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生動而深入地講述了王陽明57年的完整一生,通俗而準確地闡述了心學的奧義所在。王陽明其實是一個真實、鮮活、有血有肉的“人”,而非一個“神”,只因“龍場悟道”,達到了覺悟和解脫,開始“知行合一”,之后“致良知”,再之后“四句教”,實現(xiàn)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并被后世無數(shù)軍政領袖人物奉為精神導師。
這是一部用豐富的內(nèi)容作支撐,能夠真正走進王陽明的內(nèi)心世界的傳記。它充分地展開對大明王朝政治生態(tài)、文化生態(tài)、社會情態(tài)細節(jié)的充分講述,并以王陽明一生的修為與功業(yè)締造為材料,從普羅大眾之“心”出發(fā),將“知識合一”解讀得淋漓盡致,極接地氣,借鑒性也更強。能讓我們對王陽明多一份了解,對心學多一份感悟,人生多一份修行。同時可以讓我們更好地洞悉人性的弱點,讓內(nèi)心更加強大。
深刻了解王陽明的生平,領會“知行合一”的精髓,自能臨事不亂,心靜如水,答案源源從內(nèi)心而來!
1、一部真正走進王陽明內(nèi)心的傳記。把王陽明當作一個真實、鮮活、有血有肉的“人”,來解讀他的立言、立德、立功三不朽的事功的締造之由。解讀他為何被后世無數(shù)軍政領袖人物奉為精神導師的原因。
2、借鑒性更強,可謂成大事者不得不讀!從普羅大眾之“心”出發(fā),更加偏重于“知行合一”事功意義的解讀,極接地氣,借鑒性也更強。
3、通俗而準確地闡述了心學的奧義所在。讓我們能更好地洞悉人性的弱點,讓內(nèi)心更加強大。從心出發(fā),找到解決問題之道。
4、內(nèi)容豐富、蘊含豐厚、精彩好讀。充分地展開對大明王朝政治生態(tài)、文化生態(tài)、社會情態(tài)細節(jié)的充分講述,并以王陽明一生的修為與功業(yè)締造為材料,對王陽明進行別具一格的精彩評述。
5、附贈王陽明“一心平天下”手書及印章精美書簽,具有典藏價值。
唐文立,北京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長期研究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認識深刻,見解獨到,說理通俗易懂,對陽明心學和佛教禪宗有深切體悟。主要著作有《曹操奮斗之道》《風雨晚清——一個民族的百年涅槃》《中國古代兵器鑒賞》《他們改變了世界歷史》《他們改變了中國歷史》等。
第一篇 讀心
一、六世之德圣人出 / 2
二、青春的偉大 / 36
三、讀書、科舉、理想與政治之關系 / 61
四、書生意氣 / 89
五、文藝青年闖官場 / 115
六、圣人的自我修養(yǎng) / 144
七、活著是理想的唯一需求 / 168
第二篇 烙心
一、心安之處皆是路 / 202
二、從“人心”到“道心” / 229
三、廬陵特區(qū) / 257
四、用“心”布道天下 / 281
五、攻城從攻心開始 / 314
六、人欲就是天理 / 344
七、大學問之道 / 368
第三篇 誅心
一、天子寧有種耶 / 396
二、朱宸濠“革命” / 431
三、心和心的戰(zhàn)爭 / 456
四、正德皇帝的德 / 490
五、我是王守仁 / 513
六、九華山上見天心 / 537
七、良知到底是什么 / 562
第四篇 御心
一、選出來的皇帝 / 606
二、修行是為了見到自己 / 631
三、新君舊臣的江湖 / 655
四、樂哉!論道 / 683
五、到哪里都是布道 / 717
六、俗世是陽明的禪 / 741
七、自由即光明 / 761
與世界和解
翻翻歷史,我們會發(fā)現(xiàn),那些能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們,都是能順應時代,而且能夠順勢而為。這就是常說的形勢比人強,人可以和人過不去,也可以和事過不去,唯獨不能和勢過不去。王陽明剛開始很是不服氣,非要和朱厚照劉瑾扳手腕,結果招來牢獄之災,被打屁股,繼而被追殺,最后差一點成為老虎的美餐。
好在遇見了二十年前的故人,經(jīng)過道長的多番開導,王陽明看清楚了大形勢,自己先前所遭遇的這么多困厄,就是因為自己逆勢而為,方法不對,現(xiàn)在明白了,做事的最好辦法是順勢而為。
有高人指點,王陽明頓覺胸中郁悶之氣一掃而空,高興了,王陽明又寫詩了。于是,他又在墻上題詩一首:
險夷原不滯胸中,
何異浮云過太空?
