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應一位著名考古學家朋友的邀請,去參觀他的實驗室,我在那里看到了一顆完整的人頭骨化石距今兩萬年之久。考古學家說,他把人頭骨從探方中捧起時,感覺周圍似乎有一層流動的薄霧,全身的能量都調動了起來。我久久凝視人頭骨那深邃空洞的眼窩,似乎有一股幽暗的原始力量在我的腦海中拉伸,把我?guī)Щ氐揭粋崇高的時刻兩萬年前的更新世晚期。那時屬于冰河時期,其嚴峻氣候非常人能存活下來的。但是我們的祖先硬是戰(zhàn)勝了一切災難生存下來,并且創(chuàng)造出一個輝煌的史前文明。
考古學家說,他們曾經挖到過一座史前墓葬,兩具白骨做相擁狀,很難將其分離開來。我問:他們生前是夫妻嗎?他幽幽地說:是情人。一萬多年前的一對情人,他們究竟經歷了什么?一個凄美傷懷的故事,一個在最古老意義上講述的浪漫,考量著我的想象力。我渴望把他們寫成一部關乎人類起源性質的小說。因為深奧莫測的人類起源,一直以來是困惑人們的最大謎題。此后主人公的身影在我的腦海中浮起,如同種子破土而出,并生根發(fā)芽長成大樹。
《太陽部落兩萬年》是一部科幻考古小說,題材宏大,視角新穎,以人類成長史為線索,也是一部帶有科幻色彩的人類成長史。男主人公太陽是人類始祖,月亮是其傾注一生熱愛的女人,她死于一場部落間的械斗。從此,悲痛欲絕的太陽帶著侄子瑪瑙,開始了漂泊不定的野外生活,歷盡人類初始階段所經受過的一切災難。他用畢生的時間去尋找月亮,九死一生而無怨無悔。太陽活到兩百歲,或許三百多歲,不遺余力地向大地傳播著文明的火種。太陽和月亮經過輪回轉世,一個是考古學家尹良博士,一個是《綠色前線》雜志社的女記者戴亦西,前世姻緣今世情,他們共同演繹了一場曠世悲情的絕唱。
我伏案三年,懷著緊張亢奮的心情穿越在兩萬年之間,在前世與今生之中互換角色,樂此不疲,有時又是淚流滿面。我努力想嘗試的是,以引人入勝的故事把讀者帶到歷史的縱深處,讓他們和我一同去感受人類成長的頑強與艱辛、時空轉換的漫長與寬廣、未來人類的不可估測性等等!短柌柯鋬扇f年》是人類文明毀滅與重建的傳奇,在小說構架時,我破天荒地把各種手法加以嘗試,但那只是為了閱讀的快感,我更在意的卻是忠于純粹的考古學和純文學性。該書也是對考古學的累累碩果的贊譽,更是一部人類文明成長史的頌歌。同時它也是一個關乎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故事。
之所以能殫精竭慮、全心投入寫作,也是一種自我挑戰(zhàn)的方式。當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被創(chuàng)造出來、一個個離奇的故事被編排得天衣無縫時,那是一種極度的滿足。創(chuàng)作是我一生的夙愿,也許是因為我的體內流淌著詩人的熱血。父親是偉大的詩人,他傾注畢生精力于詩作,也親身驗證了一個殘酷的法則: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夙愿,是需要付出沉重代價去換取的。
為了這部小說的出版,我付出了十年的努力和探索。碰巧哪位學者同人讀到這本書,如果提出異議,認為過于荒誕不切合實際的話,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他,我是一位嚴肅的作家,已出版過三百萬字的考古紀實報告,并且被中央電視臺《探索·發(fā)現(xiàn)》欄目拍成了三十集大型紀錄片《中原大發(fā)現(xiàn)》。就在勢頭正勁時我卻猛踩剎車,退隱江湖近十年。我試圖創(chuàng)作出一部題材宏大、思想深刻的作品,用以表現(xiàn)我的創(chuàng)作實力和超凡的想象力。盡管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但希望始終貫穿我的信念,優(yōu)美與崇高終會突顯它的光芒。
后記
我出身于書香世家。父親蘇金傘是我國五四新文學以來最杰出、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曾任河南省首屆文聯(lián)主席。他是一位鐵骨錚錚、敢于抗爭的人民詩人。他的詩作素樸,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強大的文學力量,在中國文壇產生了深遠影響。
我是家中第六個女兒,也是最小的孩子。我記事的時候,正值父親被劃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時期。當時父親已五十多歲,剎那間的坍塌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使他的精神羽翼受到極大的傷害,再也無法騰飛了。那年秋天,雨連綿不斷地下著,一家人隨父親來到信陽大別山勞動改造?嚯y的記憶伴隨著童年歲月,深深刻在了我幼小的心靈中,但也是我成長的基石。
從大別山回到鄭州時,我已經該上小學四年級了。兩年后我考上鄭州八中,也算是一個不小的驚喜。但是一年以后文革開始,我又淪為失學少年。正處于丑小鴨變天鵝的年紀,我和姐姐一起來到南陽一個偏僻的小村莊接受再教育。我隨身帶著一只書箱,里面全是父親的書籍。讀書成為我最大的樂趣,自此,世界名著一一走進我的視野,我也從書中體會到無窮的樂趣。
