育孩子,而且還哺乳喂養(yǎng)孩子,這使得母子間的感情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感情。雌性動物在生育與繁衍后代、扮演“母親”角色這個問題上,很多時候較人類體現(xiàn)得更主動認真,更具有母親原始的本性。沈石溪在他的動物小說中一再謳歌母愛的崇高與偉大,并且在很多時候他試圖用母性的力量去戰(zhàn)勝叢林法則。可以說,叢林法則與母性情感是沈石溪創(chuàng)作中并行的兩條思想主線,它們或獨立,或沖突,或時有交叉,在對立中走向統(tǒng)一,共同將沈石溪動物文學世界的主題意蘊建構(gòu)得豐富復雜、立體多層。
《情豹布哈依》名家導讀:
豹的情感與理智
李利芳 蘭州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在沒有閱讀沈石溪的《情豹布哈依》之前,我們很難想象出金錢豹的家庭生活狀況,尤其是一頭公豹對家庭職責的履行程度,更不可能想象出的是面對非常態(tài)的境遇時,這頭公豹對妻子及子女所表現(xiàn)出的大愛,以及伴隨這種愛而萌生的理智的抉擇。豹熱烈的情感、成熟的父性思想值得人反思借鑒。
“金錢豹是一種家庭觀念很重的動物”,沈石溪在作品中強調(diào)的這一點是我們理解該部作品題旨的鑰匙。故事從公豹外出捕獵開始寫起,對公豹行動與心理的細致描摹,使得我們很快便認識了這頭名叫布哈依的公豹,并跟隨它的足跡進入了豹的生活空間。
在殘酷的叢林世界里,生存永遠是擺在動物面前第一位的問題。于是我們看到,捕食與全家身體的安全便是公豹主要的生活內(nèi)容。無論處在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它都是認真而專注的,它對家庭責任都有自覺的擔當與心甘情愿的付出。面對大象無端的挑釁,它盡自己的智慧與能力保全了妻子,但自己卻永遠癱瘓了。
公豹與母豹的患難與共、不離不棄讓人感慨萬千。動物世界比不上人類社會的高級文明,動物也享有不了人能夠享有的物質(zhì)與精神生活,比之人,動物沒有更多更豐富的選擇,但動物因此也便沒有復雜與心機,沒有背叛,保留了純粹的信任與忠誠。沈石溪從動物身上發(fā)現(xiàn)了很多人類已經(jīng)丟失的品質(zhì),所以他說,“動物小說之所以比其他類型的小說更有吸引力,是因為這個題材最容易刺破人類文化的外殼和文明社會種種虛偽的表象”,人應(yīng)該向動物學習的著實太多。
真正的愛不是占有,是為對方全身心的付出而不求回報。公豹布哈依知曉愛的深刻內(nèi)涵,并且也能以實際行動去踐行這個內(nèi)涵。對比豹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抵達不了豹的思想境界。人類的愛很多時候很狹隘,很自私,伴隨的更多是功利心,是掠取,是為我所用,根本沒有為對方考慮。可是布哈依最終卻能接受另一頭公豹的進入,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為妻子攢一些食糧,這樣博大開闊的胸懷又有多少人能夠企及呢?
