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是早期中國兵法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一部蘊含著中國哲學智慧的奇書,為世代兵家所推崇。這部巨著的視角超過了軍事行為自身,其中對于國家政治、社會關系以及人性的深刻理解,以及書中所探討的謀略智慧,對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但這部巨著畢竟問世較早,語言古雅,哲思深邃,對于一般讀者來說,很多內容難于理解。故此,我們參考了多家注本,對這部巨著進行了重新的注譯,并在導讀部分細致地對文本進行了闡釋,希望以簡潔明了的方式,與我們的讀者一起分享千年之前的偉大智慧。
《孫子兵法》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軍事學著作,被尊奉為“兵經(jīng)”“百世談兵之祖”。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圣典”,在傳統(tǒng)的兵家學術思想領域,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同時,也是一本博大精深、蘊含中國傳統(tǒng)思想精粹的“智慧之書”。
這部著作雖言兵法,其深邃的哲學思想?yún)s遠超軍事領域。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戰(zhàn)爭是不可否認的殘忍存在。在這部兵法中,沒有對戰(zhàn)爭做簡單的道德評判,也沒有沉迷于鐵血與征服帶來的成就感,而是正視戰(zhàn)爭,正視這種人類解決利益、信仰爭端的極端方式,力圖用智慧化解或者控制形成戰(zhàn)爭的外部條件,用智慧而非鮮血來取得最終的勝利。這就是這部兵書獨特的地方。
推而廣之,兵法中的智慧,其實可以用到人類社會所有爭執(zhí)與沖突的解決上。故此,近代以來,《孫子兵法》越發(fā)受到重視。如何將戰(zhàn)爭放在復雜且不斷變化的政治、經(jīng)濟因素的全局下來思考?
如何“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如何以弱勝強?如何在不斷變化的戰(zhàn)局中,在信息不完備的情況下做出最好的決策?書中所言的兵家制勝之道已被轉化為一種基本原則,它對政治外交、商業(yè)競爭、經(jīng)濟決策、企業(yè)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領域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孫子兵法》現(xiàn)存共十三篇,分別是《計》《作戰(zhàn)》《謀攻》《形》《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秾O子兵法》的作者,一般認為是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
孫武,字長卿,春秋時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人。據(jù)載,吳王闔閭看到了孫武所著的兵法十三篇,深為賞識,最終任用為將。
其間,還留下了“吳宮教戰(zhàn)”的傳說。孫武終不負吳王之信任,協(xié)助吳王闔閭打敗了強大的楚國,攻下了楚國的都城郢都;向南征服了越人;向北與齊、晉等大國對峙,開創(chuàng)了吳國的強盛之局。關于孫武的記載,《史記·孫子本傳》是最早,也是較為詳細的。
不過,對于《孫子兵法》是否只有十三篇,孫武是否就是現(xiàn)存《孫子兵法》的作者,歷史上也多有爭論。早在《漢書·藝文志》中,就將《孫子兵法》稱為《吳孫子兵法》,記載“兵權謀家吳孫子兵法八十二篇,圖九卷”。就目前學術界的一般看法,《孫子兵法》一書的主要思想應當是源自孫武的,同時也經(jīng)過了不斷的加工、整理,直到戰(zhàn)國時代才最終成書。1972年4月,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同時出土了《孫子兵法》與《孫臏兵法》竹簡,是《孫子兵法》一書現(xiàn)存最早的版本!秾O子兵法》竹簡共300多枚,不但有后世通行的孫子十三篇的內容,還有佚書四篇。依此看來,《漢書·藝文志》所記載的兵法八十二篇,或許是將《孫子兵法》以及相關的軍事著作全部計算在內了。在《孫子兵法》的流傳過程中,多有批注校箋,其執(zhí)筆者不乏曹操、杜牧、梅堯臣等名家。影響最大的版本有宋代的《五經(jīng)七書》本、《十一家注孫子》本,明代的《道藏》本,清代孫星衍《孫子十家注》本等。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在閱讀本書后進一步翻閱。
如前所述,《孫子兵法》一書文辭優(yōu)美、思想博大精深,但畢竟是產(chǎn)生于先秦時代的思想著作,雖語言古雅,但對于今日之讀者而言,能夠迅速地了解這部著作的精神,殊為不易。故此,我們采用全注全譯的方式,力求為深慕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讀者提供一個簡明的讀本。除注譯外,還在每章開頭設簡明導讀,以彰要旨,力求為每一章的內容提供一個可以整體把握的線索。此外,古文尚簡貴樸,有時簡單的直譯不能充分呈現(xiàn)原文的意義,為了幫助理解,譯文中有增加的文句,增譯部分一律用括號的方式標記。本書注譯以中華書局《十一家注孫子校理》(楊丙安,2012年版)為底本,并參考了多位名家前賢的注、譯本和研究著作,因篇幅所限,恕不一一列出,在此謹表感謝。
《計篇》第一
《作戰(zhàn)篇》第二
《謀攻篇》第三
《形篇》第四
《勢篇》第五
《虛實篇》第六
《軍爭篇》第七
《九變篇》第八
《行軍篇》第九
《地形篇》第十
《九地篇》第十一
《火攻篇》第十二
《用間篇》第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