父親說:書是無聲的力量,能夠助你攀登上一個又一個的高峰。把時間放在讀書上,價值回報遠高于一切。滿懷希望的閱讀,是一種幸福的享受,是無形的人生財富。父親從來沒有刻意要求過我們,但是身教勝于言傳,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文化在經歷了沉痛的歷史挫傷后,開始掙脫束縛,跨入發(fā)展復興的道路。我是那一時期文化繁榮和時代變革的受益者。沉浸在書本中,周圍的人消失了,周圍的禁錮消失了,周圍的一切都在軟化,變成了液體在我的血脈中流動。讀書也成為我最純粹、最持久的信仰。
1997 年7 月,河南省博物館搬遷新館后,升格為河南博物院,院里提出科研興院的建院理念,我萌生了撰寫《中原考古大發(fā)現(xiàn)》系列叢書的想法,并被院里批準為重點科研項目。然而,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考古的外行,卻想插手復雜深奧的考古學,這讓我備受質疑和嘲諷。當你不小心被推向潮流而不想被淹死的話,那只有奮力搏擊,被征服的潮流就會助你到達成功的彼岸。
2001 年至2005 年,我度過了一生中最辛苦,卻有著重大收獲的五年。五年中,春風秋雨、夏花冬雪都消失了,只有成堆的考古報告和發(fā)掘資料陪伴著我。時間變得很淺,變成了一股清流,一個恍惚日落月升,一個恍惚冬去春來又一年。這個漫長的過程充滿艱辛,有許多辛酸的回憶,但是與成書后的喜悅相比,一切都變得微不足道。
2005 年,大型考古紀實報告《中原考古大發(fā)現(xiàn)》(一至四冊),即《叩醒商城》《殷墟之謎》《楚墓疑云》《龍門佛光》,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共一百二十萬字。該書由原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教授作序,并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這是一部難得的好書,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文學價值。李伯謙教授曾在中國國家圖書館為高級干部講課時推薦此書。這套書出版后,引起中央電視臺及多家媒體的關注,紛紛拋出橄欖枝,希望以該書為藍本拍攝大型電視紀錄片。2007 年,中央電視臺《探索·發(fā)現(xiàn)》欄目根據《中原考古大發(fā)現(xiàn)》拍攝了三十集大型電視紀錄片《中原大發(fā)現(xiàn)》,播出后引起巨大反響。
2007 年6 月,我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黃帝時代探索中華文明起源之謎》和《華夏城邦追蹤夏商文化探索者的足跡》兩部書,共計六十萬字。該書仍由李伯謙教授作序。他在序言中說:2004 年10 月,我曾應邀為蘇湲女士的四冊一套《中原考古大發(fā)現(xiàn)》作序。至今不到兩年,她的兩本續(xù)集《黃帝時代》《華夏城邦》又擺在了我的案頭。如果說當年閱讀《中原考古大發(fā)現(xiàn)》時,給我?guī)淼氖切撵`的巨大震撼,好像不會飲酒的人猛然喝下一口二鍋頭,頓時熱血上涌、激動不已的話,那么,現(xiàn)時讀續(xù)集書稿,則更多的是感到親切、自然和感懷,如同盛夏時節(jié)啜飲著冰鎮(zhèn)啤酒,滋潤著燥熱的心田……因為書中所描寫的人和事離現(xiàn)實太近,我實在是太熟悉了。
太感謝李伯謙老師了,知遇之恩當涌泉相報。以后每年他都會問我的創(chuàng)作情況,問寫了什么,何時完稿。說實話,我都不敢面對他,總覺得心里有愧!短柌柯鋬扇f年》出版之時,我會第一時間把書送上,讓他為我高興。借此機會,再次感謝李伯謙老師。
2008 年年初,中央電視臺《探索·發(fā)現(xiàn)》欄目在河南拍攝了六集電視紀錄片《商之都》,仍由我擔任總撰稿。該片播出后,引起多家媒體關注,好評如潮。但是在勢頭正勁時,我猛踩剎車退隱江湖近十年。有人認為我已江郎才盡,寫不出來了。其實不然,寫作是一種沸騰在血液里的渴望,我怎甘心罷手。我渴望創(chuàng)作出一部題材宏大、思想深刻的作品,用以表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作實力和超凡的想象力。盡管這個過程是漫長的,但希望始終貫穿于我的信念。
三毛說: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我也想在來生做一棵樹,做一棵思想之樹,一棵希望之樹,把寫作帶入永恒。父親說:天生我這個人,卻不給我做人的待遇;讓我酷愛詩,卻不給我天才。父親帶著遺憾走了,沒能把要說的話說完,沒能把要寫的詩寫完。我要替他說替他寫,去完成他未竟的事業(yè)。
美國作家愛默生說:沒有任何一項偉大的事業(yè)不是因為熱忱而成功的。守住自己的內心,絕不輕言放棄,并以一生去下注,相信這樣一場豪賭,雖然沒有絕對勝算的把握,但是命運也贏不了你。
愿天堂里的父親母親能看到《太陽部落兩萬年》的出版,愿他們喜歡這部書,愿他們在天之靈為我驕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