夜靜海濤三萬里,
月明飛錫下天風。
這個時候,王陽明突然感覺自己其實是一個幸福的人,一是自己還活著,只要活著,自己的圣人理想就有希望;二是內(nèi)心平衡,和戴銑蔣欽比起來,自己不僅僅是幸運,更是幸存;三是多少還有點事做,盡管龍場驛丞無品無級,但起碼自己還有事做。在先前,王陽明一直認為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倒霉的人,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這么幸福,郁悶的心情煙消云散,感覺內(nèi)心一下子充滿了能量。
人心很難理解,缺乏希望的時候,什么都不愿意做,什么都做不了,而一旦有了希望,就充滿激情,什么都愿意做,什么都能忍受。因而可以說人生勵志之學其實就是希望之學,王陽明之所以能在道長的勸說下改變自己的選擇,就是因為道長幫著王陽明找到希望了。王陽明的心學其實也是希望之學,就是如何找到自己內(nèi)心的希望,找到了自己的希望,你就不可戰(zhàn)勝。
于是,王陽明起身向道長告別。道長很高興,對王陽明說:“兄弟,包袱中沒錢了吧?”聽道長這么一問,王陽明面露難色,點頭稱是。道長于是從口袋中拿出一錠銀子贈送給王陽明,王陽明接受稱謝。正是有了道長資助,王陽明才有了盤纏。
和道長告別后,王陽明從山間小道游覽武夷山,然后從鉛山出來,過江西。到南京,王陽明見到了王狀元,王狀元很是意外,很是感慨,本以為此生不再相見了。雖然才短短幾個月未見,但感覺好像幾百年了,父親一下子蒼老了許多?吹礁赣H,王陽明暗自自責,年少時頑劣,踏入官場后,也不讓父親省心,實在愧對父親。父子相見后是濃濃親情,都很高興,在經(jīng)歷了生離死別一樣的變故后,這次見面更為難得。這個時候,父親也不再埋怨兒子惹事,兒子也理解父親不出手相救,有的是父子之間的親情,這一點最溫馨,最打動人,即便是心學大師王陽明也不能自已。
見兒子咳嗽不已,王華知道兒子的肺病又犯了,就關切地說:既然決定去龍場,不如先到杭州養(yǎng)養(yǎng)身體,等養(yǎng)好身體再出發(fā)也不遲。
王陽明決定接受的父親的建議。這個時候,只要王狀元給劉瑾一個面子,王陽明照樣可以不用去龍場。但王狀元沒有這樣做,理由可以有多種,其中之一就是父子都要有尊嚴地活著。再就是當時的劉瑾如日中天,勢不可擋,那是屬于劉瑾的時代,但也是末日的狂歡,不會長久,忍耐一下就會有轉機。如若這個時候非要和朱厚照劉瑾掰腕子,就只有身死人手,徒增笑耳,哪里還會有王陽明的時代。
歷經(jīng)多次困苦挫折,王陽明認知水平逐步提升。王陽明早早就給自己樹立了做圣人的理想,起點高,導致他自己都不知道從何處下手,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走到哪里算哪里。不是因為王陽明不夠聰明智慧,而是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用學術一點的語言表述,就是道行淺!暗佬小彼闶菍I(yè)術語了,就是修行程度的高低。按照現(xiàn)代科學思維,“道”一般分為宇宙之道、星際之道、自然之道、社會之道、人之道,最后是權謀之道。
在我們的傳統(tǒng)社會里,把宇宙之道和星際之道合稱為圣賢神仙之道,并進行了這樣的分類!短侠暇屐o經(jīng)》中記載老子說過:“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yǎng)萬物。”首先是大道,大道如太陽,光照萬物,而不自私求取什么。這是圣賢神仙的境界。其次是自然之道。自然之道,是萬物繁榮與衰敗的輪回。再次是社會之道。利益博弈,合作,競爭,發(fā)展就是硬道理。再次是人之道。一家一公司一夫妻,講究和諧,共進退。最后是權謀之道,是厚黑,博弈。
王陽明起點高,一下子就把自己定位到最高級,而自己連最低層次的權謀之道都不懂,所以他的人生之路極為艱難,慢慢從熟悉權謀之道,到社會之道,逐步升級。這次由上疏引起的災難,王陽明的道行一下子提升了許多,接近大道了,所以王陽明決定和解。生活中充滿了競爭、對抗甚至戰(zhàn)爭,這些事情看似只有勝敗之分,其實還是有第三種甚至第四種局面,比如打不過可以投降,比投降高明一點的是加入,比加入還高明的是和解。
與皇帝和解,與劉瑾和解,與社會和解,也與自己和解。王陽明知道身處險境的自己是沒有條件和劉瑾叫板的,最好的和解辦法就是照章辦事,在南京待了幾天就匆匆離開,奔向下一站——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