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設計概論新編(附光盤)
定 價:39 元
- 作者:趙農 著
- 出版時間:2007/7/1
- ISBN:9787040214246
-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J06
- 頁碼:166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設計概論新編》分為引論、設計形態(tài)論、設計創(chuàng)意論、設計文化論、設計市場論、結語等幾部分內容,進行了相關的藝術設計理論問題的探討。
《設計概論新編》在論述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藝術設計成果中,對藝術設計的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了積極的探討,針對藝術設計史論的基礎研究環(huán)節(jié)的薄弱狀況,提出了一系列有突破性的理論觀點,在關注國際藝術設計發(fā)展的同時,加強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藝術設計經驗的探索,重視藝術設計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以人文主義精神推動中國當代經濟市場中藝術設計事業(yè)的發(fā)展。
《設計概論新編》圖文并茂,在文字閱讀之余,能夠通過豐富生動的圖形增加深刻印象,獲得對藝術設計理論的深度理解。
《設計概論新編》也可供熱愛藝術設計事業(yè)的人們閱讀參考。
云涌風起,物顯事昭。中國當代藝術設計學科的進步,是伴隨著社會經濟改革的步伐,接納了西方現代文化的諸多回哲學、藝術、思想的激蕩,逐漸形成了一種從容不迫的文化姿態(tài),亦愈來愈融入國際潮流的軌道之中,并開始有了自己響亮的聲音。
藝術設計學科是以工業(yè)化為背景的生產勞作方式。在中國當代又緣于個人的工作方式的自由選擇,逐漸形成了群體與個人的多重結構,也為更多的人們帶來了生活的機緣,以及發(fā)展的希望。大量的高等學校增加藝術設計專業(yè),并擴大招生,這種以一種職業(yè)而帶來的社會文化的變化,說明了設計文化的無限創(chuàng)造性,以至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影響著中國當代社會的文明形態(tài)。
藝術設計是一種工業(yè)化文明的產物,也是人類社會的現代文化象征。尤其是對人文主義精神的根本認同,這是一種建立在尊重人、尊重道德、尊重法制等現代社會的基礎之上的自覺行為,而以人為本,決不簡單地等同于政治意義上的“為人民服務”。因此,藝術設計作為一種現代意義的學科,只有建立在和平、民主、自由、科學的人文精神基礎上,才有可能產生積極的社會效應。2000年我編寫的《設計概論》出版后,承蒙藝術設計界的好評,隨后的修訂版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已被許多院校所采用,對我個人也是一種莫大的鼓勵和鞭策。
如今在新的五年規(guī)劃中,我的《設計概論新編》又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中,我既高興,又有壓力,于是開始制定提綱,積極收集資料。如果僅僅是一種修訂,還會陷入以往的思路上。于是另起爐灶,重新撰寫,試圖建構新的設計文化理念,加入新的學術思考。事實上,近年隨著對藝術設計學科研究的深入,以及西方藝術設計知識的不斷引進,已經出現了許多有意義的問題。
趙農,1962年7月出生于西安,1987年7月畢業(yè)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史論系,獲文學學士學位,F為西安美術學院美術史論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論委員會常務委員,陜西省非物質文化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專著《設計概論》獲得2001年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并獲得200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專著《設計概論》(修訂版)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專著《中國藝術設計史》獲得2004年第十三屆北方優(yōu)秀圖書金牛獎一等獎,并獲得2005年陜西高校人文社科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還出版《園冶圖說》等多種著述。多篇論文獲得省級教學、科研獎勵。
引論
第一章 設計形態(tài)論
第一節(jié) 藝術設計家
一、生存價值
二、知識范圍
三、個人行為
第二節(jié) 視覺傳達設計
一、基本特征
二、傳達理念
三、制作方法
第三節(jié) 公共藝術設計
一、基本特,正
二、合理耐用
三、區(qū)域影響
第四節(jié) 工業(yè)產品設計
一、基本特征
二、適用功能
三、技術流程
第二章 設計創(chuàng)意論
第一節(jié) 圖形與創(chuàng)造
一、圖形確定
二、符號運用
三、形式構成
第二節(jié) 材料與美感
一、材質選擇
二、物化意義
三、視覺審美
第三節(jié) 功能與生態(tài)
一、人體工學
二、人與自然
三、人與人性
第四節(jié) 精神與道德
一、造物觀念
二、知識產權
三、道德價值
第三章 設計文化論
第一節(jié) 歷史與文明
一、人類文明的衍生
二、中國傳統(tǒng)藝術設計
三、西方藝術設計的回顧
第二節(jié) 科學與技術
一、手工藝技術
二、大機器生產
三、計算機應用
第三節(jié) 批評與美學
一、美學立場
二、批評意識
三、文化責任
第四節(jié) 本土化與現代化
一、區(qū)域范圍
二、經濟活動
三、政治目的
第四章 設計市場論
第一節(jié) 契約與法律
一、契約保護
二、設計權益
三、理性生存
第二節(jié) 信息與客戶
一、媒介拓展
二、客戶需求
三、商業(yè)品牌
第三節(jié) 協(xié)作與利益
一、協(xié)作關系
二、動態(tài)設計
三、經濟利益
第四節(jié) 競爭與自由
一、競爭方式
二、設計管理
三、文化產業(yè)
結語
參考書目
后記