《血染的王冠》名家導讀:
“人”與“動物”的理性距離
李利芳 蘭州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沈石溪說:“人類文化和社會文明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更新,但生命中殘酷競爭、頑強生存和追求輝煌的精神內(nèi)核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备S他的作品進入原生態(tài)的叢林世界,我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自然界原初的生存法則,生動地觸摸與感受充滿剛性與韌性的生命質(zhì)地。同時,在如何理性處理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問題上,作家以故事的方式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答案。
如果你系統(tǒng)閱讀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的話,一定要注意其作品中的敘述者與敘述視角。“誰來敘述、如何敘述動物”應(yīng)該是沈石溪在創(chuàng)作中面臨與處理的關(guān)鍵藝術(shù)問題。有時他是以第一人稱“我”、“我們”這樣的“人”的視角去“看見”動物的,故事中有“人”存在;有時他直接以第三人稱的全知視角去“鳥瞰”動物王國,故事中并沒有“人”存在。不同的敘述方法并不純粹是一個藝術(shù)技巧的問題,究其本質(zhì)顯示的是人對動物的認知深度與文學再現(xiàn)的有效性與科學性問題。沈石溪的藝術(shù)探索實質(zhì)上觸碰到了動物文學寫作的核心難題。
《血染的王冠》中依然出現(xiàn)了一個“我”,“我”看見、介入并參與了金絲猴群的王位爭奪事件。不過這個“我”不是普通人,而是一名“動物學家”。沈石溪很多作品中都存在這樣的“動物學家”,因為他可以以研究者的身份去發(fā)現(xiàn)常人發(fā)現(xiàn)不了的東西,同時可以以科學的態(tài)度與方法去解釋常人很難理解的現(xiàn)象,“動物學家”保證了動物文學的科學性。
但是這個動物學家依然首先是個“人”,所以他情不自禁地以“人”的情感與價值判斷去干預了動物的世界,但他的好心被事實證明是錯的,因為他破壞了金絲猴群正常的王位更迭秩序,因此也便給這個種群帶來了混亂與災(zāi)難。最終是老猴王與其妻子“理性”的抉擇,讓這一切重歸和諧。
“血染的王冠”——嚴酷的叢林法則終歸是殘忍的,但好在這個世界同樣是“有情”的。褐尾巴雌猴與麻子老猴王的同歸于盡,最終讓“我”深刻地體認到了“比王冠更美麗的是愛情”,動物尚且可以如此,何況人呢?
《棕熊的故事》名家導讀:
偉大的母愛
李利芳 蘭州大學教授 博士生導師
動物文學的寫作融文學性與科學性于一體。因為動物畢竟是“非人”的、獨立存在的另一類生命,人對動物的文學再現(xiàn)首先面臨著人對動物科學認知的難題。也就是說,作家在講出精彩的動物故事的同時,還面臨著要對所演繹故事的真實性做出科學解釋的問題。在動物文學寫作長期的藝術(shù)探索中,就動物文學的文學性與科學性的調(diào)和問題,沈石溪有很自覺的思考與實踐,表現(xiàn)在作品的敘述者、敘述視角、敘述內(nèi)容的不斷調(diào)整變化上。
在沈石溪的一類作品中,敘述被限制性地交予了一個以動物研究者身份存在的“我”,這個“我”既是故事世界的發(fā)現(xiàn)者,或參與者,同時也是故事內(nèi)容的同步解釋者,說明者,他的敘述功能可以說既是文學的,又是科學的。像他的《鳥奴》、《雪豹》、《駱駝王子》等作品都是這樣的表現(xiàn)方式。
在這樣的分析基礎(chǔ)上我們再看《棕熊的故事》這一篇,就會分層面理解出作品的文學與科學內(nèi)涵。“我”與向?qū)г谝淮斡^察野生藏驢的路途中發(fā)現(xiàn)了一只小熊仔,故事從一開始進入時就布置出很自然真實的環(huán)境與事件氛圍,接下來的情節(jié)進展與事由推理都層層相扣,尊重動物行為習性本身,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同時,有趣的人熊交往過程細節(jié)與科學知識的說明呈現(xiàn)自然銜接,讓讀者的欣賞閱讀自如轉(zhuǎn)換在故事性與知識性之間,兩種接受效果互相補充,深化了讀者對棕熊的認識與了解。
母熊的出現(xiàn)打破了人熊相處溫馨的畫面,情節(jié)一再被引向我們難以預料的一個個事件中,故事更多豐富的文學及思想內(nèi)涵浮出了水面。自然,這其中主導的一個維度依然是作者對動物母愛的歌頌。為了回到小熊仔的身邊,母熊歷經(jīng)磨難,甚至與“人”打起了奪熊大戰(zhàn),深刻而偉大的母愛,點點滴滴,令人
沈石溪,原名沈一鳴,195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慈溪。1969年初中畢業(yè)赴西雙版納插隊,在云南邊疆生活了十八年,F(xiàn)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上海作家協(xié)會理事。
創(chuàng)作以動物小說為主,已出版作品五百多萬宇,被稱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
曾獲中國作家協(xié)會全國優(yōu)秀兒童文學獎、中國圖書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大獎、臺灣楊喚兒童文學獎等多種獎項。
代表作有《第七條獵狗》《再被狐貍騙一次》《狼王夢》《白象家族》《*飛渡》《最后一頭戰(zhàn)象》《一只獵雕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